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云南省抗战时期的职业教育规划与实施

云南省抗战时期的职业教育规划与实施

【摘要】:云南省为了推广、改进职业教育,于1938年将全省划分为7个职业教育区,计划在各学区内创办各类职业学校。这7个职业教育区虽然已经划定,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个美好的职业教育蓝图并未得到有效实施,许多“酌定”的职业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办起来。这样看来,云南省职业教育在抗战时期虽然描画出一个较好的蓝图,但是因为战争影响、经费短缺等因素,应需而生的职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抗战时期,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统领下,国民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的是培养实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抗战需要。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训练各种专门技术人员,予以适应之分配,以应抗战需要”。时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认为:“使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必须人尽其才。如何人尽其才,是教育上的问题,所以今后的教育方针,应于最短的时间内,大量养成工农业人才,以应改进生产事业的急需。”

1938年国民政府制定的《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对战时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做了要求:“职业学校教育,应为发展生产事业之教育,以注重公民生产道德职业道德之陶冶,劳动习惯之养成,职业知能之增进,创造精神之启发,俾养成各种职业中等专业及技术人才为目的。同时并提倡各种短期职业训练班及各种职业补习学校,使无力升学及工厂商店之徒,农村青年,均可以用余暇,入班入校,补习有关职业之知识、技能及公民常识……”

云南省为了推广、改进职业教育,于1938年将全省划分为7个职业教育区,计划在各学区内创办各类职业学校。

东昭曲职业教育区:设有昭通初级实用职业学校、会泽高级矿冶工科职业班、省立宣威师范附设初级农业制造职业班、省立曲靖中学附设初级实用职业班、省立会泽初中附设初级农科。

云南武泸职业教育区:设有省立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昆华农业职业学校、昆明商业职业学校、省立昆明初级实用职业学校、省立官渡制造职业学校、昆明女子初级实用职业学校、省立玉溪初级农校、省立宜良实中附设制茶科、小龙洞制陶学校。

临开广职业教育区:设有省立蒙自高级工业学校、省立开远初级农校、临安和开广中学附设初级实用班。

楚姚大职业教育区:设有省立宾川初级农校、祥云初级实用职业学校、楚雄中学附属初级蚕桑科职业班、大理中学附属初级商业职业班、镇南师范附属初级农产制造科职业班。

澜思普职业教育区:设有澜沧初级农校、普洱中学附属初级实用科职业班、思茅师范附属高级护士职业班、佛海简易师范附属初级制茶科职业班。(www.chuimin.cn)

鹤丽剑职业教育区:设有鹤庆初级实用职业学校、丽江中学和剑川师范附属初级实用科职业班、永胜初级陶瓷科职业班。

腾永顺职业教育区:设有保山农校、腾冲初级实用职业学校、龙陵初级实用科职业班、顺宁省中制茶科职业班。

这7个职业教育区虽然已经划定,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个美好的职业教育蓝图并未得到有效实施,许多“酌定”的职业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办起来。据统计,1938年底,云南只有10所省立职业学校,分别是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昆华农业职业学校、昆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昆明商业职业学校、昆明庆云初级工业职业学校、官渡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开远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宾川棉作职业学校、小龙洞制陶职业学校、昆华家事科女子职业学校等;有高级班19个,初级班23个,附设中班6个,学生1572名,教职员207人,投入经费352914元。另有1所县立职业学校,即保山初级蚕桑职校,计有1个初级班,60名在校生,3名教职员。

1940年,云南的教育经费失去保障。1941年颁布的《关于省立各中等学校裁并班级令》对当时的职业教育做出了裁并停办的命令,如省立昆华工校附中2个班并入云瑞中学,省立昆华农校附中3个班并入富春中学;个旧高级工业学校原3个班保留2个班,省立宾川初级农业学校原2个班保留1个班,办至学生毕业即停办,小龙洞陶瓷学校办至学生毕业即停办。1942年8月因日军飞机轰炸昆明,省立昆华实用职业学校被迫停办。1943年教育部令云南增办职业学校并增设班级,但云南受制于教育经费等因素,只能在原有职业学校内增办2个班,即高级、初级职校各一班以示应对。

1945年2月,据云南省教育厅统计,全省共有省立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1571人,教职员270人;市立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197人;私立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172人;国立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98人。

这样看来,云南省职业教育在抗战时期虽然描画出一个较好的蓝图,但是因为战争影响、经费短缺等因素,应需而生的职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