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改革已经试行十余年,且行且新、渐成共识,充分说明这是“大一统”高考中一项行得通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自主招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试点高校选拔优秀生源,而且在于对高考多元化与多样化改革探索的有力推进、在于对素质教育及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有效践行。目前,自主招生改革涉及的范围与数量还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其弘扬的理念与产生的影响积极而深远。下一步的自主招生改革应加大步伐、大胆尝试。......
2023-11-26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试验、探索更适宜的高考制度。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考试制度改革占据大半席位,招生改革则沦为附庸,随着考试改革的推进而进行适应性调整。纵观历次高考改革项目,文理分科、科目设定、内容变革、次数增减、计分变化、命题方式等皆属于考试制度改革范畴,报考资格、志愿填报方式、投档形式、加分制度等则属于招生改革范畴。不难发现,招生改革长期湮没于考试制度改革中,呈现出被动适应的特点。
第一,招生改革因考试内容的变更得以推进。比如,文理分科、科目设置、科目内容、科目组合的调整,改变了招生的标准。
第二,招生风气因维护考试公平而得以净化。如阳光高考工程的推行、自主选拔录取规模的缩减、综合评价录取推进速度的延缓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招生的形式公平。
第三,招生过程中的投机性因最大限度凸显考试分数的功用而得以减少。比如,平行志愿投档、知分知线报志愿等,都减少了招生录取中因考生估分失误、志愿“撞车”等非智力因素引发的高分低就甚至落榜现象。
可见,最近40年的招生改革停留于形式、程序及技术层面。事实上,考试与招生既是不同的环节,也是彼此独立的概念。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中的考试,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属于选拔性考试,实质在于考查、检验、甄别考生的能力;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属于终结性考试,旨在测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体来说,考试改革应致力于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而招生是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选拔考生的过程。这种“选拔”长期停留于“在大规模考生中识别出小部分优秀群体”的层面,以“向上流动”为特征。今后的招生改革应走向“考生能力与专业选择、职业发展的匹配”,以“学术型与职业型平行分流”为目标。(www.chuimin.cn)
在考试制度改革与招生改革之间,导致前者成为后者的推力、后者沦为前者的附庸,还有如下原因。
第一,“一元主义”“唯分数论”促进了考试招生一体化的形成,在这种逻辑下,作为中介的考试分数的功能被过分强调。实际上,考试分数只能呈现考生的学业水平、发挥有限的甄别功能,在选择适宜之才、挖掘考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考查其综合素养上却存在功能性漏洞。
第二,理论上,考试由专业机构组织、招生由高等学校承担,但实践上,二者长期为计划体制所困。在高等学校尚未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之前,自然无法推动自下而上的、代表高等学校意志的招生改革。考试改革成为招生改革的推动力,使招生既无法发挥本身应有的效能,也无法在改革中体现自身的意志。
有关高考 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文章
自主招生改革已经试行十余年,且行且新、渐成共识,充分说明这是“大一统”高考中一项行得通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自主招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试点高校选拔优秀生源,而且在于对高考多元化与多样化改革探索的有力推进、在于对素质教育及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有效践行。目前,自主招生改革涉及的范围与数量还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其弘扬的理念与产生的影响积极而深远。下一步的自主招生改革应加大步伐、大胆尝试。......
2023-11-26
1952年创建的高考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育制度之一。50余年的历史说明,高考是一项人们择善而从、倍加珍惜的公平选才制度。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尽管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选贤任能,但由于缺乏考量人才的客观依据,致使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受损。其改革过程中凸显的公平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参考。大陆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更彰显了公平因素的重要性。......
2023-11-26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没有什么话题能像考试一样引起各界如此广泛而深切的关注,尤其是决定着学子们能否进入高等学校以及进入怎样的高等学校的高考,更是中国社会生活中每年一出的“重头戏”,老百姓对高考期间出现的诸如“交通管制、警车专送、公交挪站、飞机改线”等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并自觉配合,高考改革因此成为社会焦点。......
2023-11-26
在科举时代,取士标准直接关系到考试录取的结果与考试制度的成效,同时也与公平攸关。取士标准的划分大体上有两个维度:主观与客观。主观的取士标准难以量化,对其把握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可能产生个体判断上的差异;客观的取士标准则可量化,便于进行刚性的衡量与取舍,不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士标准从主观的荐选走向客观的考选,且越来越刚性,是科举制度公平诉求的必然结果。......
2023-11-26
许多学校或教师担心开展研究性学习会降低高考成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此可见综合科目考试改革明显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理念,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教师的权威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并在活动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获得自身发展。......
2023-11-18
基于上述变化,自主招生改革的教育与社会影响逐渐显现与扩大。由于录取制度刚性,标准单一,高校基本上没有招生自主权,中学教学也因此陷入“片追”与应试教育的泥潭不能自拔。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推进素质教育,探索一种以统一考试为主、多元考试评价、多样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校招生制度,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但毋庸讳言,改革也出现不少问题,在公平、诚信、自主考试的科学性、成本与效益、应试倾向等方面都受到不少质疑。......
2023-11-26
592年,苏我马子拥立外甥女即位,即推古女王。在圣德太子摄政的30年间,推古朝正式采用了“天皇”一词代替以前“大王”的称号,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圣德太子摄政时,建都于奈良盆地南部的飞鸟城,因而被称为“飞鸟文化”。......
2024-01-20
可喜的是,高考“一统江湖”的霸主地位,近年来开始被撼动,高考改革的多样化特征逐渐显现。在这种境况下进行高职院校单考单招改革,无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可为当下现代教育制度体系中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分类考试改革探索积累有益经验。如今,深化高职单考单招改革不仅已成共识,而且蓬勃展开。为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教育部于2014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