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张仲珊:黄冈教育传人,创办多所学校

张仲珊:黄冈教育传人,创办多所学校

【摘要】:县知事张增垚委派张仲珊为校长,校名为“萃英高等小学校”,校址设于铺尔嘴新凉亭张氏祠。经费除学生交纳学费及县公署少量补贴,其余全由校长张仲珊自捐,而校具、教具所需齐全。1916年,张仲珊调任蕲春县劝学所劝学员,并委视察全县国语讲习所所长。后返故里,适逢萃英小学停办,张仲珊又于原萃英小学原址,创办“国学研究馆”,直至临终,未离教席。张仲珊义捐私资,兴办学校,培育人才,不遗余力,深为人敬。

张仲珊 (1885~1937),名辛金,字蝉之。蕲春张策山人。曾毕业于黄州府师范学范学堂、上海世界语专门学校、南京警察学校、中央法政专门学校、湖北省立国语讲习所、湖北佐治员研究所。

宣统元年(1909),张仲珊任蕲州官立高等小学堂国文教习3年,与董必武等交往甚密,不少革命志士,受其影响,走上革命之路。民国元年(1912),受南洋荷属爪哇华侨学务总会聘,任普我达里中华学校校长。1915年,张仲珊自南洋返梓,所积丰厚,亲友劝其广置田产,以裕子孙,而张仲珊独以为田产多,则有害邻里,无益子孙,乃倾囊捐出银洋1000元,兴建校舍约500平方米,并拟创办私立高等小学萃英简章,呈准县公署立案。县知事张增垚委派张仲珊为校长,校名为“萃英高等小学校”,校址设于铺尔嘴新凉亭张氏祠。校后青山相护,其右池塘相映,校前操场,近皆农田,风景优美。学校广招有志青年入学,延请蕲春、蕲水(今浠水)名士如汪镜明、姜子桓、张凯玄、张凯声等为师。

萃英高等小学校,于1915年奉湖北省正堂萧批准为私立“湖北省蕲春县萃英高级完小”,是年春开学。课程设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乐、图画、体操。经费除学生交纳学费及县公署少量补贴,其余全由校长张仲珊自捐,而校具、教具所需齐全。张仲珊治校有方,教师精于教,学生勤于学,校风远扬,致浠蕲边境纵横数十里学子,纷纷来此就读。该校后为两等小学校,发展至6班,学生百余人。

1916年,张仲珊调任蕲春县劝学所劝学员,并委视察全县国语讲习所所长。1922年至1923年,张曾代任理蕲水(今浠水)县洗马畈警察分所所长,代理蕲春县张榜县佐。1924年9月至1925年10月,张任职于嘉鱼县,曾任嘉鱼县三科科员、嘉鱼县民食筹备委员会主任、嘉鱼县赈务处文牍等职。张在外任职期间,萃英小学经费缺乏,常以个人薪资弥补。(www.chuimin.cn)

张仲珊曾任江汉宣抚使署咨议,时共产党人董必武、进步人士陈志纯在汉。张与之交往甚密。后返故里,适逢萃英小学停办,张仲珊又于原萃英小学原址,创办“国学研究馆”,直至临终,未离教席。其子张谦、张麟,继承父志不懈,就原址办学,或私立,或公办,或私塾,或小学,或中学,一直延至1955年。

张仲珊义捐私资,兴办学校,培育人才,不遗余力,深为人敬。1918年,教育部曾授予金色三等嘉祥章。其及门弟子曾合赠以“热心教育”匾额。《蕲春县教育志》载:张仲珊生前著《载英堂诗文集》,惜未梓行。曾主编《策山张氏诗文钞》《先芬录》《灵萱荣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