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作为《都市热线》的一员,内心的骄傲无法用言语形容。开播在即时,《都市热线》遇到了一系列让人着急上火的问题。这一系列的准备为《都市热线》敲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开播在即时它又面临了更加严峻的考验——缺人!所有的问题如洪水般一起涌向年轻的刚刚出生的《都市热线》。人虽不多,但大家都是信心满满,充满创作激情,2006年元旦当晚,《都市热线》顺利开播!......
2023-11-26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电视行业出现了一位代表性人物——西尔维斯特·韦沃(Sylvester Waver) ,在他NBC电视网担任副总裁的短短6年里,开创了一系列的经典电视节目样态,其中“杂志型节目”( the magazine format)最为著名,它是指在一个栏目内以数个独立单元为组合,经过有机拼接融为一体,后来更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有效组织形式。至今仍有许多名牌电视新闻节目采用这种方式,比如美国的《60分钟》、中国的《东方时空》等。乔布斯说,在生产出创新产品前,消费者根本不清楚他们需要什么。韦沃正是这样的对创新有绝对自信的人,他不赞同那种认为要绝对尊重观众收视习惯的传统说法。他打破常规,创立一个名为“景观”(spectacular)的长达1小时30分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现在去查词典,Spectacular的释义也因为韦沃的创举而增添了一个新意思:播出时间在一小时半以上的场面富丽宏大的电视节目。
2006年1月1号,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推出《都市热线》时,并未意识在此后的数年里,这档民生新闻节目始终有意或者无意在向电视先驱韦沃先生致敬。这是一档不折不扣的“杂志型节目”,每期节目中有数十个版块组合而成,节目融合访谈、话题、专题、直播等多种样态,题材涵盖时政、民生、体育、娱乐等众多门类。
八年前,20多名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经过不到一个月的强训,就拿起摄像机,以剪辑室为家,硬是撑起了60多分钟的直播节目。之后不断地扩版升级,在2008年已经达到90分钟的节目体量,成为全国体量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之一,虽然距离真正的Spectacular有不小距离,但是栏目收视从八年前的“0”起步,现在跃居同时段收视第一位,这档节目已经成为西安市民每天下午6点档必看的收视正餐。
《都市热线》由弱至强,并非一蹴而就,是不断自我否定、去粗取精的过程。
播后总结会就是批斗会
通过在节目组工作的几年,我总结有三点成功经验。
经验之一是坚持创新。
《都市热线》自开播起始终遵循着不断创新的制作理念,原创多个节目样态。《小民话题》把社会热点进行多元解读,开创国内主持人“现场斗嘴”形态的先河,为观众津津乐道,《周姐帮忙》深度介入社会事件,扶危济困,于求助者一帮到底,成为“帮忙类”民生新闻标杆,《亢凯情报站》主打深度硬新闻,记者型主持人亢凯多次出现在新闻现场,对线人爆料缜密推敲层层跟进,开启“大片式”新闻调查模式。另外,以RAP说唱播报世界奇闻趣事的《RAP资讯》、深入社区展示居民才艺的《百姓报天气》等版块均是国内电视界首创。节目开播八年,节目始终处在边播出、边研发、边修正的螺旋上升状态中。
经验之二是直播常态化。
《都市热线》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档直播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追求新闻报道的现场感,节目组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就用彩信传输新闻照片的方式打造了一批“手机记者”,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之后又在3G刚刚开通之际,联合通讯制造商研发EVDO直播设备,成为全国最早不使用卫星转播车就能进行视频直播的电视媒体。
除了技术革新,直播常态化更是一种理念或者说是信念。
2012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陕西广电编播大楼剧烈摇晃,一度停电、播出信号中断。《都市热线》节目组迅速集结,第一时间进入大楼恢复工作,在距离地震3个多小时后即播出《汶川地震特别报道》,成为在震区首家进行全时段直播的电视媒体。对直播始终不渝的追求也成为节目的一大特征,正是由于所采编的新闻总是比同时段其他媒体快一步,所以《都市热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使观众总有期待。(www.chuimin.cn)
经验之三是贴近受众。
《都市热线》的节目气质具有很明显的低角度、平民化的倾向。首先节目的线索大部分来源于观众热线,其次节目培养了大批专业拍客,他们自己拍摄图片、视频,每天给节目组提供大量素材,另外讨论话题时接入观众热线电话,屏幕下方游飞观众短信、微博留言等,可以说观众自己也是节目内容的生产者。
在形式上,主持人采用轻松播报状态说新闻,所播放的内容又是非常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民生新闻,版块设置虽然风格各异,但是都围绕速度、力度、温度彰显媒体的核心价值。同时,节目以家喻户晓的明星记者、明星主持人为轴心,通过线上节目播出,线下活动推广等多元方式让节目入户、入目、入心,每年陕西“3·15”晚会成为栏目专属品牌节目,主播组织砍价团、观影团、旅游团等,让节目的粉丝深度参与节目互动,不断延展节目的影响力。
2013年,当《都市热线》开播到第8年的时候,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研判当下这个节点,遇到的是前未有的挑战。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科技对于新闻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进行了颠覆性的冲击,从博客到微博、微信,一系列以“微”字当头的APP“大”行其道,民众借助移动互联网从传媒生态圈的下游末端,一跃而上,成为掌握信息源的自媒体。
直播前紧张地备稿
新媒体异军突起,受众群数量呈几何式递增,省级卫视综艺大片轮番进行视觉轰炸,挤占地面频道收视份额。民生新闻从兴起到现在十余年,观众难免审美疲劳等等,这些都是亟须找出对策的难解之题。不过,不同介质媒体竞争也带来利好,比如传统电视媒体受到冲击分流后,也在调整定位,越来越多地扮演着纷繁复杂信源的收集、归纳、调查、分析的角色,从追求有冲击力的画面和猛料,到深入采访、个性解读,新闻在回归理性。又比如新媒体带来的是线索源的极大丰富,直播设备质量越来越好,互动手段越来越多样,节目的可视性和交互性因此更强。作为品牌民生新闻节目,《都市热线》与时俱进,又研发出一批像《微信留言板》这样融合创新的电视产品,努力在把年轻受众留在电视荧幕前。
王牌主播丹·拉瑟曾说过:电视新闻需要“瞬间” (moment),“瞬间”是指电视观众看到新闻事件的同时,能感觉到它,嗅到它,知道它。作为贴地飞行的人气电视节目, 《都市热线》每天大体量的直播内容给观众营造一个又一个值得记忆的“瞬间”,正是这些瞬间构建出都市色彩斑斓的景象。《都市热线》始终追随都市跳动的脉搏,可以说是城市忠诚的守望者。 同时,节目通过精巧构思的议程设置、多媒体复合传播构建出的新闻立方体,也让《都市热线》在众多同质化民生新闻中特立独行。
与都市一同前行,传播媒体正能量,《都市热线》八岁了,生快!褪掉稚气,走向成熟,《都市热线》值得继续期待,祝好!
