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要能提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有心理准备,并想好应对方案。都说新闻要好看、有用、宣泄,三者怎样结合,同时保证有主题贯穿始终是我要找的“逻辑”。于是,就在这个冬天,我连做“雾霾”相关报道15次,平均每周两次,每次都是一样的主题。对雾霾的探讨能走多远,就看记者能想多远,思维决定一切。比如AQI低于某值,则限期治理为3年,某值到某值之间是5年等。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作为记者,我必须远离思维的惰性。......
2023-11-26
“别忘了你是个记者!”这句话源于我的第一次卧底采访。
2013年3月份的一个星期六,我正在享受难得的清闲和休息,正准备吃一口我妈做的饭。
“郭聪吗?我亢凯。”
“噢,亢凯老师。”
“今天有事吗?”
听到这,我已经知道有一条拍片的任务来了,于是我找到了合理的理由。
“给××老师写调研报告外,没别的事。”
我以为,这样的托词,应该会赢取一天的休假吧,谁知……
“是这样,我们现在在拍片子是关于3·15的,我们需要一个女记者……”
就这样,我莫名其妙地就进入3·15的拍摄小组,虽然当时并不清楚要拍摄什么,但他那句“最好收拾一下,看起来要像下苦力的样子”,已经让我预感到这次拍摄“不那么容易”。(www.chuimin.cn)
我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卧底”经历。那是一家生产食品的“黑作坊”。作为“卧底”的我并不太困难就被录取了,老板通知第二天一大早6点上班,我的工作就是将已经包装好的成品按照老板的要求装进更大的包装袋。这期间,由于是新人,还是在老板娘的眼皮底下,我突然意识到,要拍摄并没那么容易。首先,我们的设备必须拿在手里操作,而在“黑作坊里”,我的手必须干活,那意味着拍摄很难进行;第二,这个“黑作坊”的车间是分开的,而我第一天高密度的工作量,根本没办法让我进入到核心区域拍摄;第三,也是关键的问题,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拍摄机器。
所有这些问题对于老记者来说,是那么的轻而易举,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难上加难。果不其然,第一天,从早晨6点开始,到晚上7点结束,我什么都没有拍到,还一身酸疼。亢师傅和李老师显然已经焦躁不安了,回来的路上,他们好像一直在刻意地让我放松,可是我根本就没办法放松。因为播出时间很紧,而且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这个地方出来,所以说,当“卧底”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临时演员”来说,演戏还真不是简单的事情。
在我这样被赶鸭子上架的背景下,亢师傅对我说了这句话,“别忘了你是个记者。”
你知道吧,我当时也是挺不服气的,“哼,我这么热爱新闻的人,还要被你教训,你不就是早入行几年吗,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往前倒退10年,咱们瞧瞧,你也未必做得很好。”但现在,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个老记者对后辈的关爱和激励,因为他知道,当你失去勇气为自己工作奋斗的时候,能激励你的,始终是心底你最在乎的。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因为对“卧底”身份的质疑,对万一被拆穿后的结果过多恐惧,让他看到了我还并没有对“记者”这个词语有充分的理解。而也正是他的这种“激将法”,让我顺利地完成了我应该完成的工作。
第二天,总算上帝保佑,我终于进入到了核心操作车间,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拍摄机器。于是,我努力拍摄,希望能够拿到核心画面。中午吃饭时间,我顺利混出“黑作坊”,带着忐忑的心情和亢师傅、李老师他们找到了一家网吧。李老师看过拍到的东西后,很满意地说OK。这意味着我解脱了,那个小心肝跳的呀,激动,还是激动。当一切身份恢复以后,我突然很感谢,亢师傅在那时候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别忘了你是个记者”。
而到如今,这句话也成了我每一次想蒙混过关的小辫子,它时刻告诉我, 自己选择的路就必须好好地走下去,做记者不是为了外人眼中的好听好看,也不是做做样子而已,它需要真正的勇气,直面事实真相的勇气。它也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豪情,是大时代中,坚强的个体坚守。更是对我这样的新人最为有力的激勉。
“让无力者前行,让每一缕阳光都透明可见”,也许这样宏大的时代主题,我们还扛不起,也缺少扛起他的力量和智慧,但是,当我选择“记者”这样的身份后,它所能有的最大荣耀,就必须以这样相当的责任和义务来支撑,并让我不断努力前行。
都市热线记者 郭聪
有关“都市热线”和你在一起的文章
同时,要能提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有心理准备,并想好应对方案。都说新闻要好看、有用、宣泄,三者怎样结合,同时保证有主题贯穿始终是我要找的“逻辑”。于是,就在这个冬天,我连做“雾霾”相关报道15次,平均每周两次,每次都是一样的主题。对雾霾的探讨能走多远,就看记者能想多远,思维决定一切。比如AQI低于某值,则限期治理为3年,某值到某值之间是5年等。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作为记者,我必须远离思维的惰性。......
