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季布,秦朝末年楚国人,此人性情耿直,乐于助人,最可贵的是他特别的讲信用,凡是他许诺过别人的事情,无论如何他都会想方设法办到,兑现承诺,从不食言,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时楚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得到季布的一句应诺,比得到什么都宝贵。
楚汉战争时,季布和他的舅舅丁公都是楚军将领。季布骁勇善战,曾多次奉西楚霸王项羽的命令围困汉军,迫使汉王刘邦一推再退,险些丢了性命。及至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其舅舅定公归顺了刘邦,季布不愿意投降,不得不落荒而逃。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获得胜利,建立了汉王朝,当上了皇帝,即汉高祖。刘邦对季布恨之入骨,于是发出诏令,一定要捉住季布,并以黄金千两作为赏金。诏令中还写道:“谁要是胆敢窝藏季布,不但本人要格杀勿论,还要罪及三族,满门抄斩。”季布只得东躲西藏,四处逃命。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季布生平取信于人,做了那么多侠义的事情,在他危难的时候,当然会有人救他。一天,季布躲到了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知道他是季布,就非常诚恳的对他说:“汉朝捉拿将军,马上就要搜到我家了。不是我不愿意帮助将军,实在是迫不得已,不便让您在我家躲藏啊。将军如果愿意听我一句劝告,我就给您献上一计,如果您不愿意听,我情愿先自杀,以报答将军对我的恩德。”
季布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周氏。周氏便让季布剃掉头发,带上颈圈,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一个奴隶的样子。然后把他放到装有柳条的车中,送到原来的鲁国,改名换姓,卖给了一个叫朱家的义士。
朱家知道这个人就是季布,有心要保护他。买下他后便让他去管理田园,并不让他做苦重的活计。同时还嘱咐儿子说:“田园的事情就让他做主,吃饭的时候他要和我们同桌,不能把他当作奴隶看待。他曾经有恩于我,你要好好的待他!”然后,自己则采办了许多礼物,驾车赶到洛阳,去见汝阴侯滕公。
朱家和滕公早就相识,二人好久不见,当然有很多话说。两个人喝了几天的酒,在席间,朱家问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罪,陛下这么急于抓他?”滕公说:“季布曾经帮助项羽围困陛下,害的陛下差点丧了性命。所以陛下非常恼恨他,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朱家又问:“您知道季布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滕公回答说:“这个我当然知道了,而且天下人都知道,季布是个有名的诚信之士,而且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呢!”朱家见滕公这样说,就趁机给季布说情,于是连忙说:“是啊,作为臣子当然要为自己的主人效力。季布当年是项羽的臣下,围困陛下那也是为主效力,并没有什么错啊。难道做过项羽的下属,就一定要杀吗?现在汉朝刚刚建立,陛下正是需要用人之际,却偏偏因为个人恩怨而杀了这样一个有才德的人,岂不是很可惜吗?这样不但显得陛下小肚鸡肠,而且对于季布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如果你把他逼急了,他投靠了胡人,或者投奔南越人,那么这岂不是对汉朝形成很大的威胁吗?您何不找个机会把这些道理奏明陛下呢?”(www.chuimin.cn)
滕公听朱家这么说,就明白季布很可能藏在朱家的家里。他其实也很赞赏季布的为人和学识,如果季布真的能为汉王朝效力,那么大汉天下真的可以稳固了。于是,他就答应了朱家的请求。
过了不久,滕公借故去面见汉高祖刘邦,并对他说:“皇上刚得天下不久,正是用人之际,然而您却因为个人恩怨下令捉拿季布,这恐怕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况且季布是个侠义之士,国人都知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因而天下的人都很敬重他,受过季布恩惠的人、季布的朋友们都愿意以死保护他。如今皇上追捕的紧,说不定他已经逃到北匈奴或者南越那里了,如果将来他投到敌国那里再来和您作对,那您不是更头疼?皇上何不赦免季布,使天下人都知道皇上珍爱贤才?”
