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洛带,一如百年前的路边驿站还有什么样的夜色比这更令人神往带你回到从前......
2023-11-26
◎荫 子
洛带古镇 李晓宁/摄
当我33年前只身来到龙泉,常去古镇洛带。古镇人说客家话,听不懂却觉得很好听。他们从遥远的南方迁徙过来,已经很久了,说着他们的话,过着他们的生活。古镇一直安静地泊在那里,每次贴近它,都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柔软气息,洇染着我的记忆。
古镇的石板街一路蜿蜒,陈旧的木板门泛浮着历史的尘埃。几个会馆被民居包裹,广东会馆与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遥相呼应。层层叠叠的青瓦屋脊、黄色琉璃瓦顶、大红朱漆门和雕木廊柱上,氤氲着陈年的潮气。在天井里品茗,遥想寂寥歌台曾经的浮华,历历在目,犹如昨天。
曾经的舞台早已沉寂,宫墙外满街的市井烟火像涓涓的流水,从不间断。清晨的街道有些迷蒙,在晨雾和炊烟里,让人飘生出种种幻想和愿望。街面上的声响丰富:下门板的声音、小贩的叫卖声、剁肉的声音、脚踏缝纫机的声音、锤子敲打墓碑的声音……抑扬有度,绝不刺耳。
太阳从房屋两边的瓦檐中间挤进来,暖暖地照着街上的人。街边集市的东西物美价廉,无花果、青果、野菜、时令水果,手编的竹器,烧制的陶罐,手缝的鞋垫,乡情满满。街沿边,客家厨师支锅架笼,糖油果子、锅盔、麻花、窝子油糕、豌豆糕、小面、凉粉、酸辣粉,可以一路品尝。还可以去老馆子新民饭店或供销社吃油烫鹅、鸡肉菌、地木耳和玉米馍,迎出来的永远是那几张熟悉的脸,让人觉着亲切。冬天里,店门口挂着羊头,锅里熬着羊杂汤锅的小馆子就特招惹人。一顿下来,从头暖到脚,发现那刺骨的风温和了几许,心里也暖了起来。
正午的太阳晒热了屋顶,屋里人纷纷出来,老人坐在门前择菜,女人织毛衣,小保姆带着“毛孩”晒太阳。这家和那家搭话,拉家常。当然最热闹的还是洛带公园。本街的和来赶集的三五成群,围着有些豁口的木桌,坐着嘎吱的竹椅,端着有裂纹或缺口的盖碗茶,说着、笑着、聊着。给人看相和挖耳的在一旁候着,不到太阳落山不散去。
夜里,古镇街灯昏黄。老人在家慢慢喝酒吃饭,等一切消停,手里摇着蒲扇,慢慢将自己融入朦胧阑珊的夜景中。三五成群在街边、巷口闲聊、调侃,充满世故又满含包容。当夜色渐浓,回到自家门前,寒暄声、告别声随光影一起窜进门里,待收拾停当躺下,在均匀酣浓的呼吸声中进入梦乡。
他们沉醉在这样的梦里,一年又一年。曾以为,古镇会一直不变,但不曾想开发旅游,突然变得热闹非凡。
如今的古镇拥塞喧嚣,喜庆成为新基调。比如五颜六色的小布马,挤在橱窗里张望对面新建的土楼。这样的画面成为我关于古镇的新记忆。土楼底层全是商场,时常会有一些艺术活动在这里举行;广东会馆(南华宫)的老木门还在,但先前喝茶的天井已经闲置;湖广会馆(禹王宫)内设有展馆,详细介绍客家的风俗文化以及迁徙的历史;五凤楼旁的江西会馆(万寿宫),之前我们也时常坐在天井里喝茶。天井里有一个小戏台,在微风中听到从台上传来隐隐的脚步声。因为五凤广场的修建,拆除了会馆的大门和围墙。会馆里先前的茶社也取消了,院子变得很安静。会馆里保留下来的万年台,成为五凤广场的演出场所,时常会有很多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www.chuimin.cn)
洛带土楼 山里人/摄
节日中的洛带古镇 董维华/摄
雨中的洛带古镇 宋金忠/摄
洛带公园怡心亭 宋金忠/摄
古街上的居民,逐一破门开店。或自己做,或租出去每月收取租金。每天街上的叫卖吆喝声混杂在喧嚣的人流中。天鹅蛋、臭豆腐……这里依旧充满人间烟火,不同的是,客家人的洛带,变成所有人的洛带。
最有名的是“伤心凉粉”。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和旅游产品。羊肉汤馆子依然生意兴隆。特别是小蒸笼的粉蒸羊肉,两块钱一笼,大胃口的一个人可以吃下几十笼。
街边的老人,还是习惯挎着竹篼,在南华宫门口或新建的字库塔旁边卖无花果、皂角、青果、野菜或是草药。这样的风景,还是我记忆里古镇的老样子。
洛带公园因为没有翻新,喝茶的还是本街上的客家人。他们依然三五成群围坐说笑、聊天、打牌。算命的、照相的、挖耳的,也都还在。我本以为这里一直是这个样子,但文字里记载,历史上的洛带公园却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一条小溪从三峨山燃灯瑞应古刹下方流出,绕经公园,一路蜿蜓。踏进月拱石门,公园内有“六月茶社”(男茶社),茶客在一座木构轩台旁,听说书、弹唱。台两边立柱有楹联一副:尘世嚣嚣到厌烦时来暂歇;茶烟细细得清闲处且偷安。园内也特别设有“女茶社”。茶园背临溪岸,鼻砌半墙,窗垂竹帘,只许女宾入内品茗,素不容纳男客。门柱有联一副:七风初浮万花齐放;层峦耸翠飞阁流丹。院内还有藏书楼,门前也有楹联:春风放胆来拂柳;夜雨瞒人去润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亭台楼阁。看今天公园的景象,想是经历了人间的风云变幻,曾经的桑田,已经变成了如今的沧海。
