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虽时赐答辩,或加修正,然仍自信甚坚,最后乃成《墨子学辨》一书,为其定说。所谓此文,即《墨子学辨》也。故有印欧民族之称。故以墨子肤色之黑而论,适足证其非婆罗门人也。予在拙作《墨子非印度人论》中有曰:其以索卢参为印度字译音,则视索卢参三字‘尤奇’。今观《学辨》则曰:索卢参,余初疑其为印度人,而‘索卢参’三字即印度语译音。其二,后秦有索卢曜,见《晋书·姚苌载记》,称为敦煌索卢曜云。......
2023-11-26
今人于老子之姓名,疑问甚多,人所共知。而于墨子则不然,墨子之国籍,为鲁为宋,固有问题,然墨子之姓名,则自《史记》以后,《读子卮言》以前,皆无异辞,曰“姓墨名翟”。直至《读子卮言》,始创言墨非姓,乃其学派之名,取刻苦自励,面目黧黑之义,而疑翟为姓,墨翟并其学派与姓名并称之也。然鄙意犹以为未尽然。
《读子卮言》谓墨非姓,共有八证。而其最有力者,谓墨苟为姓,则不当称“墨家”。如“儒家”不称“孔家”,“道家”不称“李家”也。又谓,不当称子墨子,如子思子之类,非以“子”加于姓上也。又谓,韩非子谓,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孟子谓墨者夷之,墨苟为姓,均不当如是云云。又谓墨子前后及其同时,均无姓墨者。又谓墨子弟子,多有称姓,盖实行兼爱,无别亲疏,已废弃姓氏不用,何得墨翟独称姓,其言大抵如此,今不多录,读者可参考原文。(《读子卮言》卷二第二十七—三十八页)其辨墨非姓,可无疑义矣。
然余犹有进者,墨固非姓,翟亦非姓,翟更非名,“翟”,即“狄”也,古多通用,《禹贡》“羽畎夏翟”,《汉书·地理志》,作“狄”,檀弓注,“是时在翟”,释文本作“狄”而“戎狄”尤多作“戎翟”。如《国语》“自窜于戎翟之间”。是也。
“狄”作“翟”,至貌,晋时犹然。《搜神记》云:“胡床,貊槃,翟之器也。羌煮,貊灸,翟之食也。自太始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实,皆以为先。戎翟侵中国之先兆也。”(崇文本《搜神记》卷七)
《穆天子传》云:“陵翟致贻(郭璞注,陵翟,隗姓国也。音峻)。”良马百驷,归毕之宝(郭璞注,毕,国名,言翟前取此宝也),以诘其成,陵子蜀胡口东牡。(郭注,夷狄有德者称子,畴胡,名。)又云:“陵翟来侵,天子使孟悆如毕讨戎。”(天一阁刊本《穆天子传》卷五)
《搜神记》“狄”皆作“翟”。《穆天子传》原文皆作“翟”,而郭注或作“翟”,或作“狄”,总之,狄字在魏,晋时犹多作“翟”也。
“翟”为“狄”之异文,“墨”亦疑为“貊”之转音,或“蛮”之转音,“墨狄”即“貊狄”或“蛮狄”两字并称,如“蛮貊”“夷狄”“戎狄”是也。
以“貊狄”或“蛮狄”二字代人名者,对于不知姓名之外国人,遂以此称之也。如晋,宋时之胡僧,天竺僧人,今日之洋鬼子,外国人,皆是也。如是,墨子为外国人,可无疑也。
不然,谓墨翟系指其面目黧黑而言,亦无不可。墨翟者,黑狄也。古有长狄,因其身长而言。明人称荷兰人为红毛国人,今人称非洲土人为黑人,均此例也。又不然,因其所着之衣服为黑色,而称黑翟,亦无不可。如古之赤狄,白狄,均因其衣服之色而得此称也。总之,其为外国人无疑。
然则墨翟果为何国人曰在彼时舍印度外,更无他国。故疑墨翟为印度人。假定因面目黧黑而称墨翟,则印度人本为棕色,在当时人视之,宜乎其为墨也。假定因衣黑而称墨翟,则僧衣缁衣,缁亦黑色,后世尚有“缁流”之称、宜乎当时有墨翟之号也。
况《墨子》书中,亦常言其面目为黑色,《贵义》篇云:“子墨子北至齐,遇日者,日者曰:‘今日帝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返。”此“黑”字,从来读者只解作因形容枯槁而黑,不知其肤本作黑色,乃墨子特别形容也。苟因形容枯槁而黑,乃常有之事,未必为日者所注意,惟其肤作黑色,有异于中国人,故日者特别言之。此尤可证墨翟之为印度人矣。
