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经典小说:都市热线与你同行

经典小说:都市热线与你同行

【摘要】:然而,一场突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瞬间将小城淹没,几百人罹难,上千人失踪,小城舟曲顷刻间变成一座破碎的伤心之城。此番景象,5·12大地震时我已经历过一次,和北川惨烈的现场相比,舟曲同样。为了能够尽早了解到安置点的情况,我们搭载兰州军区某舟桥团的冲锋舟前往县城西部的舟曲三中。灾害发生后,舟曲县城唯一的供水系统被冲毁,仅有的一处机井只能勉强维持使用,城区4万多居民用水基本中断,全城叫“渴”。

手机又开始振了,说实话, 自从当了记者,每逢下班后,或者节假日,最担心接到“老板”的电话。

写到这里,想必各位都能体会到那份纠结,既不想接,又不敢不接。

犹豫了三秒钟后,我按了那个绿键。

喂,你在哪呢?

我和媳妇,在明德门吃饭呢?有事吗,杨老师?

你赶紧收拾一下,晚上走,去特警支队,去舟曲。

特警支队?

……

祖国版图上,总有一些美丽的地方鲜为人知,但往往因为经历惨烈的灾害,从而进入公众的视野,凝结成永恒的记忆。汶川如此,玉树如此,现在的舟曲亦如此。

接到指令之后,我脑子一片空白,立即百度了一下,其实,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就想看看那个地方,离西安有多远,估摸着几天能返回,而这样的“私心”在到达舟曲的一刻全都不在了。

舟曲,位于甘南,离陕西倒不远,再往南百余公里就是闻名遐迩的九寨沟。然而,一场突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瞬间将小城淹没,几百人罹难,上千人失踪,小城舟曲顷刻间变成一座破碎的伤心之城。

8月8日,我和我的同事胡镜、秦龙三人,接到任务后,分别跟随赴舟曲执行任务的西安消防救援队以及西安特警支队奔赴灾区,经过16个小时的车程,两个小时的徒步跋涉, 9日正午,我们抵达距离舟曲县城东关。

尽管在路上已经做了很多这样那样的假设,但是当我们踏着泥泞进入舟曲县城,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心头一震:初来乍到的人,很难想象舟曲县城原来的模样。泥石流经过后,很多地方都被厚厚的淤泥覆盖,仿佛沼泽一般,放眼望去,尽是脚步匆匆的受灾群众和一批批救援人员,舟曲美丽的影子只能从挂在山上的“藏乡江南,泉城舟曲”宣传标语中找到一丝印记。

此番景象,5·12大地震时我已经历过一次,和北川惨烈的现场相比,舟曲同样。

沿着舟曲县城的主街向城中心走了300多米,便已无路可走。泥石流裹挟着巨大的石块,将舟曲县城中心一个叫四门口的地方彻底淹没,原本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浩劫之后,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幢楼房。据当地一位老乡介绍,就在我们脚踩的地方,数百户居民的家园被整体掩埋在滚滚泥浪之中,群众伤亡更是数以百计。灾情揪紧每一位救援人员的心,也同样在深深地刺激着像我一般的外乡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成为每个人共同的期盼。

排除万难灾区采访

乱石和泥土堆上到处都是惊魂未定的幸存者,男人们一言不发,默默地望着那些残骸一般的楼体,女人们坐在亲人消失的地方失声痛哭;还有一拨一拨活下来的人,用手刨,用铲挖,争分夺秒地寻找泥石流下掩埋的亲人,尽管希望渺茫,但是没有人放弃,良心和良知,人和人之间的关爱、温暖,闪出了火花。

男女老少,围站在断壁残垣边,期盼着救援官兵们能救出自己的亲人,哪怕是为了那一丝渺茫的希望,我知道,人们的心依然捆绑在泥水淹没的过去的那一夜……

西安消防支队的救援官兵,先用搜救犬确定遇难者方位,然后徒手挖掘,竭尽全力还逝者以尊严,此刻,作为记者的我,除了静默似乎帮不上别的什么,只好站得稍微远一点,不要妨碍到别人。

幸存者张大哥告诉我们:“事发时是半夜,不少人以为发生了地震,摸着黑就从家里拥上街头,四处逃生,没想到,被呼啸而来的泥石流掩埋。”

