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灵活掌握观景赏美的方法

灵活掌握观景赏美的方法

【摘要】:导游人员带团游览时要善于引导游客从最佳距离、最佳角度去观赏风景,使其获得美感。除空间距离外,游客观景赏美还应把握心理距离。变幻莫测的气候景观是欣赏自然美景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

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古建园林,任何风景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不变的画面形象,而是活泼的、生动的、多变的、连续的整体。游客漫步于景物之中,步移景异,从而获得空间进程的流动美,这就是动态观赏。

譬如,在浙江的千岛湖中泛舟,游人既可欣赏山上树木葱茏、百花竞艳,也可领领略水上浮光跃金、沙鸥翔集,还有镶嵌在绿波之上1000多个岛屿,灿灿地撩着你的思绪,楚楚地勾你的魂魄,让你在移动中流连忘返。

然而,在某一特定空间,观赏者停留片刻,选择最佳位置驻足观赏,通过来欣赏美、体验美感,这就是静态观赏。这种观赏形式教长,感受较深,人们可获得特殊的美的享受。

譬如,在湖北九宫山顶观赏云雾缭绕的云中湖,欣赏九官十景之一“云湖夕照”,让人遐想,令人陶醉。

(二)观赏距离和观赏角度

距离和角度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观景赏美因素。自然美景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一些似人似物的奇峰巧石,只有从一定的空间距离和特定的角度去看,才能领略其风姿。

譬如,游客在长江游轮上观赏长江三峡神女峰,远远望去,朦胧中看到的是一尊丰姿秀逸、亭亭玉立的中国美女雕像,然而若借助望远镜观赏,游客定会大失所望,因为看到的只是一堆石头而已,毫无美感可言。

又如,在黄山半山寺望天都峰山腰,有堆巧石状似公鸡,头朝天门,振超欲啼,人称“金鸡叫天门”,但到了龙蟠坡,观看同一堆石头,看到的则似五位老翁在携杖登险峰,构成了“五老上天都”的美景。

这些都是由于空间距离和观赏角度不同造就的不同景观。导游人员带团游览时要善于引导游客从最佳距离、最佳角度去观赏风景,使其获得美感。

除空间距离外,游客观景赏美还应把握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指人与物之间暂时建立的一种相对超然的审美关系。在审美过程中,游客只有真正从心理上超脱于日常生活中功利的、伦理的、社会的考虑,摆脱私心杂念,超然物外,才能真正获得审美的愉悦,否则就不可能获得美感。

譬如,恐海者不可能领略大海的波澜壮阔,刚失去亲人人的游客欣赏不了地下宫殿的宏伟等。常年生活在风景名胜中的人往往对周围的美景熟视无睹不一定能获得观景带来的愉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味身在此山中”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观赏时机和观赏节奏(www.chuimin.cn)

观赏美景要掌握好时机,即掌握好季节、时间和气象的变化,清明踏青、重阳登高、春看兰花、秋赏红叶、冬观蜡梅等都是自然万物的时令变化律造成的观景赏美活动。

譬如,观赏山景,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告诉游人:“真山水之烟说,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渗淡而如睡。”

变幻莫测的气候景观是欣赏自然美景的一个重要内容。譬如在泰山之巅观日出,在峨眉山顶看佛光,在庐山小天池欣赏瀑布云,在蓬莱阁观赏海市蜃楼,这些都是因时间的流逝、光照的转换形成的美景,而观赏这些自然美景,就必须把握住稍纵即逝的观赏时机。

观景赏美是为了让游客娱悦身心、获得享受,如果观赏速度太快,不仅使游客筋疲力尽达不到观赏目的,还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导游人员要注意调节观赏节奏。

1.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导游人员要根据旅游团成员的实际情况安排有弹性的活动日程,努力使旅游审美活动既丰富多彩又松紧相宜,让游客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美的享受。

2.有急有缓、快慢相宜

在审美活动中,导游人员要视具体情况把握好游览速度和导游讲解的节奏,哪儿该快、哪儿该慢,哪儿多讲、哪儿少讲甚至不讲,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年轻人讲得快一点、走得快一点、活动多一点,对老年人则相反。如果游客的年龄相差悬殊、体质差异大,要注意既让年轻人的充沛精力有发挥的余地,又不使年老体弱者过于劳累。总之,观赏节奏要因人、因时、因地随时调整。

3.有讲有停,导、游结合

导游讲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讲解和指点,游客可适时地、正确地观赏到美景,但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让游客去凝神遐想,去领略、体悟景观之美,往往会收到更好的审美效果。

总之,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人员应力争使观赏节奏适合游客的生理负荷,心理动态和审美情趣,安排好行程,组织好审美活动,让游客感到既顺其自然又轻松自如。只有这样,游客才能获得旅游的乐趣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