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现国家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

实现国家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

【摘要】:纵观国内外大学发展史,自民族国家建立以来,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政府不仅是大学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且出于利益的需求政府也是大学最主要的干预者和控制者,随着政治权力的不断渗透,科层化、政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现代大学建构的绊脚石,回归自治的理念、脱离政治的舞台成为大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纵观国内外大学发展史,自民族国家建立以来,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政府不仅是大学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且出于利益的需求政府也是大学最主要的干预者和控制者,随着政治权力的不断渗透,科层化、政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现代大学建构的绊脚石,回归自治的理念、脱离政治的舞台成为大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权力制衡的角度出发,中国现行大学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大学是政府的隶属机构,缺少学术独立的精神品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与大学之间已经形成一种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制度对大学发展的影响是,大学的思维逻辑不是依靠学术逻辑而是行政逻辑,大学的权力结构不是依靠学术权威而是行政权威,行政化体制将大学的管理直接等同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按照行政规则行事,大学的学术权力被政府权威挤占,学术自由、大学自主的精神缺失,以及生命力的缺失将严重制约其社会职能的实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 (筹)校长朱清时也指出,中国大学的弊端在于,大学如同行政机构,行政权力成为推动大学发展的决定力量,由此形成了行政权力干预学术的局面,而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遵循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为基本理念,明确政府与大学的权界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授治校和校长治校是失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基本上都集中在行政主管人员手中,在很多重要的学术事务方面教师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比如新进教师的聘用基本上由聘用单位的行政领导说了算;教师的职称晋升虽然由校学术委员会或教师晋升委员会做出,而且这类委员会的成员通常都有教授头衔,但在晋升决定做出的过程,他们更多的是以各院系行政领导的身份出现的。(www.chuimin.cn)

要校正我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状态,我们必须要建立起系、院、校各级教授会或学术委员会,尤其承担起相应级别的学术管理事务,同时建立起与相应行政管理级别的制衡机制。比如在实行外部同行匿名评审的学校,系一级的学术委员会或教授会要先审议外部同行的评议书,并考核候选人的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成绩,然后根据自己的学术判断决定是否向上一级学术委员会或教授会提交该候选人的晋升决定,系主任当然可以否决系学术委员会或者教授会的晋升决定,但这份否决的晋升决定依然要向上提交,由院学术委员会或教授会与院长去裁决。系主任的否决权体现了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制衡,但系学术委员会或教授会否决的晋升决定而系主任赞同的晋升决定不得向上提交,这体现了学术事务由教师主导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