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整体目标也只有一个,真正的权力中心也只有一个,传统大学和现代大学的区别在于两者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学功能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这四大功能在大学内部相互协调与协作,共同促进大学的发展。多元化巨型大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体,其功能错位、功能失调的现象已无法避免。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同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一起作为大学的衍生功能,是对人才培养这一本体功能的必要补充。......
2023-11-26
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这几种理论模式在基于对整体性、系统性强调的基础上对对象的功能进行研究,重视功能与结构、功能与系统的相互关系,这一理论旨趣非常切合于对大学功能整体性问题的研究,因此成为笔者研究大学功能整体性问题的理论基础。
首先,就结构主义而言,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思潮,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革命,在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结构主义也与此共变化、同成长,它的意义在于冲破传统概念和方法的枷锁,同现代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后,带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对大学功能整体性所进行的研究中,结构主义无疑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对大学功能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大学功能整体性的关注极其有限,尚未有学者从结构主义这一视角对大学功能整体性予以全面把握。大学功能从中世纪大学的单一功能演化为现代大学的多元功能。在对大学功能类型的区别研究中:有的学者持单功能观、有的学者持双功能观、有的学者持三功能观、有的学者持四功能观、有的学者持五功能观、有的学者持六功能观,一直到大学的多功能观的出现。事到如今,各自为政的趋势已比较明显,这对大学功能的整体性研究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机构的大学,有限性是其存在的重要特点。这样一来,并非社会对大学的所有要求都合理,也并非大学现存的机制与功能都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大学功能所体现的是“大学能做什么”的问题,“大学能做什么”必然依赖于“大学是什么”(即大学的本质),对大学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对大学功能的不同理解。这些都迫切需要从结构主义视角对大学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
其次,就功能主义而言,上面谈到功能主义已渗入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其学术观点对教育社会学的影响特别大。谢维和教授认为:“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起源于迪尔凯姆的著作,他是第一个考察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家。”[56]迪尔凯姆主要探讨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国家的关系,道德教育以及教育中的冲突问题。在《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一书中,迪尔凯姆提出:“每一个社会的教育都与社会价值和目标一致,教育的功能在于对年轻一代进行系统的社会化。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教育的使命和功能是在日益分化和异质化的社会中创造和维持团结一致。同时,他还看到了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其中必然包含的自我利益的冲突以及教育和国家之间的冲突。”[57]
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功能主义思想也有很大影响。对高等教育功能进行诸如:“个体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或社会化功能、社会选拔功能、社会分配功能等功能分析;在高等教育研究中运用‘社会学分析’来应用和体现功能论思想;有的甚至直接将功能理论作为分析高等教育具体问题的理论武器。”[58]张德祥、周润智在《高等教育社会学》中研究视角的组成部分包括结构、过程、均衡。侯定凯在其专著《高等教育社会学》中更是直接指出:“从学科建构角度看,结构功能主义似乎更能为我们分析高等教育活动提供便捷途径。”[59]此外,在潘懋元、赵文华、徐小洲、钱民辉等人的高等教育著作中也体现了许多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
与功能主义理论家一样,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家也有对教育的精深研究,帕森斯对学校班级体系的研究被视为结构功能分析的典范。他认为:“学校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培养个人承担未来角色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以及发展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角色表现的责任感,这也是迪尔凯姆的社会化功能,但这只是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此外学校的主要功能还有选择功能。这是他对迪尔凯姆教育功能思想的发展。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分工日趋细密化,为社会选择合格人才的责任便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肩上,学校在塑造未来职业角色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依其性格、成就进行分化、筛选,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社会化属于学校的内功能,选择是其对外的功能,二者都是现代社会所不可缺的。”[60]
在高等教育理论领域,结构功能主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理论范式。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家伯顿·克拉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承塞兹尼克、里普塞特等人,他们创立了功能分析的新领域。而塞兹尼克的老师是结构功能主义的著名代表默顿,因此克拉克也深受默顿思想的影响,其中比较明显的体现之一就是他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被人们看作是联系松散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明显例子,该系统的模糊性来自软技术、分裂的工作、进进出出的参与者以及模糊的目标。”[61]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复杂的场,存在其中的各个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着不间断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活动,系统的特性取决于其组成部分或各种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结合模式。这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克拉克运用迪尔凯姆的劳动分工理论——不同团体会为保护自身而相互承认对方的利益,解释了冲突的解决之道,即可以通过专业细分的办法来避免冲突和可能发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他把学科分化与专业分化论证为系统持续增长的复杂性源泉,这种源泉为现代大学发挥其复杂的社会功能超过任何别的因素。
