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功能:整体性与重建

大学功能:整体性与重建

【摘要】:[22]对于很长时间一直承担培养精英人才的西方大学来说,“金字塔”或许是对大学的一种最生动而形象的表达。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产生后,现代西方大学已走出“金字塔”进入社会。整体的性质与规律是由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体现的,各组成要素孤立的特征与活动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

(一)大学功能

大学功能既是大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大学实践的出发点。大学功能所体现的是“大学能做什么”的问题,“大学能做什么”必然依赖于“大学是什么”即(大学的本质),对大学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对大学功能的不同理解。探讨大学功能,也就是对大学的特定能力及其界限形成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大学的特定能力发挥到最大化,从而使大学的效益和贡献最大化。明确大学的功能,即明白并非社会对大学的所有要求都合理,也并非大学现存的机制都是正确的。大学功能的研究是建立在大学自身特点与社会发展需求互动的基础上的。大学,作为一种古老的组织机构,由最初游离于社会边缘的行会组织逐渐演变为现今关乎国家和公民前途及命运的社会中心,大学的理念、精神、使命、责任、功能等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和转换,有关大学功能的研究和争论也从未停息。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知,功能与职能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人们对功能和职能问题也达成了一些最基本的共识,下面我们从大学功能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克尔指出:“在许多时候和许多地方一直存在着有关大学职能的论争,而且这种论争将会继续下去。”[22]对于很长时间一直承担培养精英人才的西方大学来说,“金字塔”或许是对大学的一种最生动而形象的表达。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产生后,现代西方大学已走出“金字塔”进入社会。事实上,大学变得像今天这样重要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大学的价值也从未达到像今天这样如此重要的程度。这是因为,大学不仅提供了受教育之机会,还创造知识、发展知识。当今社会个人生活的安乐和富足、经济的竞争、国家的安危、环境的保护与文化的繁荣都同大学对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密切相联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但要服务于民族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同时还要努力成为民族身份发展的重要方面;不但要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工具,更要成为社会与人民大众发展的精神领袖。

朱国仁提出:“高等学校职能是高等学校依据其社会分工所应该承担的工作及能力。”[23]即高等学校的职能是指作为一种社会机构的高等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同时,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其职能的发挥又受到社会现实需求的制约。刘宝存指出:“大学的职能是指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24]在他看来,历史上人们对大学职能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不仅存在从单一到多元职能之争,而且在大学职能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戚万学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25]以此为基础,他把高等教育基本的或主要的功能界定为: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杨德广、谢安邦指出:“高等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双重功能。”[26]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功能指高等教育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能有效地促进个体成才的进程,高等教育伴随个体发展的终身。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是由于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全方位的,其社会功能也是全方位的,具体表现在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等方面。赵文华还从高等教育功能形成视角提出:“高等教育功能形成包括功能期待、功能发挥与功能效应三个过程。”[27]根据上面的理解,大学功能也就是大学之职责:社会对大学之需求、大学外部赋予大学这一独特机构的能力、大学的内部特征的有机结合。

本书认为,大学功能是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以及实际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大学功能具有客观性,大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大学功能的发挥是由于在大学系统内部的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社会之间,以其特定的方式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效果和所具有的客观能力。大学作为一种主观内生性组织,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大学活动不断衍生和扩展,促使大学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扩大,这种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否定大学功能的客观性,一定程度上是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所致。大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即大学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学作为社会的一种机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活动领域,它与社会的联系是全方位的,因此大学自始至终都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大学通过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影响,促进社会进步与变革。大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即大学要促进人的发展。大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秩序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通过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道德品质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和健全人格养成,促进个人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它为人们从整体角度研究客观事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整体性,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它把各种事物过程全都看作有规律可循的、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功能整体性,是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的整体功效,以及实际发挥这种整体功效的能力,不是从单一的功能层面去考察,而是从多方面的功能属性予以整体把握。

整体的性质与规律是由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体现的,各组成要素孤立的特征与活动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系统内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整体的有机性表明:其一,系统与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系统由要素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系统整体性赖以存在的基础,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方能体现它具有的意义。其二,要素与要素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不是毫不相干的拼凑,其中任何要素发生变化都必然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其三,系统与环境之间是有机关联的,任何系统都不是封闭的,为了系统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是系统整体性得以体现的基本条件。系统整体性的显著特征即系统在整体水平上的性质与功能,不等于其组成要素孤立状态时的性质与功能的简单相加,也就是说系统的性质与功能是其构成要素自身所没有的,这种效应即系统整体性效应,一切系统都普遍地具有系统整体性效应。(www.chuimin.cn)

