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女儿学会拒绝自杀游戏

女儿学会拒绝自杀游戏

【摘要】:网络上的“自杀游戏”被称为网络精神强制,利用很多青少年的好奇心或者轻生意念,形成了一整套类似于邪教或传销的“洗脑机制”,让诸多青少年相互感染。“自杀游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控制青少年首先是心理控制。“自杀游戏”假借“游戏”“挑战”或“赌博”的名义,刻意在社交网站上将其包装为集趣味性、刺激性以及神秘性于一体的“游戏”,从而弱化了“教唆自杀”的根本目的。

网络上的“自杀游戏”被称为网络精神强制,利用很多青少年好奇心或者轻生意念,形成了一整套类似于邪教或传销的“洗脑机制”,让诸多青少年相互感染。这些游戏通过不断地改变参与游戏的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并对其灌输怪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通过降低其思考判断力,让青少年做出类似自杀的举动,其危害不可估量。

“自杀游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控制青少年

首先是心理控制。“自杀游戏”假借“游戏”“挑战”或“赌博”的名义,刻意在社交网站上将其包装为集趣味性、刺激性以及神秘性于一体的“游戏”,从而弱化了“教唆自杀”的根本目的。通过语言对各类神秘、未知现象的包装和渲染,让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青少年被诱骗其中。

其次是行为控制。“自杀游戏”通过打乱参与者的作息周期、剥夺睡眠、限制活动范围等,强化了“主人”(游戏中“导师”的角色)的威严感,使得参与者必须对其言听计从,摧毁参与者本身的独立人格,使之在长期的机械性行为中丧失了自我约束力,在刺激、恐慌的心理之下,把自己当作任人宰割的羔羊。

最后是信息控制。“自杀游戏”大多强调封闭信息交流,控制参与者能够接收的信息来源,不断渲染和夸大死亡的未知性,使之无法接触到正面信息,进而产生悲观、消极和厌世的情绪,内心将变得黑暗而无力。在封闭的环境之中,参与者的心态容易变得疯狂而暴戾,丧失了本身的心理戒备、正常认知和自我保护。

女孩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安全上网,拒绝接触这类游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安全上网呢?

首先,要学会甄别网站

①山寨类、钓鱼类网站大多制作粗糙,提供虚假服务热线,包括公司地址、公司联系方式等内容的相关页面无法打开,或者页面上存在明显错误。

②检查该网站有没有公布详细的经营地址和电话号码。

③友情链接。一个正规的网站都有和其他网站的友情链接交换,可以通过查看它们的友情链接来分辨网站的可靠性,如果友情链接的网站权威性和知名度很高的话,说明这个网站比较安全。

④支付方式。正规的代理商均会采用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或网上银行进行交易,而不会要求消费者直接汇款。(www.chuimin.cn)

⑤客户投诉渠道。正规的网站都设有客服投诉渠道,包括热线电话、QQ、论坛等各种不同的形式,用于解答消费者的各种问题。

其次,不能沉迷于网络

①沉迷网络会导致意志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里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②沉迷网络会导致“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待在电脑前,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还受到辐射,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③沉迷网络会导致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品性,特别是网络上的暴力、色情、欺诈等事件,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④沉迷网络会导致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封闭,从而给自杀类游戏找上门来提供了一些可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