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祖言,名淑身,字任直,又字慎之。余祖言幼承庭训,又受业于其族兄余子存与外舅李静甫,故学业早熟,年十六,中秀才,以学行兼优,拔为岁贡。光绪二十五年,余祖言至武昌,先后就读于晴川、勺庭书院。时田梓琴主持《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工作,余祖言极力参与。1906年,余祖言奉同盟会总部之命,离日归国,协理湖北分会工作,深入各界活动。楚翘之弟系留日学生,兄弟二人与余祖言、余诚交往甚密。余祖言毕生致力教育。......
2023-11-26
潘大临 (生卒年不详),字邠老,原籍荥阳,祖辈迁居黄州。世代书香。祖革,终生“隐德不仕”。父鲠,字昌言,“生而隽警绝人,为儿时赋诗已有奇语”,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蕲水县尉,两任江西瑞昌知县。著《春秋断义》十二卷、《讲议》十五卷、《易要》三卷。张耒为其撰墓志铭曰:“其学正,其言文,其居家孝友,其为吏惠爱。”叔父丙、原,“皆中进士”。弟大观,有诗名于江西诗派。潘大临幼承庭训,有异才,二十岁时中秀才,后屡试不第,“无知其才而力振之于困者”,遂隐居黄州柯山,躬耕田亩,打渔卖酒为生,常以诗酒自娱,以布衣之身,驰名于时,后客逝蕲州,年未及五十,著《柯山集》。
元丰三年(1080)至七年(1084),苏轼谪黄州,时潘年二十余,其祖、父冀其有成,遂拜轼为师,习诗学书。轼惜其才,悉心传授,期以厚望。师生情谊甚笃。轼于黄州东坡处,垦有土地,筑有雪堂,离去黄州时,皆交与潘。潘勤以葺治,并与陈季常,于雪堂著述讲学,后雪堂书院,由此定名。(www.chuimin.cn)
潘性豪爽,好交文士。崇宁元年(1102)至五年(1106),张耒以“元祐党人”罪,谪居黄州,时潘届中年,不避其逆境,识为知友,常与饮酒赋诗,同游黄州山水。耒为潘及其家人撰有《贻潘邠老》《与潘仲达二首》《闻子瞻岭外归赠邠老》《赠邠老》《乞竹赠邠老》《四月一日同潘何小酌》等诗。并为其父鲠撰《齐安奉议郞潘鲠墓志铭》。黄庭坚(字山谷)常至黄州,与潘相交谊深。潘曾作《送山谷贬宜州》诗:“可是中州著不得,江南已远更宜州。”黄“极称赏之”(《紫微读诗话》)。时人誉之甚,黄评曰:“潘邠老早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潘祖逝世,请黄庭坚撰墓志铭,黄欣而撰之,其《潘处士墓志铭》中曰:“处士孙大临,有艺学,与予游,状处士平生,耒乞铭,曰:将刊石于墓前,遂为铭。”与晁补之、秦观,亦过从甚密。临川谢无逸,慕潘才名,曾与切磋诗文。谢曾以书问近新作诗否,潘答书曰:“秋末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后谢至黄州,潘已去世,谢悲之,遂以“满城风雨”为首,赋诗悼之。
有关黄冈教育名人传录的文章
余祖言,名淑身,字任直,又字慎之。余祖言幼承庭训,又受业于其族兄余子存与外舅李静甫,故学业早熟,年十六,中秀才,以学行兼优,拔为岁贡。光绪二十五年,余祖言至武昌,先后就读于晴川、勺庭书院。时田梓琴主持《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工作,余祖言极力参与。1906年,余祖言奉同盟会总部之命,离日归国,协理湖北分会工作,深入各界活动。楚翘之弟系留日学生,兄弟二人与余祖言、余诚交往甚密。余祖言毕生致力教育。......
2023-11-26
李仕彬,字百之,晚号石叟。原籍蕲春,后迁居英山。同治元年春,学使贾瑚以“燕语帘龙静”赋题试士,士彬有“落花飞絮之天,画栋雕梁之院,忆可人兮不来,抚孤琴而不倦”句,贾甚赞之。后历任严州、金华、温州、杭州知府。去任之日,士女夹道欢送。光绪二十一年出任潮州知府,检阅卷宗,有营兵鸡奸毙命案,前任未敢处理,士彬亲赴犯事处所,勘明实情,正法二名,营伍整肃。......
2023-11-26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仁者潘公夏乃儒潘公富恩是我最敬重的学长。可是潘公处处表现出谦虚的厚人薄己精神。张岱年是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是潘富恩同志在北大进修期间的指导老师。这种重诺言的快速践诺作风,后来我在潘公的行文方式中也常见到它的影子。我在俄期间,季塔连科因公务繁忙,没有出席这次会议。潘公的本土弟子众多,单是博士就培养了三十多位。潘夫子的仁者之风,拂于四方,贯之始终。得知潘公将届八秩之寿,衷心祝愿夫子:“仁者寿!”......
2024-04-03
程颢、程颐祖居中山博野,后迁洛阳,祖父程遹知黄陂县事,娶妻孝感张氏,生子名珦。据《黄安县志·二程山记·羽叔考功诗后》:“滠之东陵有山曰大程、小程,父老以明道、伊川两夫子名也。”程颢、程颐为亲兄弟,合称二程,早年受业于周敦颐。其弟程颐讲学达三十年,门人甚多。......
2023-11-26
林育南,号湘浦,笔名相拂、林根。“二七”惨案后,林育南曾被悬赏通缉。随后主持中共武汉区委工作,筹建武汉工团联合会,总理会务。1924年,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建立,林育南任国民党汉口执行部青年部长、《中国青年》主编。参加“八七”会议后,领导湖北秋收暴动。因叛徒出卖,1931年1月7日,于上海东方旅社被捕,2月7日于上海龙华就义。林育南著述极富,惜多散佚,现存《施洋烈士传》《林祥谦烈士小传》。......
2023-11-26
杨守敬,一名开科、恺,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陆城人。何卸任后,杨守敬复为新任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驻日期间,杨守敬于街市书店中,发现不少中国散佚古书,因无力购置,即以随带汉魏六朝碑版及古钱古印为本,访求搜购。民国4年杨守敬病逝于家乡。......
2023-11-26
王葆心,字季芗,号晦堂,晚号青坨老人。王葆心自幼好学,成年入黄州经古书院读书,与胞兄文伯等三人均试优等,遂以经学第一举秀才,随进武昌两湖书院深造。是年携私人图书两万余册,回故乡避难。乡人推荐为罗田县志馆总纂,经王编写罗田县志已成稿数十万言,惜因国难,未能全部竣工。王半生勤于执教,至晚年致力方志。罗田县人民政府重修王葆心墓,董必武亲笔题“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以表墓门。......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