整体性原理为我们研究客观对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准则。第一,我们考察任何对象都要把整体性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从整体着眼认识组成整体的各要素的作用,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去研究和处理一切客体。第二,客观事物是既成的复杂整体系统,我们只有对系统进行具体分析、对要素及其组成关系进行研究,方可认清事物的整体性,因此,我们既要从整体性着眼,又要从部分分析开始解决各种问题。第三,整体性原理要求我们在考察任何对象时要注意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要使系统与环境相适应,既可通过调节系统内部结构使其适应周围环境的需要,也可通过改变周围环境使其适应系统发展的需要,最终使系统与环境保持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只有这样才可防止系统与环境都受到损害。第四,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这源于系统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因而,在系统方法的具体适用中,应根据系统自身的规律,自觉地去调整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适应内外变化的需求。第五,整体性原则还要求在对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等方面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注重综合性的把握。从总体上把握系统客体的本质与规律,是把系统各个本质方面依据内在的联系综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非将各个要素或是各个方面简单相加。综上我们可以知道,整体性即要求从客体的整体出发、部分入手、协调各方、综合考量,最终实现整体的优化

(三)大学功能的整体性

20世纪以来,大学教育不再体现为某一种功能,而趋于多元功能。对大学来说,不同功能之间是彼此紧密关联的。詹姆斯·A.柏金斯指出:“知识之获取是研究的任务;知识之传递是教学的任务;而知识的应用则是公共服务的任务。”“大学的三大任务与知识的三面领域是机能性的互相联系着的。”[28]在柏金斯看来,大学的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将会给予大学强大的力量与无数的难题。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的目标或许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功能:研究、传播知识和文化教育。很明显,其中任何一个功能,当单个考察的时候,都与其他两个功能密不可分。”[29]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又指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使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30]雅斯贝尔斯在这两本书里对大学功能的论述基本一致,其核心意在指明大学功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如果将大学功能解体势必损害大学的精神实质,也必然殃及这个被剥离出来的功能本身。大学的每一项功能都是大学理想的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倘若将其中任何一项功能与其他功能割裂开来,那么大学的精神必然会枯萎凋敝。正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它的报告中所提出的:“大学发挥教学、科研及服务的整体功能,而非将三个功能分开运作。”[31]委员会认为大学的教学、研究、公共服务等功能是彼此紧密关联的,它们共同组成大学功能整体。

聂海清教授指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为社会服务,这三项功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落实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上来。”[3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学培养社会生产与管理的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大学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功能日益显露出来,现代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使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这三项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构成大学功能这个有机整体。张阳、罗承选提出:“大学的第四功能也许已经存在,因为它是沿着以人才培养为原点、以知识发展为主线的逻辑一路走来的,它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是包容与相互包容的关系,它的大部分含义与特征已经在前三个功能中体现出来了。”[33]他们认为大学各功能之间是相互包含的,但却没有对各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以上对大学功能的分析,说明大学各功能之间彼此是紧密联系的。有的学者也试图从整体性方面对大学功能予以阐释,并提出大学功能整体性割裂的危害,但却没有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对大学功能的整体性予以全面梳理。从系统论观点看:“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34]作为一种社会机构的大学处在社会系统中,社会系统是大学的制约因素。就大学与社会系统而言,社会为大学提供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又给予社会系统积极的影响和反作用。

大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功能?如何发挥这些功能以便更有利于促进研究大学系统与社会系统如何协调的问题,有利于研究大学如何适应并促进社会系统的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大学整体系统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实践中,这些问题远未达到实质意义上的相互协调。在现实性上,怎样使社会提供给大学的有限资源产生出更大的效益?对该问题的回答,必然回到对大学功能的认识上。大学功能是由大学的功能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即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的整体功效以及实际发挥这种整体功效的能力,即大学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发挥的功效不应从功能的单一层面去考察,而应从大学多方面的功能属性予以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性视角来看待大学功能,把大学功能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