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闻传媒产品需求:传媒经济研究成果

新闻传媒产品需求:传媒经济研究成果

【摘要】:新闻传媒产品指的是报纸、新闻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其新媒介,是一组产品的概括和集合。因此,无论是在新闻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还是在新闻传媒产品之中,同样存在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新闻传媒产品指的是报纸、新闻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其新媒介,是一组产品的概括和集合。因此,无论是在新闻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还是在新闻传媒产品之中,同样存在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有时这样的效应甚至还非常明显。

1.收入效应

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上,新闻传播产品属于奢侈品,一度属于社会精英人物才能享受的产品,产品本身高昂的费用、对较高的文化的要求所隐藏的高昂的学习投入,使一般的普通大众无法接近这些产品。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在美国的“便士报”才开启了大众传播的时代,低廉的价格才使报业成为产业,也使报纸成为商品,从而能够被大众所消费。从此,可以说新闻传媒产品一定意义上属于正常消费品,但是依然和人们的收入有着相应的联系,如报纸期刊类的高端纸质媒介就是面向政界、商界的精英人物的,印刷精美,设计精良,一定程度上将大部分人排除在外,广播比电视的费用低廉,传播上比电视有优势,而无线电视由于其免费性又被更多的农村地区的受众所接受,比有线电视有着更广阔的覆盖范围,而有线电视则局限在城区,至于互联网则普及面更广。因此,要增加传媒产业的受益,必须降低受众接近媒介的门槛,降低受众使用媒介的成本。这从互联网,尤其是手机的快速发展上体现出来。特别是手机已经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

2.替代效应

新闻传播产品之间的替代效应如今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由于各个产品之间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因此,相互之间替代和被替代,也在替代和被替代中挖掘潜力,突出优势,重新找回市场,站稳脚跟。历史上,电子媒介的诞生曾经对纸质媒介造成极大的冲击,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诞生又曾经引起传统媒体消亡的疑虑。实践证明,各个媒体在特定的受众群中有着独特的偏好,如在青年人中,互联网对报纸有着替代效应,在文化层次上,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电视对报纸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反之亦然。(www.chuimin.cn)

3.互补效应

新闻传播产品作为整体,相互之间还互为补充,相互印证。这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如报纸,尤其是党报,有着良好的信用和影响力,电视有着广泛的覆盖率和现场感,而网络则有着快速、跨越空间的优势。受众往往把三者结合起来,从网络上快速得知,在报纸上获得印证,在电视上感受现场。传媒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数字化和媒介融合使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其实也是一种补充效应。

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新兴媒体广告市场潜力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开发,在媒体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情况下,从媒体间通过“合作”和“融合”已取得互补效应。报刊业的跨媒体经营逐步上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趋势。一些报刊正在积极探索把网络和无线通讯作为新的业务空间,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由平面媒体向多元化、综合性媒体的转变。如人民网与《人民日报》的联手合作就为彼此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人民网以《人民日报》的强大新闻资源为坚强后盾,创办了“人民时评”“人民视点”“特别策划”“观点碰撞”等一系列精品栏目,同时,《人民日报》也因为人民网的存在,拥有了更多的读者队伍,增添了亲和力。这说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彼此互动发展的互补关系。网络媒体在与传统媒体合作的过程中,既是以传统媒体的新闻来源为依托,又能够凭借自身的亲和性、迅捷性、互动性等优势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牵手的结果是双赢。当前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完善机制并充分整合两者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与品牌资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