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样一种要求,我们对 “大学”作如下界定: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最能反映大学本质属性且又能适应不同时空背景下各种教育情境的 “大学”概念,当然这也是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 “大学”概念。[6](二)大学与教学自由的关系由于大学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最主要的场所,这使得其与教学自由天然地结合在了一起。自诞生时,大学就在世俗政权和宗教势力之间寻找自己相对稳定的位置。......
2023-11-26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经在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部门学习和研究,考试合格后,由有关部门授予国家和社会承认的专业知识学习资历。学位制度是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学位这一概念,起源于12世纪意大利波隆那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波隆那大学当时是学习法律的中心,它的教师被称为博士。巴黎大学当时是学习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统称文科)的中心,它的教师被称为硕士。这种称号是由教师行会 (基尔特)所授予的,原意是对大学教师资格的认可。硕士、博士起初并无高低之分,后来巴黎大学对修习文科毕业生,经过考试,被认为具有教师的品德和才智的,授予硕士称号;对修习神学、法律、医学等科毕业生,经考试合格的,授予博士学位。因为文科所修的是基础课程的 “七艺”,毕业后才继续在神学、法律、医学方面深造,文科成为基础科,其他各科成为专修科,学科分出高低,硕士与博士也分为高低两个等级。[1]
1158年,波隆那大学获得罗马教皇弗雷德里克一世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许可证,不久便授予第一批法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大约1170—1175年间,巴黎大学授予了世界上第一批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的产生比硕士和博士学位晚,它产生于13世纪。学士原意指 “新手”,即师傅的帮工。学生在大学学习5—6年后,被学校允许试讲、试教,作为教授的助手。当中世纪大学高级科 (神、法、医)和低级科 (艺科)分离时 (15世纪后),学士学位才被明确授予在艺科学习完三艺 (文法、修辞和辩证法)的毕业生,表示学士既是硕士学位的候选人,又是教授的助手。至于学士这一称号,兼有完成一定学业的青年学生与助教的意义。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他主张大学要广泛开展世俗的科学教育和发展民族文化,提倡学术自由,实行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在他的倡导下,德国的新型大学很快突破了中世纪以来大学由法、神、医三科主导地位的传统模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受到空前的重视。在德国新型大学中,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备受重视,所以哲学博士学位也就应运而生。申请哲学博士学位者不仅被要求接受正规的学术性高等教育,而且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富有创见、对科学发展有所贡献的论文,且论文需提交大学教授会主持的答辩会通过,通过后才可授予博士学位。德国哲学博士学位的设立,一方面丰富了学位的内涵,体现了学位的学术价值和水准;另一方面,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又推动了学位授予过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至此,现代学位制度基本确立。(www.chuimin.cn)
由此可见,学位制度的发展与教育制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位从作为大学教师资格的认可,到分别各科毕业生的等级,从而转化为一定学术水平的标志,形成了学位制度。作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行的一种国家教育制度和学术管理制度,学位的授予,以严格的科学训练和考核制度为基础,是国家对专业人才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给予的客观评价和奖励。是对学位获得者的一种奖励和鼓励。学位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鉴于学位制度的重要作用,它是表明一个人专业水平、学术水准的重要标志,因而学位授予权的归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位授予权的掌握者,往往能够决定学位授予的标准和程序,而这些又直接决定了大学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自由,就必须将学位授予权掌握在教授们的手中,只有他们按照学术发展的需要,自由决定学位授予的程序和标准,才能保证其上游的教学的自由。
有关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制度与文化结构研究的文章
根据这样一种要求,我们对 “大学”作如下界定: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最能反映大学本质属性且又能适应不同时空背景下各种教育情境的 “大学”概念,当然这也是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 “大学”概念。[6](二)大学与教学自由的关系由于大学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最主要的场所,这使得其与教学自由天然地结合在了一起。自诞生时,大学就在世俗政权和宗教势力之间寻找自己相对稳定的位置。......
2023-11-26
民国初期,军阀割据,社会纷争不断,这在客观上为教学自由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教学活动很少受到政党的干预。但是好景不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国民党就开始实行 “党化”政策,加大了对大学教学的控制。国民党对教学自由的公然干涉受到了当时许多大学师生的抵制和反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建立,大学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
2023-11-26
“教育独立”主张由来已久。这位 “五四”时期的 “典范人物”对蔡氏上述主张极为赞成,同年5月他在燕京大学座谈时反复引述 《教育独立议》的观点,将之奉为圭臬。即使在抗战期间,教育界仍有 “独立”之声,以至与国民党战时体制发生抵触。......
2023-11-26
来华传教士的宣传是当时中国人了解西方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洋务运动期间,多部介绍西方教育制度、教学状况的书被传入中国。虽然说传教士在西方高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向中国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为了达到其发展教徒,传播基督教教义等目的。洋务运动时期,通过留学或派往西方各国公干的中国人的所见所闻,也是了解西方高等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2023-11-26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理论的深入了解以及多次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经验总结,人们开始学习德国大学理念的精髓——教学自由。蔡元培早年曾留学德国,对德国大学的基本理念具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与感悟。[13]蔡元培对德国古典式 “教学自由”精神的吸纳和改造,集中体现在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实践。......
2023-11-26
目前,学界对何为教学自由,教学自由的内容,教学自由的特征等基本概念语焉不详,且多与学术自由交织在一起,不加区分地使用,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将本书的研究范围和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教学自由内涵的演变、分裂是与大学功能的变迁密切相关的。[11]传统大学跟中小学的功能是一致的,就是保存知识、传授知识,教学自由的概念是统一的。[15]教学自由与研究自由完美地统一在学术自由这一概念中。......
2023-11-26
思想上重视学术自由,经济上支持学术自由、营造有利于学术自由的社会大气候。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敢于批判不合理的现象,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教学自由的大环境。正如阿什比所说的那样,“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在最终意义上,都是依赖民意的。唯有当民意了解到大学是什么,并予以尊重时,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才能获得保障”。[1]这个最终意义上的 “民意”指的就是社会学术环境的构建。......
2023-11-26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存在学术自由的观念,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研究中国教育史的学者们。还有一种比较折中的看法,就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我们现代意义的学术自由,但却不乏学术自由的事件。[10]前两种观点,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学术自由的一种状态。下面我们就从当时的中国古代的学校及私人教育状况,来进行判断当时是否存在教学自由权状况。......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