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样一个尤重人情关系、社会资源相对紧张的发展中大国,民众的公平忧患意识与渴望较许多国家的民众更为强烈。悠久的考试历史制造了中国社会至今浓郁不化的“考试情结”,以至于高考期间几乎成为“高考节”,民众对其他各种考试也越来越“趋之若鹜”,追究个中缘由,维护公平是一个原始且最重要的动......
2023-11-26
公平是社会大众对高考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高考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精神之所在。[11]高考的不公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隐患,高考改革必须首重公平已成为共识。[12]与内容相比,形式是一种外在表现,高考的形式公平也比内容公平更为直观、更易达成。事实上,民众对高考公平问题的关注也常聚焦于此。70年高考制度的形式变革始终以保障公平为基本底线。
其一,考试的组织形式从以公平为目的的“统一”转向以公平为基准的“多样”。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便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考试,是“大一统”思想的典型表征。科举废黜、新式学堂兴起,民国大学单独、计划、统一等多种招生形式并存,总体趋势是由单独招生向统一招生渐进发展。建制于1952年的统一高考制度迄今已近70年,虽然期间有短暂的反复、暂停,以及两次影响力较大的统独存废之争,[13]但统一的组织形式因能保证高考的形式公平而广被认同。20世纪80年代起,保送生、自主招生、春季高考、综合评价录取、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计划等纷纷试水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但迫于公众对高考公平的期待,此类招考多是“戴着镣铐跳舞”、屡屡遭遇“寒流”。可以说,公平依旧是高考形式变革的底线,2019年被誉为“史上最严自主招生年”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二,考试的命题形式从“统一”到“分省”再到“一纲多卷”,是从“考试公平”“区域公平”再到“有效率的公平”的递进。1954年“统一考试、统一命题”开始实行,虽然期间有短暂的(1958年、1977年)分省命题或个别省份试行单独命题,但这一形式持续至2003年。2004年,教育部开始试行分省自主命题改革。到2007年,有条件、有能力命题的省份均获得了高考单独命题权。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要求“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到2019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已达到80%以上。2004年起实行“分省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14]高考命题只有充分考虑地区基础教育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公平。2014年起,高考回归全国命题,但建立在“一纲多卷”的基础上,以保证试题的科学性和整体水平,最终目标是达到公平和效率的最大化。[15](www.chuimin.cn)
其三,传统录取形式向网上录取方式的转变以及志愿填报的相关变革,是招录过程对公平的追求。20世纪的高考使用的是传统的录取方式,以纸介质为媒介,进行手工管理。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招录过程难以监控,容易滋生腐败。2001年,全国高考招生网上录取系统基本建成。如今,信息技术已应用于高考的每一个环节,如:招生计划的制订、调整与发布;考生信息的采集;网上志愿填报;招生录取;招生宣传的网络互动;招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发布;信息公示与社会监督等。2005年,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开始推进,不仅使招生录取工作更加便捷,而且加强了招生过程的公开性,优化了对招考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时,志愿填报形式由考前报志愿向考后估分报志愿及梯度志愿再向知分、知线报志愿及平行志愿的转变,使“每一分用到了极致”,从考生的立场来说,这一形式更加公平。
有关高考 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文章
在中国这样一个尤重人情关系、社会资源相对紧张的发展中大国,民众的公平忧患意识与渴望较许多国家的民众更为强烈。悠久的考试历史制造了中国社会至今浓郁不化的“考试情结”,以至于高考期间几乎成为“高考节”,民众对其他各种考试也越来越“趋之若鹜”,追究个中缘由,维护公平是一个原始且最重要的动......
2023-11-2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首创天下为公的人。孔子热情歌颂公天下的大同世界,而且认定大同世界是理想社会,并毕生为之奋斗。孔子无情地揭露家天下的罪恶,并指出家天下是战争的根源。孔子的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他的政治主张是天下为公。孔子无情地揭露了家天下的丑恶本质:家天下为一家一姓所私有,王位世袭,父传子,兄传弟,成为常法。孔子热情歌颂公天下,也热情歌颂了公天下的领导人五帝。......
2023-11-16
没有效率的公平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没有公平的效率是空中楼阁。(一)收入分配中的“马太效应”目前的岗位津贴制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
2023-11-29
均地分力,相地衰征,虽然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并且建立了公平机制,但是仍然没有彻底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所以一个社会仅有公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公益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所以管仲的“九惠之教”,效果是凝聚了民心,国家越来越有号召力了,齐桓公逐渐也尝到了甜头。按说齐桓公做了这件好事,管仲该高兴。齐桓公发的这道指令,无疑是有力的推动,使得“合独”的政策落实得更为彻底。管仲解决了公平问题,也保障了民众生活。......
2023-10-31
科举在考试录取上存在着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孰轻孰重这一千古难题。考试公平是指依据考试成绩公平录取考生,区域公平是通过区域配额来控制地区之间考中人数的悬殊差异;考试公平倚重考试结果,区域公平则偏重地域均衡。总体而言,科举录取从开始阶段单纯追求考试公平,逐渐演化为在注重考试公平的同时,兼顾到区域公平。这场争论既包含朝廷政治势力博弈的因素,也反映了科举录取的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矛盾。......
2023-11-26
1952年创建的高考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育制度之一。50余年的历史说明,高考是一项人们择善而从、倍加珍惜的公平选才制度。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尽管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选贤任能,但由于缺乏考量人才的客观依据,致使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受损。其改革过程中凸显的公平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参考。大陆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更彰显了公平因素的重要性。......
2023-11-26
公平责任是我国侵权法上的一大特色。校园足球伤害领域是否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或损失分担规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实践中往往由法官通过运用自由裁量权解决。公平责任原则的本来用意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如果不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将会造成极其不公正的后果,而由相关当事人分担损失的一种做法。然而,公平责任原则在校园足球伤害领域的司法适用日益常态化,既曲解了其本来用意,又造成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
2023-10-15
在合同形式上,我国著作权法可借鉴国外立法对合同内容进行一定细化和强制以保障作者的利益。在著作权专有许可合同中,权利种类、期限、地域范围和报酬应当予以规定。权利类型和利用方式约定不明确则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九条,并采取严格解释,阐述相关权利或利用方式未发生转让或许可而被擅用的后果。我国1990年的著作权法曾规定许可使用合同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0年,但在2001年修法时予以删除。......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