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LabVIEW2012:串行通信介绍

LabVIEW2012:串行通信介绍

【摘要】:图11-1 串行通信方式在同步通信中,为了使发送和接收保持一致,串行数据在发送和接收两端使用的时钟应同步。异步通信协议规定每个数据以相同的位串形式传输,每个串行数据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串行数据的位串格式如图11-2所示,具体定义如下:图11-2 串行数据位串定义当通信线上没有数据传输时应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线路空闲。规定的波特率有50、75、11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和19200等几种。

串行通信是指将构成字符的每个二进制数据位,依照一定的顺序逐位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计算机或智能仪器中处理的数据是并行数据,因此在串行通信的发送端,需要把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后再传输;而在接收端,又需要把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再处理。数据的串并转换可以用软件和硬件两种方法来实现。硬件方法主要是使用了移位寄存器。在时钟控制下,移位寄存器中的二进制数据可以顺序地逐位发送出去;同样在时钟控制下,接收进来的二进制数据,也可以在移位寄存器中装配成并行的数据字节。

根据时钟控制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方式,串行通信分成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这两种通信的示意图如图11-1所示。

978-7-111-40983-0-Chapter11-1.jpg

图11-1 串行通信方式

在同步通信中,为了使发送和接收保持一致,串行数据在发送和接收两端使用的时钟应同步。通常,发送和接收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同步是使用一个同步字符来完成,当一次串行数据的同步传输开始时,发送寄存器发送出的第一个字符应该是一个双方约定的同步字符,接收器在时钟周期内识别该同步字符后,即与发送器同步,开始接收后续的有效数据信息。

在异步通信中,只要求发送和接收两端的时钟频率在短期内保持同步。通信时发送端先送出一个初始定时位(称起始位),后面跟着具有一定格式的串行数据和停止位。接收端首先识别起始位,同步它的时钟,然后使用同步的时钟接收紧跟而来的数据位和停止位,停止位表示数据串的结束。一旦一个字符传输完毕,线路空闲。无论下一个字符在何时出现,它们将再重新进行同步。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相比较,优点是传输速度快。不足之处是,同步通信的实用性将取决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保持同步的能力,若在一次串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接收器接收数据时,若由于某种原因(如噪声等)漏掉一位,则余下接收的数据都是不正确的。

异步通信相对同步通信而言,传输数据的速度较慢,但若在一次串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仅影响一个字节的数据。

目前,在微型计算机测量和控制系统中,串行数据的传输大多使用异步通信方式。

为了有效地进行通信,通信双方必须遵从同意的通信协议,即采用同意的数据传输格式、相同的传输速率、相同的纠错方式等。

异步通信协议规定每个数据以相同的位串形式传输,每个串行数据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串行数据的位串格式如图11-2所示,具体定义如下:(www.chuimin.cn)

978-7-111-40983-0-Chapter11-2.jpg

图11-2 串行数据位串定义

当通信线上没有数据传输时应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线路空闲。

当发送设备要发送一个字符数据时,先发出一个逻辑“0”信号,占一位,这个逻辑低电平就是起始位。起始位的作用是协调同步,接收设备检测到这个逻辑低电平后,就开始准备接收后续数据位信号。

数据位信号的位数可以是5、6、7或8位。一般为7位(ASCII码)或8位。数据位从最低有效位开始逐位发送,依此顺序地发送到接收端的一位寄存器中。并转换为并行的数据字符。

奇偶校验位用与进行有限差错检测,占一位。通信双方需约定一致的奇偶校验方式,如果约定奇校验,那么组成数据和奇偶校验位的逻辑“1”的个数必须是奇数;如果约定偶校验,那么逻辑“1”的个数必须是偶数。通常奇偶校验功能的电路已集成在通信控制芯片中。

停止位用于标志一个数据的传输完毕,一般用高电平,可以是1位、1.5位或2位。当接收设备收到停止位之后,通信线路就回复到逻辑“1”状态,直至下一个字符数据起始位到来。

在异步通信中,接收和发送双方必须保持相同的传输速率,这样才能保证线路上传输的所有位信号都保持一直的信号持续时间。传输速率即波特率,它是以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来度量的,单位是比特/秒(bit/s)。规定的波特率有50、75、11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和19200等几种。

总之,在异步串行通信中,通信双方必须持相同的传输波特率,并以每个字符数据的起始位来进行同步。同时,数据格式,即起始位、数据位、奇偶位和停止位的约定,在同一次传输过程中也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成功地进行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