结构主义、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作为重要的理论范式在高等教育理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为其后的冲突理论、交换理论、解释理论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理论依据,它们依然有其生命力。但由于它们在唯意志论和目的论的解释方式、只强调社会整合而忽视社会冲突的理论视角等方面受到的批判,我们在借鉴这些理论范式进行大学功能研究时可以更加全面地加以探寻。具体而言,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这三种理论范式对我们研究大学功能整体性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第一,结构主义理论范式强调事物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在结构上各不相同而在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具体部分组成的,同时这个整体又是一个自动平衡的大系统,大系统内各子系统、各具体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使社会始终趋于和谐与均衡。大学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功能的实现必然与社会其他系统密切相关,大学功能整体性的割裂与功能错位必然危及社会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学功能整体性的构建必然不能离开大学内部各系统和社会其他系统的支持与配合。
第二,功能主义理论范式对平衡、分化、整合的强调,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角度展开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研究,认为整个社会系统或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应相互和谐,才能使整个社会趋于平衡。而分化是现代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说明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而在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系统中,分化必然出现因此,整合对维护社会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对大学功能的分析,除了看到其具体功能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其功能的整体性;既研究大学的具体功能,又重视大学功能的整体性,注重大学功能整体系统内部的分化、整合、平衡,以确保大学功能得以实现。
第三,结构功能主义把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作为自己的追求,以社会整体的一致性以及在一致性基础上取得的整个社会系统的均衡与和谐作为理论的落脚点。结构功能主义为我们理解社会现实提供了一种分析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研究大学功能、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大学功能整体性的构建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借鉴,对本书研究方法和分析维度的选择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四,日本学者青井和夫认为应把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范式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用。因为结构要件同功能要件之间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这种分析方法还不能达到供人实际应用的程度。实际上,我们对以上三个理论范式的借鉴最主要的在于方法论层面,而非具体步骤。
当然,近来也有学者对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提出质疑。如展立新认为:“一些信奉结构功能主义的高等教育学者仅将高等教育系统看作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缩影,为维护社会系统稳定而提供功能性服务,高等教育的分支系统同样也不过是为高等教育系统的稳定提供功能性服务。”[62]这种观点不免显得有些狭隘。同时,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事实上包含着对社会整体系统某种目的论的预设,因此,它们也具有保守主义的性质。由此,我们在借鉴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任何范式大多只能起到一个理论参考的作用,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言:“这样建立起来的规律的确能够发挥某种类似词典的作用,但也仅此而已。”[63]
【注释】
[1]KOLAK D.Lovers of Wisdom: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with Integrated Readings[M].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0.
[2]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4.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796.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4.
[5]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32.
[6]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6.
[7]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94.
[8]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6.
[9]德·朗特里.西方教育词典[M].陈建平,杨立义,杨寿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24.
[10]单鹰.高等教育原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19.
[11]宋恩荣,章咸.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49)[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402.
[12]宋恩荣,章咸.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49)[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402.
[13]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
[14]刘宝存.守望大学的精神家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50-60.
[15]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54.
[1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508.
[17]新思维英汉词典编写委员会.新思维英汉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04-405.
[18]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11.
[19]罗伯特·金·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何凡兴,李卫红,王丽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04-105.
[20]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M].严立贤,陈婴婴,杨栋梁,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155.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682.
[22]KERR C.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Albany,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1:47.
[23]朱国仁.高等学校职能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44.
[24]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33.
[25]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43.
