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灵活多元的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和高考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灵活多元的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和高考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高校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美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4—2005学年,被纳入联邦政府学生财政援助计划的高校有4216所。以下主要从录取评价指标、招生计划两方面论述有入学要求的美国高校的招生办法。面试并不在校园内由招生人员完成,而是由散布在全美各地的校友志愿者们代表学校在当地进行。美国数千所高校由于资质、声誉、办学条件、生源多少各有不同,其招生计划也“因校制宜”。

美国是世界上高校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美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4—2005学年,被纳入联邦政府学生财政援助计划的高校(即IV高校)有4216所。[2]这数千所高校类型、层次各异。就招生来看,可将其大致分为有入学要求和开放入学两类,其中,前者要求学生提供从高中成绩到推荐信等一系列材料中的一种或数种,后者则只需提供高中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力证明。以下主要从录取评价指标、招生计划两方面论述有入学要求的美国高校的招生办法。

美国高校的录取评价指标多元,包括中学成绩、标准化考试分数、课外活动、才艺与能力、个性品质等。其中,中学成绩是美国大学入学最重要的一条标准。但大学在评估此项指标时,并非片面追求高分数,而是将其放置到学生的中学条件或家庭背景中综合评价,注重学生追求上进、挑战自我的精神。此外,很看重学生选择课程的难度,鼓励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选修高级课程或大学预修课程,如AP(Advance Placement)、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等,修习并通过了这些高难度课程的统一考试,可以为大学申请成功增加不少筹码。标准化考试(包括SAT和ACT)分数是仅次于中学成绩的另一条主要指标,近年来一些学校开始把它列为可选条件,或者干脆取消这一入学要求,但四年制公立大学和非营利性私立大学极少有放弃这一要求的。课外活动也是一些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较重视的指标,它不仅有助于大学考查学生对非学术活动或在学校以外社区活动的参与程度、承担的义务、所做的贡献,而且可以关注到学生的特殊才能或成就。推荐信在入学申请中亦占有一定分量,一般要求学生提供由高中主要课程任课教师所写的推荐信(有的学校还欢迎提供由雇主、教练、宗教领袖、朋友、家人等写的额外推荐信)。由于希望选拔到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些大学还鼓励申请者提交自己在艺术体育方面的才艺证明。学生的个性品质通常也是招生人员所关注的内容,主要从推荐信、中学报告以及学生所写的短文或个人自述等材料中考察,使学校在冰冷的考试分数与学业成绩之外,了解学生作为“人”的思想、观念、态度、爱好、兴趣、生活经历等活生生的另一面。

此外,面试表现也是一些大学录取评价的内容之一。当然,并非每所大学都具备面试条件,即使是那些条件具备的学校,面试也并非必要条件。尽管没有得到面试机会(入学申请提交得越早,得到面试机会的可能性越大)的申请者并不会在入学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大学一般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面试机会,以便学校和学生更好地相互了解。面试并不在校园内由招生人员完成,而是由散布在全美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校友志愿者们代表学校在当地进行。因此,面试与其说是入学条件之一,毋宁说是架构在学生与大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或者说是大学向学生推介自己的一条渠道。(www.chuimin.cn)

美国数千所高校由于资质、声誉、办学条件、生源多少各有不同,其招生计划也“因校制宜”。常用的招生计划有提前招生(early admission)、常规招生(regular admission)、滚动招生(rolling admission)三种。其中,提前招生又分为“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和“提前行动”(early action)。二者的区别在于,“提前决定”是捆绑式的,学生申请这一计划,就意味着对大学做了某种承诺,一旦被录取,便有义务进入该校,且要交纳一定的入学保证金,同时撤销已提交的其他学校的同类申请,否则便是违规。“提前行动”则是非捆绑的,学生即使被某所大学录取,也可等到所申请的其他大学录取结果出来比较后,再决定上哪所大学。提前招生一般要求学生在每年11月1日前递交申请,12月中旬出录取结果。全美除数百所大学采行提前招生计划,更多的大学采行的是常规招生计划(实行提前招生的大学也兼行常规招生)。常规招生的申请截止日一般为1月1日,3月底或4月初出录取结果,被录取的学生要求在5月1日答复学校,并交纳保证金。竞争性不强的大学则多实行滚动招生,即早申请早录取,以刺激学生积极申读,滚动招生一般在入学前6~9个月开始受理申请材料。由于申请不久便可知晓录取结果,滚动招生对部分学生的吸引力相当大。[3]此外,近年来还有少量学校实行“当场录取”办法,学生带着申请材料到学校,招生人员审阅后,当场便告知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