再一考黑子之学说,其重要之部分,曰“兼爱”曰“非攻”曰“节用”无一不与佛学相合。
至其“天志”“明鬼”则为佛教。其所谓天,所谓鬼者,即佛与菩萨也。在当时传译至中国,乃变为天,为鬼耳。
尤有进者,《墨经》之名学,即印度之“因明”也,梁任公《墨学微》(附录第一—三十七页)《墨子学案》(第九十二—一百四十二页)言之甚详。梁先生谓墨子之发明,暗与“因明”相合,而不知墨子之“名学”,即“因明”也。此种学术,为中国素所未有,孔子虽言正名,老子虽言无名,然方法均与墨子之名学不同,夫素所未有,而墨子突然发明,一蹴即造此精深之域,疑无是理。其必本于“因明”无疑。
再就孟子斥墨子之言而辨之。孟子曰:“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滕文公下》)朱注云:“墨子爱无差等,而视其至亲,无异众人,故无父。”然犹今视之,无父即出家。江瑔亦谓无父为去其宗族姓氏。以符兼爱之义,又与释氏之法同。而不知即为释氏也。
孟子又斥墨子云:“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朱注云:“兼爱,无所不爱也。摩顶,摩突其顶也。放,至也。”而朱注实本于赵注。赵注云:“兼爱他人,摩突其顶,下至于踵,以利天下,己乐为之也。”焦循疏“突”字云,《庄子·说剑》篇云:“我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荀子·非相》篇,孙叔敖突秃。杨倞注云,突,谓短发可凌突人者。故庄子说赵剑士蓬头突鬓。突,秃声转。突即秃。杨氏解为短发是也。”
按据焦循疏,“突”“秃”声转。是“突”即“秃”也。摩顶者,突顶也,即秃顶也,亦即今所谓和尚也。“放”当解作放任之“放”。放踵者,亦足不着履也。赤足,亦为佛教仪式之一种。如此,则摩顶放踵,乃释家之装。孟子所云,乃谓秃顶,赤足,是牺牲其身体而利天下,非若杨子之一毫不肯牺牲也。若依赵注,朱注。则谓墨子牺牲其自顶至踵之毛与发,然何故须突其顶,则无事实证明。故不若解为秃顶赤足之为佳也。
再从墨子弟子方面辨之,当时墨子弟子甚多。《吕氏春秋·当染》篇云,“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是也。而其弟子又皆抱舍身救世之志,甘为教义而牺牲。《淮南子》云,“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是也。此种精神,非宗教家不能有。今人多谓其近于耶教,却不知其为佛教也。
墨家又有“钜子制度”。《庄子·天下》篇云:“以钜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是可见“钜子”地位之尊。梁任公解释“钜子”,谓其似天主教之教皇,同时不能有两。但教皇之制,前皇死后,新皇由教会公举,而“钜子”之制,是由前任指定后任,如“禅宗”之衣钵相传。此言甚是,然仍未知“钜子”之制度,即佛教制度也。(www.chuimin.cn)
墨子弟子之名,多极怪僻。据孙诒让《墨子间诂》所搜,弟子十五人,再传弟子三人,三传弟子一人,治墨术而不详其传授者十三人,杂家四人,其中如随巢子、胡非子、我子、缠子,皆曾著书者,而其姓名皆不经见。“随巢”或谓是氏(梁玉绳说),或谓巢是名(《隋志》注说)。“胡非”或谓复姓(《广韵》说),或谓非是名(《隋志》说)。“我”与“缠”亦绝不似姓。其他如彭轻生子,腹,索卢参,更似译音,疑墨子弟子之名,亦如后世僧人之法号(其弟子中,至少有若干人如此)或竟有若干人,为印度人也。
