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黄冈教育名人周锡恩,北周南张,为灾民奉献救济

黄冈教育名人周锡恩,北周南张,为灾民奉献救济

【摘要】:周锡恩,字伯晋,一字荫常,别号是园先生。光绪九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华甚著,同湖南才子张百熙有“北周南张”之称。主张筹资自修,并提出实行方案,光绪帝称“留心时务”。光绪二十二年,罗田遭受水灾,周锡恩将家中积谷除留下“十日之粮”,余皆悉数奉出;并向朝廷呈请赈银2000两、米5000担救济灾民。

周锡恩 (1852~1900),字伯晋,一字荫常,别号是园先生。罗田古羊山麓人,晚年迁居罗田石源河。幼从张之洞学,未成年即考取秀才,深得张赏识。后就学于武昌书院,学业日益精进。清光绪二年(1876)优选贡生列为第一。光绪九年(1883)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华甚著,同湖南才子张百熙有“北周南张”之称。于翰林院供职期间,痛感国力衰微、民生凋敝,力主“整治朝纲,振兴国运”,上《变法通议》奏章,提出“运会易而气机更,气机更而治化因,古今之人莫之能违也”;“学有千年不变之道,政无百年不变之法”,引用大量史实,论证其见解。实早于康梁变法10年。光绪十四年(1888),以陕西乡试副主考回北京,时大臣多主张将津沽、津浦两条铁路交外国人修建,周力排众议,指出借外债修铁路是下策,交外国人修是下下策。主张筹资自修,并提出实行方案,光绪帝称“留心时务”。光绪十九年(1893),受任浙江省副主考。试前发现主考官受贿舞弊,遂上奏朝廷。被告唆使学生反诬,以是告假回乡。于县城附近老塔山,创办义川书院,推行县学教师俸给制,以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后于黄州兴办经古书院,首开义理、考据、经济、词章四项课目,以倡导新学。主张“今日之学,必择前人所未有,后世所不可无者为之”。

光绪二十二年(1896),罗田遭受水灾,周锡恩将家中积谷除留下“十日之粮”,余皆悉数奉出;并向朝廷呈请赈银2000两、米5000担救济灾民。为防地方官从中克扣、贪污,亲自下乡,查点灾民人数,造具名册,点名发放,却遭地方官忌恨,以其娶族女一事,联名控告。光绪二十六年(1900)二月,终以“专事浮夸,不顾行检”罪名,革职“送交罗田地方官严加管束”。一代绝才,至此悲愤交加,忧郁成疾,同年竟含恨病故于家,享年仅48岁。(www.chuimin.cn)

周著有《传鲁堂文集》6卷、《传鲁堂初集》3卷、《传鲁堂诗二集》4卷、《传鲁堂骈文》3卷、《易说》1卷、《书牍》4卷、《罗田两太史骈体文录》(是书系与罗田潘颐福合刊,由王葆心编刻)1卷。尚有《使陕记》2卷、《观生斋随笔》1卷、《黄州课士录》《黄州府志拾遗》多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