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的整体性及重建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的整体性及重建

【摘要】: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看作是由一定结构和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所构成的整体,构成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是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的,它们对整个社会整体发挥功能。伴随着帕森斯理论的崛起,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很快风靡学界。(三)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结构功能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无疑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帕森斯的贡献在于,他使结构功能主义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系统理论。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内涵

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结构功能主义主张用功能来认识分析世界,从结构与功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深入分析并广泛探讨关于社会系统中存在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而使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看作是由一定结构和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所构成的整体,构成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是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的,它们对整个社会整体发挥功能。社会整体始终以平衡的状态存在,各组成部分发生变化后仍会趋于新的平衡是靠社会整体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与整合来实现的。

(二)结构功能主义产生的背景

结构功能主义兴起于1945年后的现代西方社会,它是在以往有关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尽管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具有不同的系谱而且相互区别,但它们又是相关联的,如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分析方式的最重要的方法论特征是相容的,两者都支持整体性理论,都认为社会学的目的在于探究有目的的行动的意识层面的深层实在,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正是从它们那里分别获取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目的是为日益分崩离析的社会寻找统一性的基础。尽管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首先提出并使用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且拉德克里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分别提出的功能普遍性假设、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和功能统一性假设为结构功能主义三大假设奠定了基础,但对结构功能主义含义的正式界定则是在1945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完成的。伴随着帕森斯理论的崛起,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很快风靡学界。

(三)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结构功能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无疑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帕森斯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早年就读于安默斯特学院,先主修哲学和生物学后又转修社会科学。他后来又曾留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在那里认识了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并受他的“社会制度之起源乃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上的需求理论”的影响。后来他留学德国,深受韦伯的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其后他一直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到退休。帕森斯的贡献在于,他使结构功能主义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系统理论。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一书为他的结构功能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他在《社会系统》(1951)、《现代社会体系》(1971)这两本著作中,又详细阐明了他对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本书将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中所涉及的主要概念与基本思想概括为如下几个层面。

其一,帕森斯在其早期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中就已确立了把社会秩序作为他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确立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趋向。他假定每个社会中都存在着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社会秩序恰巧来自人们对这种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的认识,价值观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如西方社会里的宗教就代表着一类价值观念,它提出人们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用观念来指引,依托社会结构(角色、组织和制度)实现社会的价值和目标。

其二,在帕森斯晚期的著作中,他重点研究并发展了社会系统论。任何社会系统在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过程中,都可以被分化成四个子系统:它们是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法律子系统与亲属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用于满足目标实现的功能,它为整个社会设置目标,并配置资源帮助其实现目标。经济子系统用于满足环境适应的功能,将如何从外部环境获取资源与如何分配给社会成员作为其重要的关注点。法律子系统用于满足执行社会的整合功能以保障整个社会的团结和整合。亲属子系统用于满足执行模式维持的功能,用以保障社会价值观的稳定与传递。总而言之,帕森斯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切必要生存功能的社会系统,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组合。在社会系统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的。与此同时,他把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看作是由四种功能共同构成的整体。第一,适应功能(Adaptation),即系统必须适应环境并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用以维持系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目标实现功能(Goal attainment),即系统必须要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及目标的主次之别,同时也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手段。第三,整合功能(Integration),即系统必须要协调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维持一定的和谐。第四,模式维持功能(Latence),即系统必须使各环节具有动力与动机,并按照相应的规范与秩序参与系统内部的动态发展过程,以维护原模式的存在。政治制度、经济组织、法律制度与家庭和教育制度共同构成社会这个大系统。系统的运行状态稳定与否,不但取决于其是否满足子系统对一般功能的需求,同时还取决于各系统之间是否存在跨越边界的对流式的交换关系。对一个确定的社会系统来说,维持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的最低限度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之间的平衡得以维持,就可使社会运行处于良性状态,就可使社会系统所具有的正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这种平衡一旦失去,社会就会产生冲突,产生病态,社会运行必将走向失调,这是社会系统所具有的负功能。

