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青龙湖湿地公园:吸引稀有濒危鸟类

青龙湖湿地公园:吸引稀有濒危鸟类

【摘要】:据悉,自青龙湖湿地公园第一期工程完工以来,已吸引诸多野生鸟类在此安家落户,其中包括全球仅有五百只的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六百年前,青龙湖就已然存在,因其湖形狭长多岔,状如张牙舞爪的怒龙,故以“青龙”命名。如今,青龙湖退耕蓄水又一次波光粼粼。这就像一个曲折,抑或是一个轮回的梦,年轻的僖王依旧长眠在此,可百姓们却已能步履从容地取胜揽幽,游览在青龙湖美丽的景色当中。

◎王竹梅

明蜀王陵 董维华/摄

在龙泉驿十陵镇,有一处正在打造的人文景观,占地一万余亩,名曰青龙湖湿地公园。

公园里,湖水宁静清澈,小路纵横交错、蜿蜒曲折,营造得十分雅致清幽;小径旁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错落有致,愈发显得芳草萋萋,树影婆娑,实为周末漫步休闲的好去处。据悉,自青龙湖湿地公园第一期工程完工以来,已吸引诸多野生鸟类在此安家落户,其中包括全球仅有五百只的濒危物种青头潜鸭。

在青龙湖的旁侧,尚有一处不太显眼且僻静荒凉的角落,在那里红墙环绕,树木森森,平时鲜少游客,那是明蜀王陵博物馆,其间安葬着明朝第三代蜀王——僖王。

明蜀王陵地宫 宋金忠/摄

蜀国多贤王”,这是明朝统治者对巴蜀藩王的赞誉。那么,以此为线索,翻开厚重的史书,在尘雾弥漫的历史深处,挥去岁月沉积的灰土,我们可以看到青龙湖并非今天才被打造出来,青龙湖湿地公园绝非新生事物。

六百年前,青龙湖就已然存在,因其湖形狭长多岔,状如张牙舞爪的怒龙,故以“青龙”命名。青龙湖的旁侧有一座低矮的浅丘,旧时名为正觉山,是凡俗中人修行悟道的好地方。我国古代,自唐朝大肆修建寺庙,弘扬佛法以来,佛教日渐在中国本土化,演变成为历朝历代均信奉的国教,明朝亦不例外。于是,十陵的青龙湖与正觉山相依相伴的情况成了统治者与风水师眼中的风水宝地,既能让活人得道,也能让死者升天。

古人历来“侍死如侍生”,所选择的墓葬之地,除讲究地形地貌的风水而外,亦会关注陵体的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巴蜀的藩王在修建地下华美宫殿的同时,也会在地宫之上修建地面的一应建筑。(www.chuimin.cn)

遥想五百八十年前,青龙湖清波荡漾,白鹭翩跹,大片的鲜绿色芦苇摇曳在风中,正觉山上古树繁茂,幽静肃穆,掩映着王陵的红墙绿瓦与雄伟建筑。生与死,鲜活与凝滞,在此相互辉映,和谐统一,可引发无数人的幽思与遐想。然而,那时这里是禁地,明晃晃的刀戈剑弩,森严有序的守卫,昭显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威严,普通百姓哪有机会目睹青龙湖秀雅的景致,感叹沉思!

青龙湖 李蓉/摄

明朝的统治在三百七十年前,随着崇祯帝的自缢而结束,青龙湖再次回到了普通百姓的视线里。数百年过去了,随着时光的流逝,青龙湖渐渐缩小,由丰盈变得枯涸,慢慢地被开垦为农田,长满湖畔的芦苇消失了,白鹭也失去了踪影,美丽不再!如今,青龙湖退耕蓄水又一次波光粼粼。苏醒,几经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这就像一个曲折,抑或是一个轮回的梦,年轻的僖王依旧长眠在此,可百姓们却已能步履从容地取胜揽幽,游览在青龙湖美丽的景色当中。这片他曾热爱过的土地,深切关注过的市井小民,终于摆脱了皇权的束缚,用盈盈笑语与其朝夕相对。

晨曦,清幽的青龙湖水从旧梦中醒来,微微荡漾起来,晶莹剔透的露珠在草尖上凝结,折射出朝阳的五彩斑斓,娇艳的小花在碧草上舒展,初秋的风吹落了银杏金黄的叶子,犹如翩翩黄蝶随风漫天飞舞……

青龙湖的美,在轮回之后格外的绚烂,也分外的弥足珍贵!

假如你到了青龙湖,倘使不去明蜀王陵走上一圈,就不会明白历史曾在这里驻足,不懂青龙湖经历了怎样的沧桑与变迁。你看到的,或许只是与无数个被打造出来的湿地公园一样的景观,空气中弥散着尘世的矫情与喧嚣的浮华。

青龙湖码头 宋金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