滕公的一番话,说得汉高祖刘邦不住的点头称是。于是,他下令特赦季布,并下诏召回季布,封季布为郎中,为朝廷效力。
季布生平言而有信,从不食言,做了很多侠义的事情,对他侠义诚信的品行,人们莫不称赞。所以,季布的侠义和诚信也换来了人们在危难之际,对他的帮助。我们应该学习季布,做一个重承诺,讲信用的人。
一个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得到好报,就向故事中的季布一样。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你对社会对别人的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当然我们做什么事情,并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回报,但是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就会获得快乐的人生。
有关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的文章
顾恺之对于诗书画都很下工夫所以进步很快,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东晋文坛上的十分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但顾恺之却满口答应一个人捐助一百万。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说;“你们在新盖的寺庙里,准备好一洁白墙,我自有道理。”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建康为之轰动,顾恺之要亲自为画像点睛,而且还是维摩诘的“开光”!......
2023-11-27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而包拯身为文官,虽然整日与砚台打交道,但从未想过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一方端砚。据说有一制作端砚的工匠,对包拯非常仰慕,很想送给他一个端砚以示敬意,但包拯就是不收。包兴自知藏砚之事不妥,便交代了。后来,包拯掷砚的河面浮出一个掷砚洲,抛黄布的河面也形成黄布沙洲,现在掷砚洲上有包公庙,端州人民世世代代纪念这位“包青天”。......
2023-11-27
于谦认为名节是最可宝贵的,金钱使人败坏,因此“大节还须咬菜根”,要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于谦被任命为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时,年仅岁。这一职务是正三品,在当时很显贵,但于谦丝毫不改其朴素俭约的本色。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他们的账。然而,历史在某个时段内有时会让人失望,于谦竟然无辜被杀被抄家,让人心痛。......
2023-11-27
后来,蔡伦兼任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宫制造宝剑和其他用品。此后半个月,蔡伦天天到造纸作坊去,观察工匠们的造纸过程,有时还帮忙挑水或者用榔头捶打青麻,很受工匠们的欢迎和尊重。蔡伦时刻都在思考改进造纸的方法,但苦于无从入手。蔡伦的造纸术,后来被传到世界各地,经过各地技术人员和工匠一两千年的不断改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书写纸、包装纸、建筑板纸等,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3-11-27
经堂兄推荐给宇文泰后,苏绰最初被任为行台郎中一职。宇文泰听后非常高兴,和苏绰并马而行,又问了许多历史兴亡盛衰的故事,苏绰对答如流。回府后,宇文泰和苏绰继续长谈,不断向苏绰提出各种问题。苏绰不仅严于律己,还十分注意对子女的教育,形成了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的家风。苏绰的逝世,使宇文泰和大臣们十分痛惜。宇文泰亲自为苏绰撰写祭文,表彰他的美德。“心如清水,形如白玉”,是苏绰修身处世的准则。......
2023-11-27
所以他以佣书、作幕僚为生,从2岁起开始撰写他耗费毕生精力的《国榷》。反倒是因为要编修《国榷》时时要买书或是找寻别的材料,还要耗费钱财。谈迁为这大哭了一场,一夜之间,衰老了很多。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振奋起来,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冬去春来,周而复始,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详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2023-11-27
艾子诚是河北宁河艾邻村人,他降生的时候,父亲艾文仲因误伤人已经逃到东北。艾子诚长大一点后,问父亲是谁?艾子诚满20岁的时候,母亲病死。说毕,告别乡亲毅然决然到东北去寻找父亲。艾子诚过了山海关,见人就问,特别是遇到河北老乡,更是细问。一老人见了,给他吃点干粮,问他为何到此,艾子诚都一一说了。经子诚说明出生年月日,父子才抱头痛哭相认。子诚又替老父还清旧债,然后父子一同回到河北老家。......
2023-11-27
颜回的同学中有不少是慕孔子之名而来的富家子弟,他们每日听完老师的教导后,就会无所事事,修习些其他的技艺。可是他们发现每次颜回都会缺席,这让他们有些不满。颜回笑笑,简单地回答:“其中自有乐趣,只是我知道,诸君不晓得而已。”孔子听后,点头称赞说:“颜回是一位真正有贤德的人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忧愁,而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认为的快乐,颜回是个多么贤德的人呀!”......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