[26]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4.(www.chuimin.cn)
[27]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2.
[28]詹姆斯·A.柏金斯.大学的嬗变[M].张建邦,等译.台北:惊声文物供应公司,1970:9.
[29]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4.
[30]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9.
[31]阿尔巴赫,伯巴尔,冈普奥特.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M].杨耕,周作宇,主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8.
[32]聂海清.浅谈高等学校的职能[J].江苏高教,1989(1):26-27.
[33]张阳,罗承选.大学第四功能之辨[J].高教探索,2009(1):14-17.
[34]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01.
[35]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
[36]朱晓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嬗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0(4):1-5.
[37]李青宜.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66.
[38]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3.
[39]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8.
[40]FERDINAND 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New York:McGraw-Hill,1966.
[41]埃德蒙·利奇.列维-斯特劳斯[M].王庆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2-3.
[42]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4.
[43]戴本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4.
[4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60.
[45]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8.
[46]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43.
[4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
[48]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M].石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45.
[49]SPENCER H.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M].New York:Appleton,1896.
[50]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3-25.
[51]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6.
[52]罗伯特·金·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林聚任,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80-90.
[53]罗伯特·金·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何凡兴,李卫红,王丽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36-143.
[54]罗伯特·金·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何凡兴,李卫红,王丽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38-139.
[55]丹尼尔·贝尔.当代西方社会科学[M].范岱年,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126,130.
[56]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5.
[57]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23.
[58]王树生.大学的功能与价值关怀的剥离:一种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1-126.
[59]侯定凯.高等教育社会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60]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06-529.
[61]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徐辉,殷企平,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2.
[62]展立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及其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66-74.
[63]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韩水法,莫西,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6.
有关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及其重建的文章
实际上,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整体目标也只有一个,真正的权力中心也只有一个,传统大学和现代大学的区别在于两者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学功能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这四大功能在大学内部相互协调与协作,共同促进大学的发展。多元化巨型大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体,其功能错位、功能失调的现象已无法避免。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同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一起作为大学的衍生功能,是对人才培养这一本体功能的必要补充。......
2023-11-26
大学必须根植教育,魂系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学,有生命力的大学。立于大学生命的基点,本丛书意在从大学思想和制度的维度,探索大学延绵800余年至今不衰的历史之谜与发展之路。思想与制度构成了大学的灵与肉,互为偎依。道以为制,制以为新,这是大学的肌体。文以载道,育人为先,这是大学的生命,中国大学的生命。......
2023-11-26
[22]对于很长时间一直承担培养精英人才的西方大学来说,“金字塔”或许是对大学的一种最生动而形象的表达。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产生后,现代西方大学已走出“金字塔”进入社会。整体的性质与规律是由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体现的,各组成要素孤立的特征与活动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
2023-11-26
一方面,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已初步形成了保护并尊重学术自由的理念,同时把这种理念付诸管理实践和制度设计,体现出它世界精神和超国界的性格。西罗马帝国崩塌后,欧洲地区进入所谓的黑暗时代。基尔特会社为最初大学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上的参照。中世纪的大学是西欧社会发展的产物。“产生于欧洲12世纪的大学具有不同的根源,它们的产生是为了从不同的方面来满足正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和社会对各种职业的需要。”......
2023-11-26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工作的成绩,恢复整顿了大学教育秩序,不仅迎来了大学发展的春天,而且促使了中国大学功能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改革生机勃勃,百花争艳,中国大学发展与时俱进,成就斐然。这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为当代中国大学功能的拓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后,冯之浚、刘树范、胡建华、聂海清等学者展开了大学功能的探讨。......
2023-11-26
时至今日,优化大学治理的路径,不是为了去行政化而进行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使命,履行大学的责任。大学治理的过程是调整大学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过程,涉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的分配和关系的重构,因此选择治理的路径尤为重要。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大学自治就是大学学术性特征的前提和保障。......
2023-11-26
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目的混乱,使其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泥潭,大学原本赖以存在的价值渐渐衰退。为此,大学务必将大学功能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使大学目的得以实现,从而促进大学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