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背景及报告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背景及报告

【摘要】:(一)世界工业旅游的迅猛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是世界工业旅游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延伸,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工业旅游发展的大背景。在这一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西方各国工业的发展。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国家对工业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大,有效推动了工业旅游发展。

(一)世界工业旅游的迅猛发展

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是世界工业旅游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延伸,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工业旅游发展的大背景。18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工业大规模扩张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繁荣,也引发了各种社会危机,率先发展工业的英国和德国陷入了工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工业革命后期,工业发展较好的城镇中一些家族式工业企业家们开始建设博物馆、美术馆或公园。加之19世纪末英国工业考古学的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受到重视。许多与工业有关的文物,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开发的产品、机器和纪念品等,被人们开发利用当作旅游产品。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工业旅游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发展起来。

纵观国外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大体经过了萌芽、起步、大规模发展三个阶段。

(1)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为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西方各国工业的发展。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者,一些工业化城镇中的工业企业家们依靠家族的资源建设了博物馆、美术馆和公园,促使这些工业化城镇逐渐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19世纪末,工业考古学在英国建立。它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形成,为后期工业旅游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此后,工业遗产、遗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始兴起。许多工业遗址遗产,如早期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用的各种机器及制造出的工业纪念品等,都被大量挖掘利用作为开展工业旅游的吸引物,出现在英国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中进行展览。这一时期发展工业旅游成效较好的代表性项目有约克郡的“城堡博物馆”,它的主题是展现当地社会生活的演变发展,游人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20世纪30年代的冰箱以及不同年代的抽水机、马桶、马车等。

(2)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为起步阶段。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工业旅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当时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首先开放了他们的生产车间,让前来的游客参观公司的工业生产流水线,这一举动是开创性的,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逐渐成为其他很多厂家效仿的对象,而参观工业企业生产流水线和生产车间在这段时间内成为一种潮流,很多著名的企业也因此成为旅游景点。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大规模发展阶段。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发达国家的工厂和企业在逆工业化进程中遇到许多发展中的问题,纷纷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英国、德国等提前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对衰退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率先提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以缓解工业区的衰退问题,寻求工业区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最终引发了现代工业企业开发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的兴趣。至今,工业旅游在这些发达国家中方兴未艾,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据资料统计,英、美等发达国家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的深度推进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业深度推进促进了工业旅游的大发展。

专栏二 蓬勃发展的中国旅游业(www.chuimin.cn)

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2017年11月8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出境市场平稳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2018年2月8日新闻发布会)

全域旅游背景下,政府出台政策并支持旅游与其他各个产业的融合,促进了“旅游+工业”模式的工业旅游发展。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共有262个资源型城市、14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经济发展促使了各产业间的融合,也推动了工业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范围内不仅出现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涌现出一大批在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有领头作用的民族企业,如宝钢、海尔等企业。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的工业旅游以国有企业的政务接待和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商务接待为雏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企业面临着市场饱和、销售困难、产品积压的问题,他们在进行战略转型升级、拓宽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发现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发展势头强劲。因此,这些企业纷纷寻找自身企业与旅游的结合点,逐步探索出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业旅游项目。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以其科普性、教育性、观赏性、参与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其中,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喜爱。工业旅游也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新的开发方向和旅游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市场对多样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催生出工业旅游新产品。

国家对工业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大,有效推动了工业旅游发展。我国早在2001年就制定了《工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2002年国家旅游局制定并发布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16年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讲话中提出,我国工业旅游虽处于萌发阶段,但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旅游发展的潜力大。会后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工业旅游发展的举措。这些政策和举措都有力推动了工业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