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岐不但聪慧有悟性,而且性情恬静,恪守礼教,对寡母尤其孝敬,在汉阳郡内享有很高名望。姜岐则以有病为由,不肯应聘。后来,姜岐的寡母去世了,办理完丧事之后,他主动将田产家资全部给了哥哥,自己则同家人到深山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姜岐隐居山林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荆州刺史那里,刺史便聘请姜岐任荆州从事,可他却不肯赴任。然而姜岐仍不愿离开他那世外桃源。......
2023-11-27
有一年,孔子的弟子子夏来到西河开设学馆,聚徒讲学,在晋国有很大影响。段干木便前来拜师求教,子夏将他收为弟子。
段干木学习十分刻苦,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向老师请教,几年后,终于学有所成,结下了硕果,不仅对子夏教授的《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等均已精通,他还成了子夏的得意门生。
战乱期间,段干木正在晋国求学,对于六国之间的不义之战,他深感厌恶。学业结束后,他对子夏说:“先生,我的学业就要结束了,我回家之后不打算去做官,将到民间去隐居,或者去从商。”
“那多可惜啊!要实现理想,就要去做官,要通过做官推行孔子的政见。”子夏劝段干木道。
段干木感叹道:“用仁政德治是不切合实际的。现在天下无道,孔子的政见没有哪个君王肯接受,更不可能去实现。天下有道,孔子的政见自然就会实现了。”
子夏见无法劝住段干木,也只好由他去了段干木回家之后,便隐居在商贾之中。由于他经营有道,讲求诚信,极重信誉,所以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巨商。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之后,魏斯当了魏国的国君,也就是魏文侯。魏文侯早已闻知段干木的才名,求贤若渴的魏文侯心情更迫切了。一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魏文侯很有兴致,决定亲自去拜访段干木,请他出来辅佐自己治理天下。
当魏文侯一行来到段干木家时,侍从向段干木的家人说明了来意,请家人告之段干木,希望他同魏文侯一见。
段干木得知魏文侯来访,对他能礼贤下士,内心确实十分感激。但他看破了红尘,淡薄了名利,无意仕途,便叫家人转告魏文侯:“段干木已到外地购货去了,不在商铺。请大王不必久等。”
魏文侯没有见到段干木,只好扫兴而去。但是,段干木在魏文侯的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魏文侯更加敬重他了。(www.chuimin.cn)
一天,魏文侯乘车又路过段干木的家门前,他特地站在车上,手扶车前的横木,专注地盯着段干木的家门,幻想着段干木能从家中走出来,和他一起共商大计。
侍从见此情景,劝说道:“大王,段干木虽有名气,但太骄傲自大了,连大王您都不放在眼里。我看他只是徒有虚名罢了。他的那点学问,怎能跟大王您相比呢?他不值得大王如此敬重!”
“不要胡言乱语!段干木有治国之道,有不贪图权势利禄的美德,不光值得寡人敬重,所有的人都应敬重他。虽然他现在隐居穷街陋巷,但他却受到百姓的拥戴。”魏文侯说。
一侍从仍不服气地说道:“如果他真有一些本领,那为什么又不敢进宫辅政呢?听说上次您去他家,他根本就不是下乡购货,而是跳墙逃跑了。这哪里是君子的所为?”
“那么,我问你,段干木同寡人到底有何区别呢?”魏文侯问道。
“您是国君,他是贱民,国君和贱民怎能相提并论?您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黄金,而他就像弃之路旁的石头。”侍从答道。
“错了,你完全说错了!我同他的区别是:他注重品德的修养,而寡人则注重的是权势的争夺;他注重的是道义,寡人注重的则是扩大疆土。权势同品德比,孰轻孰重?疆土同道义比,孰贵孰贱?这样一来,是非曲直不是很明白吗?你们因不明是非,不识宝玉,所以只能做一个侍从,而永远不能做我的大臣啊!”魏文侯语重心长地说着。
面对世俗的争端,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是难能可贵的。特别是在某些方面做出成绩的时候,很多的诱惑都会随之而来,如何坚持自己的德行和操守,拒绝诱惑便是困难之处。段干木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仁政,但是当时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那样的理想,即便成为魏文侯的重臣,也无力改变春秋无义战的现实。所以,为了保持自己的德行和操守,段干木选择了远离名和利的诱惑。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姜岐不但聪慧有悟性,而且性情恬静,恪守礼教,对寡母尤其孝敬,在汉阳郡内享有很高名望。姜岐则以有病为由,不肯应聘。后来,姜岐的寡母去世了,办理完丧事之后,他主动将田产家资全部给了哥哥,自己则同家人到深山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姜岐隐居山林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荆州刺史那里,刺史便聘请姜岐任荆州从事,可他却不肯赴任。然而姜岐仍不愿离开他那世外桃源。......
