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顾景星:黄冈教育名人传录,江夏神童,明末博通君子

顾景星:黄冈教育名人传录,江夏神童,明末博通君子

【摘要】: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别号玉山居士,明末蕲州城东北郊三里岗人。景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乃至誉为“江夏神童”、“博通君子”。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率军攻蕲,顾随父避居昆山,次年七省流寓贡生会试南京,顾景星拔贡生第一,应武英殿廷试,授福州府推官,上《敬呈四事疏》,抨击朝政,其名重一时。顺治二年清兵限昆山,多罗贝勒强致军中,命以推官原职随军南征浙闽,顾景星力辞养亲还里。

顾景星 (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别号玉山居士,明末蕲州城东北郊三里岗(今蕲州东长街南)人。祖籍昆山(今属江苏省)。曾祖问、父天锡,皆以学术闻于世。景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乃至誉为“江夏神童”、“博通君子”。15岁试于黄州,名冠全郡。旋由督学王登主持院试,复获头名。未几赴试秋闱,论才当取解元,惜因试卷中有一字犯考官名讳而被黜。一生身历两朝战乱,深知民间疾苦,以愤治学,以节操自持。明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率军攻蕲,顾随父避居昆山,次年七省流寓贡生会试南京,顾景星拔贡生第一,应武英殿廷试,授福州府推官,上《敬呈四事疏》,抨击朝政,其名重一时。入清,绝意仕进。顺治二年(1645)清兵限昆山,多罗贝勒强致军中,命以推官原职随军南征浙闽,顾景星力辞养亲还里。顺治八年(1651),顾自昆山归蕲,结茅旧地,支石为桌椅,食野菜,饮藜羹,而攻读不息。康熙十七年(1678),诏试博学鸿儒科,复以病辞,迫上肩舆,至河南内黄,堕地折断右肩骨,终送至京师。次年三月,圣祖玄烨亲赐茶饯,待之甚厚,授官翰林院检修。未逾三月,称病请归,自此闭门著述,撰《白茅堂集》等十九种五百余卷。是集包括乐府民歌、诗赋、策论、志论、奏疏、史论、传记、序文、铭诔、杂著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曹雪芹祖父曹寅捐资刻成,一时不胫朝野,为海内诸家所推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其“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瞻,亦一时之霸才,而细大不捐,榛楛勿剪,其后人牧拾遗稿,又不甚别裁,傅毅之不能自休,陆机之才多为患,殆俱在焉。”

顾氏于义理、考据、辞章、经济、小学无所不通。琴棋书画诸艺,亦无所不善。论小学,有《黄公说字》洋洋大著。是书“诂释磅礴,虽一家之言,实综百代之奥”。论书法,“法宗宋人,运以晋意,不择纸笔,酒酣挥袂,辄数十大幅”。所作乐府诗四卷,其形式上承递诸乐府,内容丰富多彩,气象万千。论以平生积学才望,蔚然为一大家。(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