2023-11-26
我是杨萌,现在是《都市热线》中一名出像记者。女记者大大的背包里装着沉甸甸的梦想周姐的好“助手”印象中,天气转暖的一个周日,新一周工作的开始。没想到,冷板凳一坐就是一周,我实在沉不住气了,给张主任打了电话,“我想知道我做错什么了,你一周都不给我派活,让我回家是什么意思?”在那段谈“甲流”色变的日子,作为记者,和其他一线工作者一样,不能退缩,客观报道,消除市民恐慌。......
2023-11-26
工作的第五个年头,节目改版,我和另一名女同事被调入《周姐帮忙》栏目组与周姐一起做出像及编导,与以往不同的是,我要独立承担除了摄像之外的全部工作。至今,这是唯一让我记忆深刻,也是工作六年来,唯一一次在拍摄现场痛哭的经历。在我们的争取下,警方考虑到事件的特殊性,只要求我们,不要将当事人第二天返家的情况提前通知对方,想着能给老人一个惊喜。都市热线出镜记者杨萌......
2023-11-26
所以对孙中山来说,这是一种崭新的体会。图62.1载明“查灵十字”的街道牌,钉在高墙上,黄宇和摄图62.2税氏酒肆,黄宇和摄图62.3税氏酒肆内貌,即孙中山在1896年11月23日黄昏举行记者会的地方,黄宇和摄怎么税氏酒肆从查灵十字跑到白厅大街了?为了证实这种推想,连忙跑到大英博物馆,查核有关典籍。查阅之下,证明查灵十字,纳入白厅大街而成为其一部分。......
2023-09-18
引言 为什么新闻记者不了解好莱坞在20世纪中期,各大报纸总是把票房与好莱坞的财富联系在一起:制片厂拥有大部分连锁影院,而且所有的利润都是来自电影票的销售。如今,好莱坞是另一番景象了:制作一些版权,又可以将这些版权向外发行、出售,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如电视、DVD和视频游戏发挥它们的作用。通常,这种落伍的做法仍被看作是对好莱坞的主要业务进行报道。那么支撑好莱坞运营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
2024-08-13
就这么着,在2013年7月1日,全新的一档《谝闲传》诞生了。其实我想说,做《都市热线谝闲传》这个节目,也不过是我和《热线》结缘的开始。愿十年的时候,《都市热线谝闲传》可以更受欢迎,《都市热线》也可以青春永驻。祝我们,祝《都市热线》,都快乐地过着每一天。都市热线谝闲传主持人啸雷啸雷定妆照......
2023-11-26
2012年的冬日,一则老人失忆的消息,赫然出现在《华商报》上。“失忆”两个字,印象里是电影电视剧的桥段,真的有吗?没有联系电话、不了解任何情况,只有西安市救助站这个地址,一头雾水的我,拎着机子出了单位。四处奔走询问,数个电话、几经周折后,终于在西安市救助站站长助理的办公室里,见到失忆老人。下午6点片子播出后,有观众打来电话,说认识失忆的老人!但所有人都只想帮老人找家、找记忆。......
2023-11-26
第七节补充了解对任何一名记者、通讯员来说,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业技术都熟练掌握,也不可能懂得所有的学术理论和业务知识。对此,只要一经发现,就要立即进行补充采访和了解。这类问题,只能通过补充了解来解决。比如在宝鸡采访时,一直没有太重视隧道工程总投资的事,因为拿到手的几个材料中,对此都已经有明确的交代,于是记者就"颇感踏实"了,自认为写稿时一对比就会弄明白的。......
2024-03-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