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之初的高考制度被定性为“一件关系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大事”,是社会“由乱而治”的突破口,也是实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过程健康有序的切入点。特殊的历史阶段给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以重创,统一高考的恢复,不仅激发了人民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向学风气,更重要的是为政治、经济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对于推动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2023-11-26
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70年来经历了一个建制、暂停、恢复与改革的过程,虽然演进之路跌宕起伏,但它的责任主体较为固定,包括国家、高校与民众,三者的权责在博弈中发生变化,国家对高校考试招生的整体把控局面没有改变。国家级、省级相关部门负责招生计划的制定,报名资格的确定,招考时间、类别、科目、内容的安排,命题工作,考核形式的决定,录取依据的采择,录取结果的决定,等等,尤其是在普通类生源的招考中更为明显。高校在考试招生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增加,但仍显不足。高校参与招生计划的制定,对已投档考生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高校还可根据相关要求决定招考科目;在特殊类招考中,高校决定报名资格、招考事宜、录取事宜,却难以承担责任、屡受质疑,在改革中不时出现“走一步、退两步”的现象。民众是高考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除高考的参与权之外,在高考“阳光工程”的推进下,知情权、监督权也逐渐受到重视,民众对高考的监督获得合法地位;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加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如今,与高考相关的任何一条信息的影响力都远远大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民众对高考的监督具备可行性基础。
在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三个责任主体中,国家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与稳定性,高校处于“戴着镣铐跳舞”的尴尬境地,民众则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监督、影响高考制度的实施与改革。可以说,这样的权责分配是极具中国特色、与中国国情密切相关的。与世界其他国家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中国其他层次学校的考试招生制度不同,中国的高考与社会稀缺资源的分配、社会流动与成层、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等关系紧密,是国家政治权力、社会民主权力的关注重点,所以必须首重公平。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属于国家教育考试,即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开、统一举行,其结果作为招收学历教育学生或者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学位证书依据的测试活动。高考要对国家负责、对民众负责,就必须守住公平这一底线。这一原因使高考的社会功能凸显,国家政府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70年来在维护高考公平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较高的受认可度决定了其在高校考试招生发展的中国道路上将长期作为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存在。人民群众是高考的参与者、受益者,民众的认同与意见是高校考试招生改革不可忽视的要素,同时,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等的发展也提升了民众监督高考过程、关注高考公平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高校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主体,“谁培养谁招生”的逻辑决定了其应对高考负责,但现阶段高校乏于招生力建设,屡因引发公平问题而遭受质疑。综言之,社会对高考的信任、对高考公平的认同使高考成为中国精神文明领域中一块“珍贵的绿洲”,民众对高考公平的期待是无止境的,这是文化问题,高考公平的现实意义也是不断变化的,这是制度问题。(www.chuimin.cn)
有关高考 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文章
恢复之初的高考制度被定性为“一件关系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大事”,是社会“由乱而治”的突破口,也是实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过程健康有序的切入点。特殊的历史阶段给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以重创,统一高考的恢复,不仅激发了人民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向学风气,更重要的是为政治、经济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对于推动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2023-11-26
笔者认为,自主招生改革研究的当务之急,乃是分析自主招生的本质,了解其“应然”,并分析改革的“实然”,找出“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此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越来越频繁地进入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的视野,《高教法》的颁布,更使其“有法可依”,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从改革的实践看,自主招生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有相当大的出入和差距。......
2023-11-26
所以,异地高考问题产生的深层背景,是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但强化资源均衡、加大扶持弱势地区各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改变目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局面以及改革高考制度等,才是解决异地高考和高等教育机会地域失衡的治本之策。......
2023-11-26
另一方面,“分数至上”在实践中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最高准则。平等主义盛行,录取环节开创性的尝试被视为腐败滋生的根源,进而导致高等学校招生环节中考试的地位凸显、招生的地位式微,最终的结果是以“分数至上”为实践逻辑,全面发展目标被悬置。......
2023-11-26
[41]随之,高考的公平性也格外受关注。而且,他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比起我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国的高考不啻为一次“全民总动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为此“绷紧了弦”。唯有考试能在制度上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规则,可以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47]。此外,在考试文体、防弊技术、考试规制等方面的改革,也无不围绕“公平”二字做文章。这已为中国考试历史一再证明。......
2023-11-26
但事实上,录取率的攀升并没有改变高考的竞争性。[25]中国高考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虽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录取率达到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将突破50%大关,但在社会群体的视角下,高考的竞争性与高利害性仍有增无减。......
2023-11-26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不公、高考移民、异地高考、高考减招事件等,根源都在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不合理。异地高考作为一项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关涉教育、人口流动、户籍制度、城市发展等各方面改革与利益重新分配的重大问题,绝不是简单强推考试政策便能解决的,而需要相当长时期来逐步解决。换言之,“考试指挥棒”是教育与社会竞争的一种常态。......
2023-11-26
但受目前高校招生体制所囿,这些科学合理的高中教育改革及人才评价手段,往往止步于高考录取分数线“画地为牢”的界外,无法深入到高校招生体系内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这六方面基本涵盖了综合素质中除学业成绩之外的个人基本素质,目前多数省市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依据,对二者实行“软挂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都是围绕“公平”二字产生的忧虑。......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