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山泉镇大佛村探寻北周文王碑及大佛寺

山泉镇大佛村探寻北周文王碑及大佛寺

【摘要】:◎荫子早听闻在山泉镇大佛村保留有一处古迹北周文王碑,却未曾亲往。去过大佛村探望桃花,地方并不难找。当地人俗称北周文王碑为天落石,位于大佛岩。沿着窄窄的山道,寻访大佛寺,落脚大佛村。见乡道旁有老茶铺,遂问询掺茶大爷,可知石佛寺在哪里?大佛寺内景夏夕阳/摄又进一步询问,可巧大爷便是守院人。大佛寺石像夏夕阳/摄天落石上的题字夏夕阳/摄门前另有新路,车可抵达。

◎荫 子

早听闻在山泉镇大佛村保留有一处古迹北周文王碑,却未曾亲往。虽然日守山边,却不见山之真意。今春桃花又开时,突然想起,一时难以割舍,特别惦念。于是趁周末闲暇,择路而往。眼见昔年土路,焕然一新。路虽新,乡间却依旧。一路桃林相随,春风十里送爽。

去过大佛村探望桃花,地方并不难找。当地人俗称北周文王碑为天落石,位于大佛岩。沿着窄窄的山道,寻访大佛寺,落脚大佛村。见乡道旁有老茶铺,遂问询掺茶大爷,可知石佛寺在哪里?大爷答,寺就在眼前,抬头可见。于是抬头,果然望见。

大佛寺内景 夏夕阳/摄

又进一步询问,可巧大爷便是守院人。今日恰逢老伴外出,他才留守茶铺。大爷将一大串寺院的钥匙交予我们,只是叮嘱,开门时小心,不可让院里那几只雏鸡给跑出来。

山间小道,七弯八拐。一路桃花几尽,唯留残红。树下青草,柔绿萋萋。草尖白花,宛如李花,随风而过,一茬一茬。花期稍过,今春已逝,唯待明年,燕过春又来,桃红李白

至半山腰,见老东大路。这是当年连接巴蜀的一条古驿道,从龙泉山半山梁处,向东蜿蜒而去。古道旁,有一四合院,便是石佛寺。

大佛寺石像 夏夕阳/摄

天落石上的题字 夏夕阳/摄

门前另有新路,车可抵达。因知此处者甚少,鲜有外人打扰。屋前桃林密盛,树旁有农家。小院寂静无声,只闻鸡鸣犬吠。静谧的周遭,倘若此处栖身,倒也有几分像是半村半郭的隐居生活,春天年年,有桃花桃枝桃叶相伴,想来也不寂寞。

春天大佛村 唐健/摄

天落石上的题字 夏夕阳/摄(www.chuimin.cn)

千年古寺,大门紧锁。用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门,寻一方天地。所见庙宇,为光绪十七年重建。进得门内,旧尘扑面。宽敞院落,尽显破败。鸡们待在院落一角,优哉游哉,幸福满足。但倘若不慎大门洞开,它们定会落荒而逃,义无反顾,直奔自由而去。

正殿中央,天中有天。千年弥勒,高高在上,静观江湖之变,默然无语,看破天机。仔细观察,大佛原头像似已毁,眼前所见,疑似后人依岩壁重新雕刻。殿内两侧有造像若干,缺胳少腿,残缺无头。属浩劫残迹,令人惨不忍睹。乱云飞渡,一派凄零。

在院中四处寻碑不见。偶然发现大殿旁一关闭小门,入内,穿过院落,才见正殿背后别开洞天。

放眼望去,北周文王碑铺陈于被称作“天落石”的碣石上。据载,此碑雕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石壁上雕刻有唐三教道场碑、北宋时宋京的《北周文王庙石刻》诗、各种摩崖造像十数龛,多为唐及五代作品,古意甚浓。

石壁上造像碑刻,与山体浑然一气。唯碑刻为玄青色,仿佛从天外而降,镶嵌于此,可谓奇矣。由于没有开发保护,此处长期人迹罕至,野草疯长,寂寞之余,唯有天地日月相伴。

碑刻字体,亦隶亦楷,宛如一种过渡,一种蜕变,一次超越,一次进步。碑文阳刻部分,尚算清晰;阴刻部分,模糊不清;碑面已有很多裂痕;左下角,有人划上一大大的“毛”字。是批评刻碑者阿谀奉承,还是彰显革命决心?不得而知。

在北周文王碑旁的释道合龛里小坐一歇,静默之中,历史烟尘扑面而来。龛里左为释迦牟尼及阿难、迦叶、观音、大势至,右为天尊及二仙姑、二仙人。释道二教人物站在一处,各归统领,对立又融合。左右两壁的文武护法,以及崖壁上大小龛像多已风化,模糊不清。坐在此处,吾思古人,岂管古人不识吾。世界寂寂之处,仍闻嗡嗡之声。古人无数,无面无目,笑看尘俗,一样清楚。

在后院石壁上见到一块镶嵌的石碑,上书:

谁料5年后,有歪风吹来,流行病毒侵入。于是该被保护的众造像仍旧遭遇一场浩劫,皆被打得鼻青脸肿,体无完肤。于是众造像整日在风中争执不休。左说世人皆疯,右说疯者不是世人,而是世界。

转眼又是40多年过去,这些南北朝以来的摩崖碑刻和造像,还在正殿背后石壁上,随风飘摇,摇摇欲坠,静观世界之变。

锁好院门,下得山来,去茶铺归还钥匙,方知大爷姓肖。他说欢迎随时再来,此处毕竟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