每天晚上,当游客散尽,这个广场聚满了古街上的居民,分成若干在这里跳舞,从国标、交际,到民族、健身操,应有皆有,互不干扰。此时古镇,又回复到本来的样子。
有关社会老年学: 多学科的视角的文章
元朝统治者先后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南抵杭州的京杭大运河。特别是这一时期新修的“通惠河”,使得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漕粮的北运再次成为朝廷头疼的议题。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也得以进一步发展。康熙、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大力治理京杭大运河各地河道的同时,又......
2023-10-31
◎小乙燃灯古寺的静,静得时光戛然而止,却也缓缓流淌。万缘放下,静处生光,我想她一定在燃灯寺望见了佛法深处的光。寺院也因此易名“燃灯寺”。寺门题有“燃灯古寺”四个古体字,透出穿越千年的沉静。但燃灯古寺的那份静,穿过一切物象和轮回,总会令你蓦然心有所动。燃灯寺的静,处处有禅意的菩提。燃灯寺的静,亦是素与简的归宿。寺院算不得大,比丘尼不过十余人,四重殿两侧便是长长的廊舍。燃灯古寺的静,是穿越六根的静。......
2023-11-2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已进入老年。有程普等“三朝元老”不用,用周瑜这个后起之秀挂帅印,孙权的用人是“破格”的。以弱小的吴国,战胜较为强大的曹军和蜀军,“破格”用人是个首要原因。新干部孔明没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借赤壁之战的功绩提拔为“军师中郎将”。在毛泽东心目中,周瑜永远年轻,永远帅旗飘扬,永远朝气蓬勃。......
2023-11-27
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习作例文家乡的名片我的家乡在农村,只要丰收季一到,成片的栗树都结满果实,喜悦落在每户栗园人家。(刘文华)家乡的名片美丽的风景总有美丽动人的传说,我的家乡杭州更不例外。那一个个传说故事都是家乡的一张张文化名片,当古老的传说与现代的大都市相碰撞时,它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美。(刘文华)家乡的名片我的家乡是杭州。......
2023-07-05
◎钟志勇洛带的柏茂山上,有金龙湖滋养风物。始于此湖,沿山脊有金龙长城。金龙长城也跟八达岭长城一样设有烽火台,共5个,多在转角处,彼此相距千余步。不过山民缺乏经验,造“龙”之初,长城前脚垒起,后脚就倒。两年风风雨雨,金龙诞生了。直到2005年,洛带举行了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金龙蓄积了四年的灵气和锐气,终于引来了世人瞩目。金龙长城内景李蓉/摄金龙腾飞,不忘恩泽山人。行的是金龙长城,修的却是通透之性。......
2023-11-26
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爸爸妈妈带我去体育馆看了一场舞龙大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巨龙游走后,一条长长的“板凳龙”雄赳赳、气昂昂地登场了。只有看过了元宵节的盛世龙灯,这个节日才完美。(徐 多)老师评语龙灯闹元宵,小作者以“闹”为文眼,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热闹喜庆、精彩纷呈的龙灯盛宴。描写生动具体,遣词造句准确传神,不由得让读者对这一元宵节的盛世龙灯产生无限向往。......
2023-08-04
“小时候一听到打竹琴的来了,我就赶紧跑去凑热闹,哧嘭嘭,咿咿呀呀,越听越觉得有意思。”他一直都记得有一次父母带他去成都,他在青石桥的茶铺里遇到了竹琴艺人,那次唱的是八仙过海的传奇,下面座无虚席,“太精彩了,听得我简直入迷了。”竹筒和简板是竹琴独具特色的伴奏乐器。竹琴声韵再次响起,儿时的记忆回来了,自己也有事做了,唐荣基开心得很,仿若重获青春。......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