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整体目标也只有一个,真正的权力中心也只有一个,传统大学和现代大学的区别在于两者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学功能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这四大功能在大学内部相互协调与协作,共同促进大学的发展。多元化巨型大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体,其功能错位、功能失调的现象已无法避免。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同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一起作为大学的衍生功能,是对人才培养这一本体功能的必要补充。......
2023-11-26
为什么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近现代大学产生的直接源头在中世纪的欧洲呢?一方面,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已初步形成了保护并尊重学术自由的理念,同时把这种理念付诸管理实践和制度设计,体现出它世界精神和超国界的性格。它们有共同的语言(拉丁语)、宗教(基督教),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地云游四方,这种传统传承至今。“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大学被赋予某些权力,诸如管理上的自主权、确定和实施课程与研究目的的权力,以及授予被广泛认可的学问的权力,它是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皇统治的欧洲——的创造物。……由此,大学形成了一种学术精英群体,其精神气质基于欧洲的共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所有国界。”[1]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建立了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学院(一般有神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课程、考试、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等共同组成的大学教育体系,其基本范式至今依然是近现代大学的核心范式。
西罗马帝国崩塌后,欧洲地区进入所谓的黑暗时代。在中世纪早期,西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城市破败不堪,早已失去经济中心的地位,仅仅成为封建诸侯、教会主教统治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在整个漫长的中世纪,虽然帝国体系四分五裂,但是社会秩序仍然靠着各地区的政治势力与教会权威勉强维持着,尤其是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令规章多数仍被遵循。10—1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普遍增长,城市开始复兴。城市的产生,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也为丰富人们的知识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国中世纪史学家汤普逊(Thompson)说:“也许在中世纪文明中对于人类没有什么比城市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了。”[2]城市的发展,还衍生了知识阶层,如雅克·勒戈夫(Jacques Le Goff)指出:“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在城市商业和工业(说得谦逊一点儿是手工业)共同走向繁荣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们在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城市里安家落户。”[3]城市兴起后,商贾新兴势力组织的“基尔特”(Guild)行会,能够保护自身的权益并联合起来应对封建势力的侵犯或防止外来竞争。基尔特会社为最初大学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上的参照。
11世纪末开始,由于受到政治、经济与宗教等多种利益的驱动,西欧封建统治阶级发动了对地中海东岸各国的侵略战争,缓和国内社会与阶级之间的矛盾,扩大势力并掠夺财富。战争的后果是给东西方的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然一定程度上使东西方文化与经济得以交流,使一直以来就不甘苦守宫廷生活的骑士走出他们的生活圈而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对东方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另眼相看。当时古代希腊文化被拜占庭和阿拉伯人保存着,他们把这种文化又带回欧洲,中亚、西班牙和北非都有其商业活动。阿拉伯的医学、思想、星象及建筑都有相当的水准,知识的实用价值重新点燃了西欧地区学者对学识研究的热忱,极大地提升并刺激了欧洲的文化发展水平。“西方人的精神生活,由于十字军在东征过程中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而活跃起来。”[4]同时,这场战争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知识基础。(www.chuimin.cn)
中世纪的大学是西欧社会发展的产物。大学是中世纪复兴不可避免的结果,那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产生于欧洲12世纪的大学具有不同的根源,它们的产生是为了从不同的方面来满足正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和社会对各种职业的需要。”[5]大学的起源同中世纪的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如佛罗斯特(Frost)说:“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职业训练。时代需要一批经过很好训练的人,大学热心接受这个挑战。法律、医药、神学和文艺等都是需要有能力的和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而大学正是提供这种经过很多训练的人的地方。”[6]因此,中世纪社会的发展是大学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有关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及其重建的文章
实际上,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整体目标也只有一个,真正的权力中心也只有一个,传统大学和现代大学的区别在于两者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学功能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这四大功能在大学内部相互协调与协作,共同促进大学的发展。多元化巨型大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体,其功能错位、功能失调的现象已无法避免。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同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一起作为大学的衍生功能,是对人才培养这一本体功能的必要补充。......
2023-11-26
大学必须根植教育,魂系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学,有生命力的大学。立于大学生命的基点,本丛书意在从大学思想和制度的维度,探索大学延绵800余年至今不衰的历史之谜与发展之路。思想与制度构成了大学的灵与肉,互为偎依。道以为制,制以为新,这是大学的肌体。文以载道,育人为先,这是大学的生命,中国大学的生命。......
2023-11-26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工作的成绩,恢复整顿了大学教育秩序,不仅迎来了大学发展的春天,而且促使了中国大学功能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改革生机勃勃,百花争艳,中国大学发展与时俱进,成就斐然。这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为当代中国大学功能的拓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后,冯之浚、刘树范、胡建华、聂海清等学者展开了大学功能的探讨。......
2023-11-26
可见,大学功能的演变同社会发展需求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要摆脱这一困惑的唯一途径就是大学回应社会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大学变革迫在眉睫。“为了生存并产生影响,大学的政治和功能必须适应周围人民的需要。”[64]由此可见,考察一定时期大学功能的历史演变,必须把握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现实。......
2023-11-26
[22]对于很长时间一直承担培养精英人才的西方大学来说,“金字塔”或许是对大学的一种最生动而形象的表达。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产生后,现代西方大学已走出“金字塔”进入社会。整体的性质与规律是由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体现的,各组成要素孤立的特征与活动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
2023-11-26
在对大学功能整体性所进行的研究中,结构主义无疑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事到如今,各自为政的趋势已比较明显,这对大学功能的整体性研究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具体而言,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这三种理论范式对我们研究大学功能整体性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2023-11-26
时至今日,优化大学治理的路径,不是为了去行政化而进行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使命,履行大学的责任。大学治理的过程是调整大学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过程,涉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的分配和关系的重构,因此选择治理的路径尤为重要。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大学自治就是大学学术性特征的前提和保障。......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