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八年亢战:《都市热线》揭露假发票等事实令观众震惊!

八年亢战:《都市热线》揭露假发票等事实令观众震惊!

【摘要】:可在这一个月甚至往后的半年时间里,不少观众都是冲着我来的,而且“口径”竟然惊人的一致,甚至我都怀疑是不是有幕后组织在策划此事。至今记得《亢凯情报站》第一期是关于假发票的调查,节目效果并不如意,很可惜“卫星”也自然没有放出来。倒是“情报站”其他两集节目在当年连拿了两个陕西新闻奖二等奖。民警迅速出击,抓获了贩毒人员3名,100多个吸毒人员。

八年前,我25岁,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出镜记者,八年后,我33岁,已成长为《都市热线》的首席记者,副制片人。八年,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我与《都市热线》一起在成长。

或许这个转变对于其他人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我却是用一个又一个汗水和努力拼搏的结果。回首往昔,我的八年就像这几年的A股一般,跌宕起伏,幸运的是目前大盘低迷,而我们《都市热线》却像一匹黑马一直在上扬。

媒体工作,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八年前,我所在的频道,为了创新,《都市热线》火线上马,从组建到第一期播出,时间三个月。临危受命的我,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加入了这个集体。直到真正站到主播台上,我的内心还有一丝丝不甘,那时的我因为“跑街”的原因,在陕西已经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初次尝试成为“名人”,内心多少有些留恋那绚烂的光环。我无法想象,就在已经拥有了一定收视人群的时候,我突然以另外一个不那么优质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观众是何种心情。我害怕自己在那个主播台上无法得到我想要的认可,我害怕我的人生不再有掌声和鲜花,但人生没有如果和退缩,既然来了,我只能开始没有预演只有直播的生活。

至今还记得刚刚站在主播台上的时候,很多人是惊讶的,大家一定觉得三条腿的蛤蟆好找,这样形象的主播真的没见过,方脸,小眼,嘴还有点歪。

这事现在看来挺正常的了,因为现在全中国的荧屏上比我难看,比我业务差的主持人多了去了,可是在当时来说,我的确实算是“奇葩主播”了。

记得刚开播的一个月里,我们的热线电话还都是由实习生来专门接听的,实习生三班倒,接听来自全省各地的新闻热线。可在这一个月甚至往后的半年时间里,不少观众都是冲着我来的,而且“口径”竟然惊人的一致,甚至我都怀疑是不是有幕后组织在策划此事。因为从大伙的口吻来听,他们太气愤,那种怒气有点像自己家的电视机被陌生人泼了什么脏东西一样。

所以他们都会冲着电话怒吼:“你们陕西电视台是不是再没有人了,竟然让那个歪嘴主持新闻节目。”语言斩钉截铁恨不得让我马上就在电视机前给公众致歉。

然而与此同时,我身边的朋友却都在纷纷道贺,几年下来就走上了主持人的岗位,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可我发现个细节,每次他们夸我的时候似乎底气都不太足,所以我推测他们一定是看过我的节目了。

又一次,我们一位当时的制片人杨文萌路过热线电话区域,随手接起了一部“嘶吼”了半天也没人接听的电话。我远远地看着他,接听时,不时地点头,没说几句话就挂线了。刚一挂制片人就走到我的隔挡旁,我知道观众又来投诉我了。杨主任走到我的旁边低声对我说:亢凯,我都替你脸红了。语言并没有任何责备,但却显得有些无奈。

那一年身材很骨感,理想却很丰满

那一刻我明白,只要努力寻找,找回最本真的自我,你丢的东西,总是可以失而复得,这也包括丢在地上的面子。

2010年中旬,我和几位当时在陕西新闻圈里小有名气的同事一起商量,觉得民生新闻走了十几年了,每天都是些鸡毛蒜皮、鸡鸣狗盗、鸡飞蛋打、鸡飞狗跳的事儿,我们决定做一档让新闻回归本位的栏目,想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舆论监督类节目,对于制作新闻我们轻车熟路,只是在做新闻,尤其是舆论监督类的“口径”是最重要,也就是说你想上面碰到哪个高度,下面摸到哪个深度,这是提前要考虑周详的,否则有两个可能:一、节目不火;二、节目不活。当然,这些也都是理论上的“想”,实际操作能达到哪里,谁都不知道。