2023-11-27
老莱子,楚国人,家境贫贱,心志不遂。老莱子在草棚子不远的地方开垦了一块山地,种上了庄稼、蔬菜和果树。老莱子在蒙山隐居的消息后来传到了楚王那里。老莱子大步走到院门前,向楚惠王施礼,请楚惠王入院就座。老莱子心平气和地说道。楚惠王对老莱子的回答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他没有立即表示出山辅政,但也没有拒绝。临上马车时前,楚惠王对老莱子说。老莱子所代表的人生哲学在于隐世,能够对于世事无所求,达到一种无为的境界。......
2023-11-27
于是,齐高帝征召他为正员郎,然而,明僧绍却不领高帝的情,仍以患病为由,拒绝赴任。明僧绍认真地说。永明元年,齐武帝萧赜下令召见明僧绍,他声言有病,不肯进见。不久,明僧绍因病去世了。他的儿子明元琳,也继承了隐士家风,隐居在山林,始终不肯出山为官。出生于官宦世家,又有众人举荐,明僧绍却选择专心于经学,虽然由于家庭的原因不能避于荒野,但是有勇气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向皇帝低头出山为官,这是一代名士的风范。......
2023-11-27
开始,杨坚一再拒绝。公元581年2月14日,杨坚传旨朝廷百官,举行登基典礼。正午时刻,杨坚率领几个侍臣,穿着常服自相府人宫,即皇位于临光殿,宣布各部尚书和各地军政主管任命之后,仪式即告结束。杨坚虽贵为皇帝,但很节俭,他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务求节俭,其衣服车舆破旧,随时修补,不换新的。杨坚在位24年,一贯反奢倡廉。同时,杨坚自己身体力行,为满朝文武大臣作出表率。就是在生命垂危时,杨坚也还念念不忘节约。......
2023-11-27
文种将范蠡举荐给勾践,成为勾践的股肱之臣。吴军大胜,直捣越国境内,占领了越国首都会稽,迫使勾践率五千残军退守会稽山。范蠡追随勾践20多年,献计献策,忠心耿耿,屡建奇功。范蠡不贪功利,两度逃官,这也是他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范蠡功成身退,虽然说是他所采取的远避祸患的一种对策,但能够在纷繁的政治斗争中看轻功名利禄,决然退出历史舞台,也是不容易的。功成名就之后要懂得明哲保身。......
2023-11-27
李白、高适边走边谈,不觉已到了黄鹤楼前。李白高适来到黄鹤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江湖烟波浩渺,隔江相望,对岸的汉阳城绿树掩映,鹦鹉洲百草丰茂,如同一幅壮美的图画,扑入眼帘。李白接过笔,又要纸。李白将笔在墨汁里蘸饱了墨,挥笔便写。可是今天,李白却是落不下笔了,真是一反常态。......
2023-11-27
焦先就和侯武阳共同服侍侯母逃到了扬州,还为侯武阳和自己娶了媳妇。侯武阳到大阳县落了户,焦先则留在了陕西境内。建安十六年,关中地区又发生战乱,焦先与妻女在逃难中失散了。大阳县县令路过焦先的草棚时,以为焦先是逃亡的官吏,便派人把他抓了起来。人们问他原因,他说:“我是草野之人,只能与狐狸、兔子为伍。”焦先只与狐狸、兔子为伍成为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保护自我,守护内心的有力反击。......
2023-11-27
王密见到杨震后,十分恭敬,并于当天夜晚赶到杨震下榻的驿馆前来拜见。但杨震始终没有接受。他们多次想买通杨震都遭到拒绝。安帝由于过分宠信王圣等人,仍然没有采纳杨震的意见。安帝听信谗言,下旨将杨震免官,遣返原籍。延光四年三月顺帝即位后,杨震冤案才得以昭雪。为嘉奖杨震的忠贞与清廉,朝廷以礼将他改葬于华阴潼亭,并立石碑记载他一生的功德。杨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照样严格要求自己,不受重金,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