“几乎家家都有人死,我家就是,十口人只有我和爱人逃了出来,父母,兄嫂,孩子,八口人,都没了。”

听完张大哥哽咽的话语,我顿时语塞,竟然不知该如何是好,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拍拍他的肩膀,陪他多站一会。(www.chuimin.cn)

在震区每一个镜头的录制都伴随着危险

客观地说,生活在和平年代,如此集中的救援场面并不多见,能够深入灾区采访,肩头的责任异常沉重。数十家中外媒体,同时进入灾区,战地记者的感觉,不时地袭上心头,我想,我该做些什么。

现场处处都是新闻,只要肯俯下身子观察。

来自陕西、四川、甘肃、宁夏的救援队伍已经进入,身着不同制服的士兵们轮番在县城里救援挖掘。一位参与救援的消防战士告诉我,泥石流救援不同于地震救援,灾难发生不仅速度快,且覆盖面积广,同时大量的水和泥沙,极大地阻碍被困人员的呼吸,因此,救援初期的“黄金72小时”尤为珍贵。然而,由于暴雨将道路冲垮,大型机械设备无法立即到达救灾一线,即便进入城区,也极易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所以在救援初期,人海战术,徒手挖掘,成了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舟曲,没有呼天抢地,只有眼含热泪,咬紧牙关,默默努力救灾的人们。

约4平方公里的城区容纳了4万多居民,近万名救援人员又聚集于此,可谓人多地狭。大量的人员需要大量的给养,否则救援行动将被迫放缓,舟曲的百姓淳朴而善良,大批志愿者在一夜之间拥了进来,他们共同的标志是缠在手臂上的红布条,在救援地、在安置点、在物资发放处,处处可见他们匆匆的身影。在舟曲灾区,承受失去亲人和家园被毁之痛的人们,从废墟中拿起小背篓,在救援人员的带领下,人背肩扛搬运生活物品,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

由于大量泥石流与建筑残片的淤积,流经舟曲县城段的白龙江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堰塞体,河道被抬高,滚滚的江水无路可去,漫上滩头,将舟曲县城主要街道淹没,于是在县城中心部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由于湖水的阻隔,舟曲县城东西两部分彼此隔绝,唯一的交通工具,只能依靠救援官兵的冲锋舟。为了能够尽早了解到安置点的情况,我们搭载兰州军区某舟桥团的冲锋舟前往县城西部的舟曲三中。

舟曲三中是当地比较大的一处受灾群众安置点,我们采访小组到达的时候后,这里安置了大约三四百名受灾群众,由于红十字会已经进驻,受灾群众每天可以领到矿泉水和方便面、馒头等救灾食品,基本生活还是比较有保障,就连一户安置在这里的回族家庭,也领到了政府分发的清真方便面。虽然如此,但是在舟曲,烈日炙烤下,最为紧缺的还是洁净的饮水。

一路踏着泥泞记录人间大爱,一路洗礼着内心的尘埃。

水是生命之源。灾害发生后,舟曲县城唯一的供水系统被冲毁,仅有的一处机井只能勉强维持使用,城区4万多居民用水基本中断,全城叫“渴”。当地老百姓,只能投亲靠友,如此情形之下,就连一杯清水,都显得弥足珍贵。但是当我们途经一个村子的时候,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来,我给你灌点水。”

一户村民抬出仅有的两桶净水,免费送给过路的人们。

受灾初期,最缺的就是净水和吃食,饿肚子还能撑上两天,可是要是没水喝……

当我们婉拒的时候,倔强的男主人硬是将我们拦住:“你们都是到咱们这儿支援我们的,所以我们就在这里送水,我们就是再缺水,也得给外面的救援人员把水供上。”

他说得轻描淡写,在他看来,似乎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但是在我们看来,这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充满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舟曲的三天三夜,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被感动着。也许,是我们看惯了世态炎凉,也许是这颗心早已僵硬,舟区灾区浮生三日,竟让我内心一阵阵的不安,也许人与人之间,应简单点,纯粹一点。

珍惜眼前拥有,即是心安。

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都市热线编辑 王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