其三,帕森斯在他的晚期著作中还发展了他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帕森斯认为人类历史过程是一种进化的过程,这种进化是四个过程的统一。①分化,是指把一个系统或单位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单位的具体过程。好比从家庭制度内分化出来的生产功能,形成独立的单位——企业。②适应能力的提升,是指分化的结果。生产功能从家庭中分离出来以后,其结果表现为既提高了专业生产单位的生产效率,也增强了家庭在小孩子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③容纳,是指一个单位容纳新成员的能力。如果社会的容纳能力越高则其整合程度与效率也就越高。④价值的通用化,是指社会要对新分化出来的单位予以认可。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可以保证社会的均衡与稳定,这种价值体系需要承认和容纳所有的新单位。

除帕森斯外,结构功能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默顿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他最突出的社会学研究成就表现为社会学理论、科学社会学和对应用社会学研究的推动。默顿在很多方面将他的导师(帕森斯)创立的结构功能理论发扬光大,他拓展了结构功能分析的范畴,提出显功能、隐功能、正功能、负功能、功能替代物等概念,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www.chuimin.cn)

首先,默顿严厉地批评帕森斯的理论过于抽象和宏大。他认为建立这种宏大理论的时机尚未成熟,而主张大力发展所谓的中程理论——即介于经验总结性微观理论和宏大社会理论之间的理论。在默顿看来:“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如果文化结构(目标)与社会结构(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状态,导致功能越轨行为。”[52]这些方面都是中程社会理论所需要关注的。

其次,默顿还批评了过去的功能主义理论中存在的三个错误认识。①功能统一性观点承认社会系统内的任何局部都分别对整个社会具有功能。默顿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东西并不具有全社会的功能,而仅仅对社会的某些或某个部分具有功能。②功能普遍性的观点,社会上的活动或仪式,任何一种都会完成某些对社会有益的功能。而在默顿看来,这些活动或仪式当它们对社会的某些部分具有功能时,对社会的别的部分就不具备任何功能,甚至可能具有负功能。③功能不可替代性观点,就是把某些制度看成是不可替代的。默顿则认为,可以有一系列相互替代的社会制度来满足同样的功能性前提。总体上看,“功能普遍性假定可能使分析者忽略既存文化形式中的负功能、反功能以及非功能后果,功能不可替代性假设则会使人忽略功能转换及替代,将功能分析导致荒谬的结论,功能统一性假设忽视了功能对不同功能之受益单位的差异后果”[53]。由此,默顿提出功能归属事项、主观意向、客观后果、功能所助益之单位、功能需求、履行功能机制、功能选择、结构脉络、功能与变迁、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以及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含问题等11个分析事项形成“社会学功能分析范式”,对之后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默顿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这两个重要概念。显性功能是人们可以预料的或容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功能。潜在功能则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功能。默顿明确指出:“一个体系间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互动,其产生的影响及其对整体的统合未必都是正功能,有时可能发生负功能;同样,某些功能是有意识安排的,可能明显易见,而另一些功能未经事先筹划,在无意中发生,出乎人们的预计,于是便有了显功能和隐功能之分。”[54]

(四)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基本问题在于: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必须得以满足的条件?这些条件如何得到满足?对结构功能主义而言,任何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倾向于维护现存体制。从总的方面来看,现代西方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社会理论、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等,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其研究成果对一般社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重要观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结构功能主义为人类提供一个认识世界的方式、一个分析的框架。现代社会同传统社会相比,具有开放性、多样性、模糊的目标以及非线性运行机制,这说明认识行为仅仅停留在对事物性质的区别上远远不够,三元结构较好地体现了场的观念,也更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2)结构功能主义坚持世界的同构性观念,这是一种区别于相对主义认识论机械决定论系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就是确认表层的事件和现象要由表层下面的结构、材料和现象来加以说明。”“在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为数众多的语言的表层下面,存在着一个理性的和井然有序的基础结构。”[55]现代社会复杂性的表现是社会的各组成部分在其特性、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上,结构功能主义以其对制度和深层结构的稳定性的弘扬与肯定,以达到制度变革的目的,这样也同简单的线性决定论与虚无的不可知论区别开来。

(3)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塑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反应。

(4)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非其产生的历史过程,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对社会系统内的组成部分,将其视为某种既成事实,侧重考察它们在维持系统功能时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