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国大学教育在结构、质量、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大学通过教学育人、通过科研育人、通过文化传承创新育人、通过社会服务育人,这是大学功能与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功能的本质区别。而在科研院所,育人“育”的就只是科研人员自身。人才培养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因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人的活动。......
2023-11-26
大学的使命是传授知识、传承文化,把人才培养贯穿于大学发展组织的始终,推动社会进步。为此,大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其中,教师的晋升、学生的培养体制和学术评价体系是最重要的方面。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培养人才的场所,其主体价值维系在学者和教师身上,他们的物质与精神待遇又同其职称等级紧密相连,以至于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应运而生。教师职称评审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看学术研究水平、研究潜力的大小和研究成果的多少,而不是看教师是不是能够创造新知识、对人才培养做出独特的贡献。在教师职称晋升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够格?的确,科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如果不搞研究,实质上是对教育的贬低。纯粹的教书匠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旦一个人当了大学教师,就可以工作到退休。有的人选择在大学当教师,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学术研究,而是因为在这里工作有寒暑假,工资待遇还不错,孩子可以免费上附幼、附小和附中。这样的教师是缺乏创新知识的能力的,更谈不上对大学这个神圣的学术殿堂做出贡献。
大学的内部治理制度不能脱离实际,必须遵循大学存在的内外部规律。教师晋升中有明确的规定,发表一篇文章打多少分,一个项目多少分,致使部分教师为了发文章而写文章,为了完成文章数量而拼拼凑凑,根本谈不上创新,有的甚至道德越轨走上学术不端之路,没有任何的学术尊严。在当前职称晋升体制下,学术界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其中有两个问题不能不思考:如果一位教师发了50篇文章,都是东拼西凑的,没有1个自己的观点;另外一位教师只发了2篇文章,却有5个新观点,数量指标在此处的价值何在?大学本应坚持学术第一,但现在的部分大学并非如此。所谓学术第一,就是把包括晋升之内的所有考核工作都放在学术后面。就广义的学术成就而言,它包含人才培养。实际上,大学的管理者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为教师创造研究条件和解决实际困难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的好奇心得以持续,为他们的人才培养提供土壤和新鲜空气,让每一棵小树苗都能茁壮成长。
在大学的价值观方面,人们的行为往往被其思想观念支配,因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无不与人的观念有关。社会变革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大学功能的发挥同样需要大学观念上的转变。我国大学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学观念上的问题相关。我国的大学,从“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读书无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专政的对象”,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一系列的转变,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大学本质、功能与属性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端正了人们的认识。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大学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大学”的观念把大学是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否培养出了能够满足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衡量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我们知道,如果大学为迎合社会发展所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出现重才轻人、重应用专业轻基础专业、重数量轻质量等人才异化现象。忽视人才培养这一本体功能,必然扼杀大学的活力。
在大学的发展观方面,大学的发展观是对大学发展的价值选择,它对大学功能的内涵、分配及实现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发展规模、速度与数量的追求重于对结构、效益与质量的追求,多存在着一种“重当前功利、轻长远效益”的现象。大学在总结发展成绩或制定发展规划时,听见的都是一系列数据,强调的都是数量如何增加、规模如何扩大等,而对质量如何提高、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往往是一语带过。同时,在大学的发展观方面,重视统一性或一致化而忽视复杂性或多样性,大学似乎都在追求共同的目标——高、大、全,使大学之间只有差别没有个性。对大学的活动复杂性、成员复杂性、结构复杂性、环境复杂性完全置之不顾,大学功能整体性功效也就无法发挥。
在大学质量观方面,大学质量观是通过相关标准来评价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大学质量的效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片面地强调知识观,从而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其具体表现为把知识看成既成的、固定不变的、封闭的东西,直接导致在知识领域重书本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的不良结果。在知识方法论上,综合重于分析,演绎重于归纳,这种观点反映到人才培养上,就表现为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独立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大学质量观对大学功能的影响是相当全面、深刻的。基于此,我们认为,确立积极的、开放的、多样化且富有创造性的大学质量观,既是促进我国大学功能充分而有效地实现之所需,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质量的必然要求。(www.chuimin.cn)
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什么样的人,在近年的大学教育中逐渐被抽象化、模糊化。大学的人才观直接影响大学培养目标的确立、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等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因此,大学教育过程即人才培养过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不少人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偏狭地理解为教学过程,进而用教学或传授知识来表述大学培养专业人才。一方面,对大学生的素质理解比较偏狭,常常陷入通才与专才的争论;另一方面,过于强调一致性,而忽略了人才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培养。