或曰:“在二千余年前,交通不便,印度之墨子何以能至中国也。”曰:“是不成问题。二千余年前与一千余年前相比,时间上固相差甚远,而物质文明之程度,则相若也。晋南北朝时,有帆船。周时亦有帆船。晋之法显,能以帆船往,梁之达摩,能以帆船来,周之墨子,独不能以帆船至耶。”
或曰:“法显之往,达摩之来,国人知之,典籍载之,何独于墨子之为印度人,则未闻言及也。”曰:“此亦不足为怪。景教之东渐也,国人所知,典籍所载,亦但谓其在元,明时耳,直至最近,始知在唐代已东来矣。墨子亦犹是也。”
或曰:“信如君说,墨学即佛学,何以今所传《墨子》书与后世佛经文字不相似也。”曰:“此亦无足怪。《墨子》书之文字,固不如后世之佛经,然亦不如‘儒家’‘道家’之书,此可见其自成一种文体,而非中国所固有。且同为《心经》,鸠摩罗什译本与玄奘译本与法月译本不同,其他各经,多有如此者,安得就文体不同,而指其不似佛书,此但就文字之表面言之耳。即论其实质,东土‘十宗’各不相同,甚至有冲突之处,而‘禅宗’且非印度所有,适成为震旦之佛学。则墨子学说,亦岂能一一尽合于后世之佛书,但其大意如是耳。”
或曰:“墨子之学,出于夏禹,《庄子·天下》篇言之,后世信之,君何得独有异言。”曰:“墨子之学,出于禹,是墨子之托言也。墨子以一外国人,欲传其学,其教于中国,非借用中国圣人之大名,又谁信之,如清末李佳白传基督教于山东,亦常引孔子之言,以此大得听者之信仰也。墨子托禹,何犹不然。吾人试以墨子与禹一比,除刻苦节俭以外,其他无相同处,可以知矣,况夫黄老,老庄,周孔,孔孟,其一脉相传之学派,同时人或后人,多有并称其姓名者,而禹墨则不经见并称,是亦可见禹墨之关系,不如黄老,老庄,周孔,孔孟之深且切也。”
或曰:“‘墨翟’即为‘墨狄’而单取‘墨’字以为其学派之名,在周,秦时有先例乎。”曰:“此正以其为外国之学,在当时为例外,故其学派之命名,亦与‘道家’‘儒家’等不同耳。”
或曰:“‘墨’既非姓‘翟’又非名,何以墨子书中,尝自称其为翟也。何以其弟子称之为子墨子也?”曰:“当时人以墨翟呼之,彼亦以墨翟应之,本非姓名也,而已借用为姓名矣。故自称之,其弟子称之,亦犹太戈尔至中国,中国人名之曰竺震旦,于是此印度诗人,亦自称姓竺而名震旦矣。”
或曰:“然则墨子之东来也,非先至鲁,即先至宋。君以为孰是,又尝为宋大夫信乎否乎。”曰:“当先至鲁,其一,墨子由海道来,当先至鲁(苟谓由陆道来,则与事实不符)。其二,鲁为当时文化最盛之邦,墨子之东来也,固在传彼之学,彼之教,而亦欲观中国之光也。故当先至鲁。至于为宋大夫,事或有之,盖亦客卿之类。如元之马可波罗,明之利马窦,龙华民也。”
或曰:“道书中之琅环记,谓墨子姓翟名乌。其母梦日入怀,而生墨子,故以‘乌’名。君于此说,以为如何。”曰:“道书之言,多神仙怪诞之事,固不可信。然称墨子姓翟名乌,在当时或有此事。他人忽之,惟赖道家之说以存耳。乌为黑色,即墨也。‘翟乌’与‘墨翟’不过颠倒其姓名耳。然姓名未有可以颠倒者,以此亦足证明‘墨翟’之非真姓名。至于梦日入怀之说,当然是后人因‘乌’字而传会之也。”
吾于是可得一总结束曰:
一、墨翟者,“墨狄”也。因面黑或衣黑而称“墨”,因外国人而称“狄”。
二、墨翟,印度人也。
三、“兼爱”“节用”佛学也。
四、“天志”“明鬼”佛教也。
五、“名学”“因明”也。
六、“无父”出家也。
七、“摩顶放踵”秃头赤足之僧装也。
八、索卢参,印度字之译音也。
有关墨学源流的文章
胡君虽时赐答辩,或加修正,然仍自信甚坚,最后乃成《墨子学辨》一书,为其定说。所谓此文,即《墨子学辨》也。故有印欧民族之称。故以墨子肤色之黑而论,适足证其非婆罗门人也。予在拙作《墨子非印度人论》中有曰:其以索卢参为印度字译音,则视索卢参三字‘尤奇’。今观《学辨》则曰:索卢参,余初疑其为印度人,而‘索卢参’三字即印度语译音。其二,后秦有索卢曜,见《晋书·姚苌载记》,称为敦煌索卢曜云。......
