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整体性及其重建: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整体性及其重建:推动社会进步

【摘要】:现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体健全人格的实现,而并非个体对工具化、政治化、功利化、权威化的服从。同时,对一个健全的社会而言,大学的引领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这只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短暂繁荣。理想的大学不会依附于社会、屈从于某些利益集团,它应是一盏唤醒人们才智的明灯,它会孕育通才,从而使社会发展向新的境界迈进。为此,大学功能整体性的价值得以实现,将有助于社会追求并靠近更美好的理想生活,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人文精神体现的是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和关切,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传承和理解,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对社会发展的关怀和责任,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关怀。从知名企业员工的连环跳、硕士研究生暴打父母、大学生打死清洁工等社会问题来看,正是由于人的精神生活极度贫乏,人的理智与情感、心灵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知识与智慧产生了严重分裂的结果。如果社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意义,必将导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在一个物欲膨胀的环境里,社会必然不打自垮。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得以成为社会的人,需要大学提升人性、超越社会现实需求、扮演引导社会发展的牵引性动力系统的角色。现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体健全人格的实现,而并非个体对工具化、政治化、功利化、权威化的服从。同时,对一个健全的社会而言,大学的引领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大学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的发展已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从历史发展来看,理性、人文、科学相互交织、此消彼长,对不同时期的大学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大学对政治、经济等发展的作用。在过去这些年,大学对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以及国防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只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短暂繁荣。从长远来看,尽管目前我们的GDP上去了,但是科学技术水平尚有差距,特别是发展很不平衡,比如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化问题、农转非问题、西部问题、环境问题等,还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去解决。

现代社会是纽曼所说的村庄,还是弗莱克斯纳心目中的一个由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抑或是克尔所说的五光十色的大城市?无论是什么,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它必然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浅层次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深层需要。在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社会,大学必须通过通才的培养,以人性的完善和人的价值实现为主题,达到推动社会发展之目的。理想的大学不会依附于社会、屈从于某些利益集团,它应是一盏唤醒人们才智的明灯,它会孕育通才,从而使社会发展向新的境界迈进。

今天的大学,更要坚守古典大学的人才培养传统,重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对人的心智、理智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如果大学继续坚持重技术轻文化、重专才轻通才的功利取向,社会发展的短暂繁荣定会转瞬即逝,社会发展过程中复杂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难题等将无人能解决,这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科技、国家安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现代大学往往成为现存社会秩序的一种有效制衡力量,大学功能整体性被割裂必然会培养出只有技术没有文化、只有专业没有教养的人,继而在这样的人才与社会融入的过程中持续产生摩擦与冲突。为此,大学功能整体性的价值得以实现,将有助于社会追求并靠近更美好的理想生活,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注释】

[1]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第五版[M].高铦,高戈,汐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2]威廉·T.戴利.教学与学术成就:调整美国高等教育以适应于困难时期[J].李仕法,译.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2):125-128.

[3]黄达人.大学的声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57-270.

[4]新浪-中青调查:你觉得中国的大学办得成功吗[EB/OL].新浪网—新浪校园,2005-08-17.

[5]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9.

[6]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69.

[7]Carnegie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The purpos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3:65-66.

[8]KERR C.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1:58-59.

[9]王洪才.论当代高等学校的五大职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3(6):6-9.

[10]徐辉.试析现代高等学校的六项基本职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3(4):16-18.

[11]颜丙峰.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功能的重新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61-66.

[12]罗永忠.也谈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兼与徐辉、邓耀彩同志商榷[J].高等教育研究,1995(5):71-76.

[13]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第五版[M].高铦,高戈,汐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14]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68.

[15]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3.(www.chuimin.cn)

[16]李盛兵.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0(4):108-111.

[17]朱国仁.高等学校职能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323-325.

[18]郭建如.从大学与校办企业关系的演变看大学的社会型塑:体系再生产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47-53.

[19]何齐宗.当代学校教育若干弊端评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93-97.

[20]金观涛.整体的哲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23.

[2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0.

[2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81.

[23]张斌贤,王晨.大学“理念”考辨:兼论大学“理想”与大学“观念”[J].江苏高教,2005(2):6-9.

[24]潘懋元.高等教育:历史、现实与未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7.

[25]潘艺林.论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64.

[26]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12.

[27]眭依凡.理性捍卫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9.

[28]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29]张国强.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31.

[30]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0.

[31]安东尼·史密斯,弗兰克·韦伯斯特.后现代大学来临?[M].侯定凯,赵叶珠,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9-170.

[32]安东尼·史密斯,弗兰克·韦伯斯特.后现代大学来临?[M].侯定凯,赵叶珠,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3.

[3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课题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4.

[34]施晓光.美国大学思想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