尽管如此,《亢凯情报站》还是在大家的一片不太看好的情况下,顺利播出了,而我的人生也再一次发生了改变。

至今记得《亢凯情报站》第一期是关于假发票的调查,节目效果并不如意,很可惜“卫星”也自然没有放出来。在电视圈里,这是件挺正常的事,因为毕竟节目的受众需要培养,就相当于开馆子,虽说厨师手艺好,没客源也不灵,你得继续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并坐等“回头客”。在行内专业的说法是:培养观众的忠诚度。

观众的确不负众望,在开播一个月的时间内,《亢凯情报站》这个小版块已经能够成为《热线》的一个主要版块,并撑起该时段的收视高点。甚至我在栏目里公布的手机号码,也被很多人记住了。记得有一次在大街上我正在出像,围观的人群中就有一位大妈喊我的热线号码,11位倒背如流,周围人投去羡慕的目光,并纷纷掏出手机也准备记录下来。

经过摸爬滚打,最终情报站的定位为“打黑除恶”,所以我们的口号也从“都市热线和你在一起”变成了“我们为您严守秘密,我们为您伸张正义”。而为了这短短的16个字,我所付出的努力是我之前记者生涯的很多倍。

当年,因为我在采访中跑了一条街抓一个骗子,被很多人夸奖。(www.chuimin.cn)

事后很多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赞誉不断。据说要送去参评当年的陕西新闻奖,不过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该条新闻最终没有拿到任何名次。倒是“情报站”其他两集节目在当年连拿了两个陕西新闻奖二等奖。

我镜头外的战友

20天前我认识了一个小伙子,认识他是因为他是我们当时一条新闻的爆料人。他的名字这里不方便透露,不过可以把在他身上发生的事告诉你们。

这个小伙子,他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儿,两个人的关系情同手足。最近几年,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这个朋友有些异常。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原来是因为吸食海洛因,已经有了三年的毒瘾。

他决定救自己的这个朋友,于是联系到了我。决定和我们记者一起进入毒贩的家里拍摄。这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说,真的是个很疯狂的想法。他的目的,就是经过我曝光最终让警方端掉那个毒窝,让自己的朋友没有地方买海洛因,然后被动戒毒

记者节里代表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讲话

最终,他做到了,他和我以及我的一位同事,三个人最终化装成瘾君子,进入到了毒贩的窝点里,拍到了大量毒品买卖素材。没有任何悬念的,在播出之后。民警迅速出击,抓获了贩毒人员3名,100多个吸毒人员。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进毒巢之前,他给我说的一句话:亢凯,现在为了救我的朋友和更多的吸毒人员,只能这么做了。今天我们要是走出来就成功了,或许我们今天再也走不出来了。

他是一个普通的西安青年。

当然这样的事,对于我们这样做舆论监督类新闻的记者来说是工作,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勇于说出自己看到的市民来说,是要承担一定风险,有时甚至是生命的危险。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想,也许这些爆料人是为了我们的线索费。但是我想告诉你,《亢凯情报站》在播出以来,两年了,我准备的线索费,发出了仅仅100块钱。多数人给我提供线索都是分文不取,目的只有一个——净化社会

而且今天在这个时刻,我可以给你们透露他们多数都是我们年轻人,还有那100块也是请一个爆料人吃了顿泡镆。

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线索来源,才可以展开调查,才可以深入虎穴,才可以扛起我们的摄像机去战斗。也因为认识了他们这样为了我们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年轻人,我站在镜头前说话底气才更足。

如今八年抗战,现在的我,依然方脸,小眼,嘴还有点歪。与以往不同,现在已经接不到投诉的电话了,今天,我依然站在主播台上。八年,我的内心在不断成熟和强大,最主要的,是因为我身后有一个个勇敢的市民。他们被我统一称为:爆料人。或许他就是你们的哥哥姐姐,你们的朋友,或许他现在正生活在你的身边。

在这里我再次感谢,我的生命中遇到你们这些和我一样勇敢的人。因为你们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

都市热线首席记者兼副制片人 亢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