首页 理论教育古代修身故事:季札的厚德感动吴国,一心拥戴他为王

古代修身故事:季札的厚德感动吴国,一心拥戴他为王

【摘要】:季札是周朝吴国人,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蜂拥而至,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和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数代之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聪明好学,最有德行,才华出众,且对时事有自己的思考,经常发表独到的见解,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能够追比贤圣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蜂拥而至,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整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久仰大名的周乐。季札以深密的感觉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和周朝的盛衰之势,语言犀利,惊动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仿佛听出了陶唐氏的遗风,听到《大雅》,他又在深广乐曲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的品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塞》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伦比的了。(www.chuimin.cn)

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他们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对时局有着明晰的洞察力,临别前,他分析了郑国的形势,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国主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当子产目送季札远去时,仍然觉得余音缭绕,于是铭记于心。

吴王诸樊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但是,继位的吴王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又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季札作为一个德才兼备、深得民心的帝王之子,其言行举止时刻体现着礼仪之德。作为君王的爱子,面对国民的拥戴,他没有沉迷和贪恋于权势和王位,而是大度地退隐山林,以表明自己的志节。正是因为自身修养已达一定境界,他才能在周乐中听出圣德之道,才能使临国之友对其鞭辟入里的分析产生景仰之感,达人所不能。

我们现在提倡的“自我创造”,就是在突破名利观念的条件下,树立“行心如日月,肝胆照千秋”的风范,思想上灵活超脱,不拘泥于事物;行为上光明磊落,不苦费心机,真诚待人,踏实做事,树立坚定的理想与信念,为了心中的梦想而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