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传媒完全置于与经济规律无关的地位,更不用说对传媒经济进行研究了。在改革开放,特别是传媒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传媒经济和传媒经济研究逐步展开并取得积极进展。同我国传媒经营实践相适应,1979年,我国理论界为解决报业经济短缺问题,提出了“报业经济”的概念,恢复了我国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
2023-11-2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媒体的作用大大增强并有了新的发展,新媒介的产生,也使得信息传播多元化、多途径化。因此,信息并不是稀缺的,而需要意义的生产,在此背景下,娱乐化和创意成为媒体发展的延伸,除新闻信息外,游戏、动漫、影视和网络娱乐等都成为重要的传媒活动。
(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消费文化的兴盛
20世纪初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工业化大生产标志着大众消费社会的出现。在消费社会,人们更多地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真正决定消费过程的不是消费者的主体需求及其日常生活实际需要,而是商品制造者和推销者及广告媒体营造出来的“需求”。消费社会所衍生出的消费文化,将人及其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一律融入消费过程,而消费过程又将人及其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活动转化成一种符号和符号结构,让人们长期处于虚拟的消费需求环境中,其消费意识形态逐渐被主宰。
让·鲍德里亚认为,消费已不是单纯的需要的满足,消费的前提是物必须成为符号。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27]西莉亚·卢瑞指出:“消费文化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28]消费文化的产生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扩张,在“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消费文化的特点一是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二是消费品的符号意义超过其使用价值;三是消费文化具有外在的感染性。
消费文化的符号化导致了对大众传媒的依赖。大众媒体为消费文化营造话语环境,吸引目标消费群体。在这个话语环境中,包含着大量的广告信息。消费文化中的各种时尚形象、理想的生活模式等消费形体,用符号化的信息融合进广告之中。当消费文化作用于广告时,商品意识被隐藏在消费意识之后,通过包装过的商品信息和企业意图,向人们提供了经过形象化处理的几乎所有现实的“副本”,这些经过刻意加工的图像形态成了人们模仿的行为“范本”,文化图像化成为一种必然。大众媒体通过把产品、服务的形象符号化,人们就会把消费品形象化为消费文化的形象,当目标群体沉浸在这样的消费文化时,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和归属感。
消费文化的分层化提供了大众传播的分众化。在这样的消费过程中,消费品被分成不同的档次,不同经济实力的人群追求不同的消费品,消费者也就成了不同档次的消费者。消费文化被经济结构划分了层次,广告市场上消费文化的分层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广告媒体,这就会为分众广告媒体提供了市场。消费文化从大众传播的主流中分支出来,催生出了分众广告媒体,而以分众传播为形式的多个媒体诞生了。
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文化的兴盛以及符号化、形象化的表达,传媒进入了一个泛娱乐化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众媒体以信息传播为主要职能的格局,进入了一个信息传播和娱乐传播并重的时代。(www.chuimin.cn)
(二)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和综艺节目的火爆
娱乐化作为消费社会的时代语境,它的消费娱乐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大众媒体的发展。娱乐化时代是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大众的全民娱乐和社会生活的泛娱乐化为基础,在社会结构上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娱乐工业和娱乐经济的建立。娱乐化时代展开的物理空间形式是技术社会所产生的综合媒介,如大众传媒等。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认为,“我们的文化正处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转换过程中。形象的展开所依赖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的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29]“视觉文化克服了文字文化的缺点,以图像或形象体现出其明显的直观性,生动具体、色彩丰富、图像逼真的画面成为当代人视觉注意的中心”,[30]视觉文化的感官愉悦性和复制便利性使媒介成为娱乐化社会的物理空间形式。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电视和计算机。电视的出现推动了娱乐业的发展,娱乐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电视的依赖程度大大加深。人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广播和电视节目不再是客观地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它以一种近乎迎合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从2005年湖南卫视开发《超级女声》开始电视节目进入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由此各种娱乐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从《超级女声》、《非诚勿扰》、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等娱乐节目成了典型的代表。
《超级女声》节目对中国电视贡献高达几十亿的经济效益,而《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在江苏卫视开播以后,连创收视奇迹。2010年5月16日27期,根据索福瑞71城市收视率统计,《非诚勿扰》已经成为收视率仅次于中央一套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节目(所有频道在内)的节目。节目中插播的广告价格较之前翻了近4倍,其中,15秒广告从之前的4万元涨到14万元。
所有这些说明,传媒活动已经由重在新闻传播活动转向娱乐节目和面向消费的广告分众活动等,活动的范围大大增强了。传媒经济的研究已经由核心的新闻媒体专向包含所有娱乐形式的大众媒体,而且需要在范围经济、整合营销等视域下,借助于系统论的理论进行解读,处理和整合全域活动和单一活动的关系,处理好价值链和价值节点的关系。
有关传媒经济研究 发展与未来的文章
我国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传媒完全置于与经济规律无关的地位,更不用说对传媒经济进行研究了。在改革开放,特别是传媒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传媒经济和传媒经济研究逐步展开并取得积极进展。同我国传媒经营实践相适应,1979年,我国理论界为解决报业经济短缺问题,提出了“报业经济”的概念,恢复了我国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
2023-11-26
从具体上说,传媒经济研究的研究目标是揭示传媒业生产与分配等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比如,报业的平面特点、广电的线性特点以及互联网的多维特点,各自有着自己的传播优势和不足,决定着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差异性,所以传媒经济研究的基础在于对各类传媒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对传媒业各类别及其亚类的个性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2023-11-26
传媒的双重效益即传媒业既要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又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对社会产生的有益结果,指经济效益以外的政治效益、思想效益、文化效益等等的总和。另外,发行量和收视率调查也可以成为测量传播效果的途径之一,可以侧面地测量取得的社会效益。对于传媒来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社会效益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2023-11-26
传媒产业是现代经济的体现,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一体化,并体现在产品和广告销售双重市场上。对传媒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传媒的虚拟经济甚至承担着比实体经济更重要的角色。应对危机,就必须把握实体经济的运行周期,把握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依赖性,否则就会出现泡沫经济。......
2023-11-26
传媒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它是国民经济下的一个产业部门,必然要受到当代产业经济的影响。现代传媒业发展的物质力量,从本质上说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并逐渐发展壮大的一种都市文化。另一方面,全球媒体所宣传和倡导的文化,将有助于创造市场全球化所需要的文化、思想等意识环境。其次,大经济的特征在于它是信息化经济。......
2023-11-26
而传媒经济显然属于第一信息产业部门,涉及信息交流与流通、信息处理与传递服务和信息商品业。这些特点已经在传媒产业体现得非常鲜明。按照关联分析,需要将传媒产业和其他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根据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10个大类,其中有多项涉及到传媒产业。传统媒体产业属于这种运营模式。在美国,与电脑通讯相结合的新型媒体业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5%。......
2023-11-26
但25年后,录像机走入家庭并被标记为大众媒介。此外,大众传播的概念强调在过程中技术的使用以及大量的人员参与。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讨论大众传播时往往忽略分配。大众传播是大众传媒的存在意义,大众传媒一方面是大众传播活动的载体,也是其生产和分配过程。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特有的媒介类型。新闻报道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新闻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11-26
现代经济系统成为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大经济形态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28]实体经济从价格机制、资源配置到增长方式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虚拟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首先,虚拟经济使现代经济行为的目的逐渐由物资指标转向其价值指标,企业的生产行为逐步转向追求价值的最大化。虚拟经济已经成为传媒产业重要的支柱。......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