2023-11-26
墨子姓墨名翟,历来无异辞。自元伊世珍逞其妖妄之臆说,始云墨子姓翟名乌。而所以使其疑墨非姓者,则误认秦汉以前,绝无加子于姓上以称子某子之例也。合两篇所述华子与子华子之思想言之,亦大略相同,当系一人而姓华者也。按墨家诸子,其姓可考者,甚多。他如墨子弟子有高何,高孙子禽子弟子有许犯,索卢参;犯弟子有田系;墨家钜子有孟胜,腹,田襄子;均当为姓名具备者。而曰墨家无一称姓,何江氏之不考耶!......
2023-11-26
墨学由墨子之时代、环境、出身及其个性所决定,而非墨子以前所能有也。然自来言墨学渊源者,则有三说:(一)有谓原于尧舜者《韩非子·显学》篇曰: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此即墨学出于史佚之说也。墨子固非儒,而不非周也,又不言其学之出于禹也。《淮南子·要略训》曰,“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主术训》亦曰,孔墨皆“脩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墨学为墨子所独创。......
2023-11-26
前者惟在自悟,故有《墨经》中之知识论;后者用以悟人,故有其辩学。兹先略述其知识论而后及其辩学之大要。《墨经》最重知识,谓生人之所以生,乃在有知也。此三条均论知识。察与辩,则知之著且明者也。故欲得著明之知识,尚须有待也。由传闻而得之知识谓之闻。盖墨子本注重知识,又与其弟子,多参加实际生产事业,日积月累,亲身之经历既多,后学继此精神,加以组织之,说明之,故成绩独为高卓也。......
2023-11-26
墨子生于春秋之末,长于战国之初,而春秋战国之际。盖社会生产状况已呈蜕化之迹,旧有制度文物自随之动摇,崩溃,而别立一适应此新状况之组织也。此种关系则半由新工具之使用,如铁器之发生是已。在墨子生前数十年,晋铸铁鼎以著范宣子所为《刑书》,已见可信之载籍,前已言之矣。凡此所举之铁,仅就十四卷中灼然知为墨家后学所撰者而言,第十五卷汉人伪撰者不与焉。此种剧变之发生,似可求其故于经济,而与农业之发展有关。......
2023-11-26
自汉武以后,儒术日尊,墨学遂绝。惟鲁胜治墨学于举世不治之日,斯诚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君子哉!其正式治墨学者,则以乾隆嘉庆及道光初年为一期。汪氏所作《墨子序》,考证亦多创获,兹节录其批评之语于次。今亡,孔丛诘墨伪书,不数之。若夫兼爱特墨之一端,然其所谓兼者,欲国家慎其封守,而无虐其邻之人民畜产也。世莫不以其诬孔子为墨子罪。......
2023-11-26
是在西汉武帝时,墨学之师承家法,犹未绝也。世多有论之者,如孙氏云: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而墨学绝。谓此为第四种原因,发于墨学自身。且孟学在当时已不甚盛,至汉墨黜百家,独尊孔氏,而墨学久衰微矣。慈惠之行,在斥儒家,已无可疑。认为反革命,则于墨学之真相已有所误会。......
2023-11-26
墨子未尝自著书也,今所传《墨子》书,乃墨翟弟子及其后学所记述,缀缉而成者。至每题各有三篇,俞樾《墨子间诂序》曰:墨子死,而墨分为三: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编辑《墨子》书者,仅存三篇,以备参考,其或以此乎?曰《经上下》决非墨子所自著,即鲁胜谓之《辩经》,名亦不当。其后作《名墨訾应考》言之尤详。《墨子》书之内容,大致如上。是则由墨子弟子迨刘向之世,皆有造作之可能。......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