原都市热线制片人 现陕西卫视副总监 杨文萌
有关“都市热线”和你在一起的文章
那一刻作为《都市热线》的一员,内心的骄傲无法用言语形容。开播在即时,《都市热线》遇到了一系列让人着急上火的问题。这一系列的准备为《都市热线》敲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开播在即时它又面临了更加严峻的考验——缺人!所有的问题如洪水般一起涌向年轻的刚刚出生的《都市热线》。人虽不多,但大家都是信心满满,充满创作激情,2006年元旦当晚,《都市热线》顺利开播!......
2023-11-26
《都市热线》想要打造的是一款包罗万象,有民生新闻,有观点又有娱乐精神的杂志类节目。《都市热线》开播之初,受到了重重阻碍,收视率不高,节目版块太繁杂,加之外界的一些声音甚至想把节目推翻重建,压力之下每个成员都忧心忡忡。经过两三年的磨合与努力,《都市热线》就成了陕西地区家喻户晓,拥有一批铁杆粉丝的优秀民生栏目了。......
2023-11-26
我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卧底”经历。作为“卧底”的我并不太困难就被录取了,老板通知第二天一大早6点上班,我的工作就是将已经包装好的成品按照老板的要求装进更大的包装袋。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因为对“卧底”身份的质疑,对万一被拆穿后的结果过多恐惧,让他看到了我还并没有对“记者”这个词语有充分的理解。都市热线记者郭聪......
2023-11-26
在热线开播八个年头的时候,加入这个大家庭,刚好坐上热线回忆录的末班车。从少到多,从简单到难,我慢慢学习适应着融入《热线》这个集体。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觉得《都市热线》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她让我愿意去付诸全力,只为了她能够变得更好!在《热线》这个大家庭里,我现在只是一棵小葱,但是,我这棵葱有时候还是能充当一下大瓣蒜的。最后,祝《都市热线》生日快乐!都市热线编辑丁点......
2023-11-26
当天一个公益组织接到了6大卡车物资,为了能尽快运送到天全县,必须尽快完成中转。但雅安市中心基本所有空地都被当地市民搭起了帐篷,因此这中转的地点就成了难题。为了物资更快抵达,此时,不论来自何方,我们都是雅安人!最终,晚间8点,我们安全抵达天全县大坪乡。正能量持续,此刻外面的雨很大,很冷,但,他们笑了,整个世界都温暖了。......
2023-11-26
同时,要能提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有心理准备,并想好应对方案。都说新闻要好看、有用、宣泄,三者怎样结合,同时保证有主题贯穿始终是我要找的“逻辑”。于是,就在这个冬天,我连做“雾霾”相关报道15次,平均每周两次,每次都是一样的主题。对雾霾的探讨能走多远,就看记者能想多远,思维决定一切。比如AQI低于某值,则限期治理为3年,某值到某值之间是5年等。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作为记者,我必须远离思维的惰性。......
2023-11-26
3个月后,因为无法忍受外界公众的质疑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获奖记者凯文·卡特自杀身亡。我记住了,我的同事们记住了,所以,无论停水停电,无论寻求帮助,无论天灾人祸,只要老百姓有需要,就有我们认真、客观、公正并且不失人性化的采访报道,因为,我们是带着良心在采访,带着良心在做记者,也会一直带着良心前行。......
2023-11-26
和《都市热线》的缘分得从她出生的那天说起。西安震感明显,同事们从大楼里以此生最快的速度逃了出来,聚集在后花园的小湖边,全台的节目面临着停播,台领导紧急部署,最后决定《都市热线》正常播出。《都市热线》是陕西最早发布地震信息的电视媒体,那一天铭刻在我们的生命里。《都市热线》八岁了,想想和她一起度过的日子,想起那些事,就是想起了那些事里的人,他们是琥拍里的精灵,被珍贵的封存。......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