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媒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品种的产品种类和系列。根据2013年3月为止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推算,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7 6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规模约378.4亿元,同比增长48.8%,全国共有604家机构开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5]有线电视依然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视频收视方式。......
2023-11-26
新闻传媒产品指的是报纸、新闻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其新媒介,是一组产品的概括和集合。因此,无论是在新闻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还是在新闻传媒产品之中,同样存在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有时这样的效应甚至还非常明显。
1.收入效应
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上,新闻传播产品属于奢侈品,一度属于社会精英人物才能享受的产品,产品本身高昂的费用、对较高的文化的要求所隐藏的高昂的学习投入,使一般的普通大众无法接近这些产品。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在美国的“便士报”才开启了大众传播的时代,低廉的价格才使报业成为产业,也使报纸成为商品,从而能够被大众所消费。从此,可以说新闻传媒产品一定意义上属于正常消费品,但是依然和人们的收入有着相应的联系,如报纸期刊类的高端纸质媒介就是面向政界、商界的精英人物的,印刷精美,设计精良,一定程度上将大部分人排除在外,广播比电视的费用低廉,传播上比电视有优势,而无线电视由于其免费性又被更多的农村地区的受众所接受,比有线电视有着更广阔的覆盖范围,而有线电视则局限在城区,至于互联网则普及面更广。因此,要增加传媒产业的受益,必须降低受众接近媒介的门槛,降低受众使用媒介的成本。这从互联网,尤其是手机的快速发展上体现出来。特别是手机已经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
2.替代效应
新闻传播产品之间的替代效应如今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由于各个产品之间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因此,相互之间替代和被替代,也在替代和被替代中挖掘潜力,突出优势,重新找回市场,站稳脚跟。历史上,电子媒介的诞生曾经对纸质媒介造成极大的冲击,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诞生又曾经引起传统媒体消亡的疑虑。实践证明,各个媒体在特定的受众群中有着独特的偏好,如在青年人中,互联网对报纸有着替代效应,在文化层次上,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电视对报纸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反之亦然。(www.chuimin.cn)
3.互补效应
新闻传播产品作为整体,相互之间还互为补充,相互印证。这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如报纸,尤其是党报,有着良好的信用和影响力,电视有着广泛的覆盖率和现场感,而网络则有着快速、跨越空间的优势。受众往往把三者结合起来,从网络上快速得知,在报纸上获得印证,在电视上感受现场。传媒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数字化和媒介融合使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其实也是一种补充效应。
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新兴媒体广告市场潜力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开发,在媒体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情况下,从媒体间通过“合作”和“融合”已取得互补效应。报刊业的跨媒体经营逐步上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趋势。一些报刊正在积极探索把网络和无线通讯作为新的业务空间,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由平面媒体向多元化、综合性媒体的转变。如人民网与《人民日报》的联手合作就为彼此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人民网以《人民日报》的强大新闻资源为坚强后盾,创办了“人民时评”“人民视点”“特别策划”“观点碰撞”等一系列精品栏目,同时,《人民日报》也因为人民网的存在,拥有了更多的读者队伍,增添了亲和力。这说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彼此互动发展的互补关系。网络媒体在与传统媒体合作的过程中,既是以传统媒体的新闻来源为依托,又能够凭借自身的亲和性、迅捷性、互动性等优势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牵手的结果是双赢。当前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完善机制并充分整合两者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与品牌资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有关传媒经济研究 发展与未来的文章
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媒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品种的产品种类和系列。根据2013年3月为止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推算,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7 6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规模约378.4亿元,同比增长48.8%,全国共有604家机构开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5]有线电视依然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视频收视方式。......
2023-11-26
但25年后,录像机走入家庭并被标记为大众媒介。此外,大众传播的概念强调在过程中技术的使用以及大量的人员参与。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讨论大众传播时往往忽略分配。大众传播是大众传媒的存在意义,大众传媒一方面是大众传播活动的载体,也是其生产和分配过程。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特有的媒介类型。新闻报道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新闻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11-26
新闻产品的价值,也是经济学范畴的问题。“新闻产品的价值”决不等于“新闻价值”。因为新闻价值决定着新闻的传播效果和接受范围,也同时决定了新闻传媒产品的效用和销售。(二)相对新闻价值新闻传媒产品的特点使新闻传播产品不仅有着绝对价值,同时也有着相对新闻价值,而这同时也是产品的经济价值所在。新闻事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构成新闻的绝对价值。......
2023-11-26
新闻传媒集团的成员单位大致可分为三类。集团化会带来市场过于集中垄断的问题,新闻传媒集团还会有信息和言论过于垄断的问题,因此要防止传媒在一个地方、一个媒体行业过于集中,妨碍多元化和竞争性。......
2023-11-18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如图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PQ代表需求曲线,则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斜线区域面积。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类。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
2023-11-26
新闻传播业的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是紧密相关的,是建立在新闻传播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上的。同时,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进入空前快速发展的阶段。[8]集团化经营是整个新闻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报业集团成为党的宣传舆论工作的主阵地;成为我国报纸出版业的主导力量,成为全国报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标杆。制播分离制度开始全面推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入进行。......
2023-11-26
哈钦斯挑选了一批专家学者,组成“新闻自由委员会”,开始进行这项研究。哈钦斯任主席,因此该委员会又被称为“哈钦斯委员会”。这两个文本成为新闻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奠基之作。过去中国学者以为,哈钦斯委员会是对新闻自由提出异议,实际上该委员会不仅不反对新闻自由,而且要寻找出拯救新闻自由的途径,克服实践中的问题,使之能被更好地实行。新闻界在社会和政治中有特殊地位,其自由应与责任相伴。......
2023-11-18
第一个是以政治评论、政府批判、经济情势为基础而发展的新闻事业,主要读者层是新兴的布尔乔亚市民阶级。经过一百年之后,西方新闻界总体上厘清了新闻与宣传的分界线,但是新闻与娱乐的分界线不仅没有厘清,而且随着电子媒介的兴盛,大众媒介的告知功能受到了其娱乐功能的大肆侵蚀,于是才有了“娱乐至死”的悲鸣。......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