大学的培养体制还不健全。一直以来,大学被主管部门管得很细、很严,从入学考试、课程设置到论文答辩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无论什么专业,外语只要差一分就会被强行拒斥在入学资格之外。前些年被媒体普遍报道过38岁的蔡伟,在三名教授的联名推荐下敲开了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大门,这是一个特例,但这绝不该成为一则新闻。博士培养的目的就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官博”和“商博”时间最不自由,怎么会有时间研究学问?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又怎么实现呢?在某些大学里,一个导师带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博士生,这样怎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此同时,现在很多大学都有对博士阶段的硬性指标要求,如要发多少篇核心期刊的论文。读博士是几年磨一剑,全心全意写好一篇博士论文重要,还是去应对培养管理中某些方面格式化、官僚化的要求重要?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再就是在培养管理中某些方面格式化。当前的大学,由于内部各种体制弊端,既打乱了大学内部各组织结构的平衡,也制约了大学功能整体性的发挥。这样的现状,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从内部看,目前我国的大学五脏俱全,一所大学应具备的元素和条件一样也不少,书记、校长、处长、教授、博士、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等,拥有大学所特有的一切标签。但当前的大学,由于内部各种体制弊端,既打乱了大学内部各组织结构的平衡,更制约了大学功能整体性的实现。
有关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及其重建的文章
然而,我国大学教育在结构、质量、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大学通过教学育人、通过科研育人、通过文化传承创新育人、通过社会服务育人,这是大学功能与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功能的本质区别。而在科研院所,育人“育”的就只是科研人员自身。人才培养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因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人的活动。......
2023-11-26
实际上,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整体目标也只有一个,真正的权力中心也只有一个,传统大学和现代大学的区别在于两者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学功能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这四大功能在大学内部相互协调与协作,共同促进大学的发展。多元化巨型大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体,其功能错位、功能失调的现象已无法避免。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同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一起作为大学的衍生功能,是对人才培养这一本体功能的必要补充。......
2023-11-26
克尔认为,古典大学理念已经过时,真正的现代大学应该是“多元化巨型大学”。古典大学专注于功能的单一性。克尔反对把大学功能过于简单化,为大学功能提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克尔颠覆、粉碎了的古典大学的理想,对现代大学的理想进行了重塑。然而,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其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承担的功能是有限的。......
2023-11-26
大学教育、课程设置要有弹性,不能太死板。在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各院系的课程设置中,极少有导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为内容的课程,这是中西方文科专业类、通识类课程设置上的最大的区别。[3]而国内素质教育课程,乃至文科基础、专业课程仍流于一般概论原理或通专史,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或貌似严整实为拼凑的体系。至少应有一部分课程是原典教学。......
2023-07-25
(一)多元功能产生的社会背景多元化大学肇始的根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55]由上述可见,尽管在古希腊时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但当时的相关教育机构,已有多元化功能教育理念的萌芽。大学的重生,在德国得以实现。各国大学在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达成了一种不大可能的共识。美国的大学对社会服务的密切关注,最终导致多元大学的出现。......
2023-11-26
新式学堂在顺应西学东渐潮流的同时,也为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和大学功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3]蔡元培的大学思想恢宏精深,让当时的北京大学名师云集、生机盎然,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大学功能的发展。[24]这种观点,代表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关于大学功能的一种普遍认识,也促使中国的大学教育向前发展。......
2023-11-26
可见,大学功能的演变同社会发展需求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要摆脱这一困惑的唯一途径就是大学回应社会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大学变革迫在眉睫。“为了生存并产生影响,大学的政治和功能必须适应周围人民的需要。”[64]由此可见,考察一定时期大学功能的历史演变,必须把握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现实。......
2023-11-26
学术界一般认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于中世纪后期的欧洲,由于城市的复兴、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大学,是西方大学的真正起点。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时代特点。行会是中世纪欧洲最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组织,是城市活动的基本单元。中世纪大学的基本功能确定为人才培养,它所散发的真理之光照亮了社会前行的方向,其精神薪火相传、源远流长。文、法、神、医是中世纪大学的典型学科结构。......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