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这个依笔者口径统计而得的科举对社会流动的贡献比率不到潘、费所得13.33%[11]的一半,概因统计口径的宽严不一所致。除极少数名门望族,一般家族若无功名可继,是难以维持五代而不衰的。事实上,除潘、费研究外,其余的定量研究基本上都是以三代为据的。基于这一考虑,笔者依潘、费的统计口径,分别统计了各层举子上行二代、三代和五代均无功名者的比例。......
2023-11-26
关于祖上功名的统计表明,出身于上五代均无功名家庭的举子想要实现向上流动相当艰难。然而,对这些几乎没有其他社会资源的底层而言,科举却是他们唯一的升迁途径。尽管获得功名者大多数出身于较高社会阶层,但一定比例的布衣借由科举得以升迁的事实,说明他们仍有一条较为公平的上升渠道。比起世卿世禄或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科举不问家世阀阅、凭才取人的做法,显然具有超越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时代之现代性特征。科举给各阶层子弟提供了基本公平的社会地位竞争机会,所谓“有其才者,糜捐于瓮牅绳枢;无其才者,讵系于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16]因此,它使社会阶层得以“洗牌”,在使门第力量日渐式微的同时,让真正的人才出人头地,而不论其出身于草根阶层抑或上流社会。“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都是对这种社会流动的生动写照。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显然无法忽视和否认科举的公平性及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恰如美国学者费正清所感慨:“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17]当然,在阶级社会,所有的公平都只能是相对的,科举也概莫能外。
这一结论也进一步支持了柯睿格和何炳棣等流动派的观点。在关于科举促进社会流动的几项影响较大的量化研究中,1947年,柯睿格统计了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题名小录》和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得出半数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家庭,认为科举是有才能者进入官员阶层的重要途径和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18]十余年后,何炳棣通过调查明清举子近四万人的家世,得出来自平民阶层的举子比例在四成以上,认为科举考试在帝制时期发挥了重大的促进社会流动和保持官僚阶层稳定的作用,官僚阶级的内部构成处于流动状态,不断有新的血液输送到统治阶层。[19]本文统计出有12.69%来自上三代无任何功名或官阶之布衣家庭、20.84%来自上三代均为平民(含生员)之家庭的举子,借由科举实现了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的向上流动。(www.chuimin.cn)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得出的这些比例之所以远不如柯睿格的南宋数据高,乃因宋朝统治者出于扩大统治基础的考虑,大大增加了科举尤其是进士科的取士人数,使得宋代的年均取士数为历代之最,加之取士过程中有意裁抑子弟、奖进寒士,[20]故其平民出身进士比例惊人。本文所得的以晚清举子为主体的流动比例与何炳棣得出的明清两朝的综合数据也有一定差距,一则可能因为科举越到后来竞争越激烈,由此导致考试难度加剧,并带来制度运作中的腐败,从而大大强化了钱权皆无的平民子弟之竞争劣势;二则可能因何氏的统计口径较为宽粗,有重复计算的情况,导致比例较高。但无论如何,在科举制度已然腐败、售官数额越来越大的晚清,仍能有超过两成的平民子弟实现家族和自身的向上流动,说明科举的大门的确是向各阶层普遍开放的。
有关高考 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文章
6.10%这个依笔者口径统计而得的科举对社会流动的贡献比率不到潘、费所得13.33%[11]的一半,概因统计口径的宽严不一所致。除极少数名门望族,一般家族若无功名可继,是难以维持五代而不衰的。事实上,除潘、费研究外,其余的定量研究基本上都是以三代为据的。基于这一考虑,笔者依潘、费的统计口径,分别统计了各层举子上行二代、三代和五代均无功名者的比例。......
2023-11-26
苦难磨砺意志,李宁为通过艰苦努力三次获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游泳冠军,目前担任宁夏肢残人协会主席。16日下午,温家宝来到固原市第一中学家属院,看望退休教师隋秀花夫妇。温家宝对她说,我们要记住两句话:一是国家的未来在教育、在孩子。让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二是社会公平首先是教育的公平。......
2023-10-31
自明末崇祯年间杨廷纪、丘大复考中举人后,白堠科举开始兴起。白堠科举的兴起,使乡村形成了一个士绅阶层,为重建乡村社会奠定了基础。白堠科举的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自身的传统。自“杨舜事件”杨淮重视读书科举以来,白堠开始形成重视文教的传统,逐渐积累至深厚的家学渊源。在清朝大埔县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中,白堠就有人考中了举人和秀才,从而为科举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08-30
[41]随之,高考的公平性也格外受关注。而且,他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比起我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国的高考不啻为一次“全民总动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为此“绷紧了弦”。唯有考试能在制度上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规则,可以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47]。此外,在考试文体、防弊技术、考试规制等方面的改革,也无不围绕“公平”二字做文章。这已为中国考试历史一再证明。......
2023-11-26
社会学理论认为,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9]那么,科举到底有没有引发社会流动?因此,科举可谓是等级森严的帝制中国难得的一项促进社会合理流动的渠道。关于高考与社会流动的关系问题,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的下降。在这方面,科举制度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023-11-26
对不同省份举子的城乡分布统计表明,城市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如江苏和浙江,或以满人为主的八旗,举子上升机会的城乡差异甚大,而在农业经济较发达的内陆省份如安徽、湖南等,则举子上升机会的城乡差异要小许多。总体来看,住在城市的举子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机会要比乡间举子大得多。但举子的城乡分布却并未因家世的不同而改变。是故,在社会流动特别是阶层流动中,家世起着远比居住地更大的作用。......
2023-11-26
科举社会是指科举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举影响无所不在的社会。科举考试正是以其漫长的存在时间和巨大的历史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14]因此,可以认为,科举考试的功能与科举社会的形成是相维相因的,但前者只是促成后者的一种隐晦动力。在人们看来,科举社会之所以形成,乃源于考试一步步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
2023-11-26
滇金丝猴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其社群有着独特的重层社会结构模式。家庭群与一两个由成年“光棍汉”们组成的“全雄群”在同一区域活动,争夺繁殖机会,这样形成了重层社会的第二个层次:群组。在滇金丝猴社群中是没有猴王的,家庭单元中的雄猴称之为主雄或家长,雌猴们组成后宫,实行一夫多妻制。因此,形成了滇金丝猴松散的母系社会。......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