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必须根植教育,魂系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学,有生命力的大学。立于大学生命的基点,本丛书意在从大学思想和制度的维度,探索大学延绵800余年至今不衰的历史之谜与发展之路。思想与制度构成了大学的灵与肉,互为偎依。道以为制,制以为新,这是大学的肌体。文以载道,育人为先,这是大学的生命,中国大学的生命。......
2023-11-26
大学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后陆续出现在其他地区。作为独特的社会组织,大学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保持了辉煌而持久的地位。大学诞生以后的数百年,一直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场所。第一次科技革命后,大学开启了科学研究的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的战略需求寄望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注入大学。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得以确立。现代大学既保留了传统大学已有的功能,又增加了许多新功能。“一个群体应当有一个灵魂,一个单一的有活力的宗旨;而巨型大学则有若干个灵魂——有些相当好,虽然对于哪些灵魂真正值得拯救有着很多辩论。它也是一个像城市或城邦的政府体系,即巨型大学的城邦。”[1]这是大学功能不断增加的结果。“大学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种主要的、高于新闻舆论的‘精神力量’的权利,在狂热之中保持平静,面对轻浮无聊和恬不知耻的愚蠢行为保持严肃性,把握理智。”[2]只有这样,大学才会成为历史上一泓不息的清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40余年的不懈努力,使大学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9年,中央政府决定实施大学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经过短短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便成功实现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历史性转变。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3 833万[3],在规模上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大学教育在结构、质量、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之问:“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4]一个全世界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竟然没有一所大学能培养出“杰出人才”,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此,学界开始广泛关注何为大学、大学的功能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涉及的问题太多,以至于大学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都与之相关。
大学的出现,是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由于社会发展,大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以丰富,因此人们在某一阶段认识大学的功能变得复杂且困难。但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越来越不敢轻视大学作为知识城堡、思想文化源头对人及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大学作为时代的表征,反映时代的精神,为追寻它耀眼的生命力,人们乐此不疲。大学是社会的一个机构,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社会是大学系统之外更大的系统,对大学系统与社会系统关系的分析,是获得使两个系统保持平衡的张力的关键。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大学与一个世纪之前相比,大学所独有的那份典雅、宁静、恬淡委实消减了许多,嘈杂的氛围和浮躁的心境让大学与其所秉持的精神渐行渐远,大学校园难以找到往日的静守。社会形塑了大学功能实现的可能及领域,不同时期社会需求重心的变迁决定了大学功能的变迁。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大学放弃真理至上的精神追求,转而为功利办学、为功利实现而牺牲个人的学习乐趣。
新时代,大学既要坚守象牙塔精神,把探求真理作为大学的永恒宗旨,也要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发展服务。如何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这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本质所在。另一种观点则提出,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机构就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尤其是中国当前的特殊发展阶段,大学就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如何从价值取向上进行衔接呢?
或许放弃对精神与思想的永恒追求,大学同样可以履行它自身的社会功能,这样一来,大学、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功能区别就会模糊不清。大学充其量只是一所事业性的科研院所或人才培训机构,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换取丰厚的物质回报,却无法坚守其独立的立场和为求真求知而奋力的学术态度。大学精神的崩析,必然导致大学生命力、创新力、学术力的枯竭,造成人的精神缺失。因此,大学应有所坚守、有所执着,才能烛照社会发展的方向。
毋庸置疑,大学精神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大学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为了保证大学的良序运行,我们不仅要正视这些问题,同时还要解决这些问题。本书主要围绕当前我国大学功能之间的关系来展开,提出大学功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分析大学功能整体性割裂的原因与危害,并对大学功能的相关理论问题与历史演变进行探讨和梳理。通过研究与考察,本书主要澄清以下观点:
第一,大学功能的逻辑起点在大学的本质与价值。基于此,本书认为大学功能的逻辑起点是人、科研、社会与文化的四位一体。大学通过教学育人、通过科研育人、通过文化传承创新育人、通过社会服务育人,这是大学功能与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功能的本质区别。例如,在大学进行科学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为育人功能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转化为优质教学、教育资源,让学生受益。而在科研院所,育人“育”的就只是科研人员自身。又如,大学创新是为了创造公共知识,为人才培养提供知识保障;企业创新是为了创造财富,直接为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服务。因而,人才培养是大学功能的逻辑起点,也是大学价值的内在需求,更是大学的本体功能。
第二,人才培养的形式与衍生功能的提出。人才培养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因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人的活动。在900多年的大学发展史中,尽管大学人才培养的规格、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核心功能却始终没有改变。古典大学,把人才培养称为教学。实质上,教学只是人才培养的一种主要途径,此外,人才培养还需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途径,也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提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体功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自然就是大学的衍生功能。人才培养是大学固有的功能,科学研究功能是人才培养功能的衍生,社会服务功能与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同样也是人才培养功能的衍生,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不能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实现割裂开来,它们为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起着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人才培养功能的全面发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衍生功能(科学研究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与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发挥;各衍生功能的有效发挥又为本体功能(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大学本体功能与衍生功能的关系。大学的这四个功能是一个有机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即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整体功效以及实际发挥这种整体功效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大学对促进人和社会发展实际发挥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功能属性的整体体现。这就要求人们从整体性视角来认识大学功能,把大学功能看作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虽然大学的各种功能并不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的,而是在发展中依次产生、逐渐演进的,但功能一旦生成,就不能截然分开,各功能间的相互联动作用是推动大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以上提出的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并不是并列的,它们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大学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这个功能的。那么,大学各功能的关系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有将其置入大学功能的整体系统中,去厘清各功能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把握大学的神圣使命。大学作为传递文化、创新知识的人类实践活动,其本身表现为通过文化实现“化人”“育人”的作用。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也必然要求实现相互之间的系统化和整体化,以打破四者既为目的又为手段的分裂局面,实现各功能之间的最佳结合。大学在履行各种功能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记大学的价值归属,即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的四位一体。
第四,大学的本体功能与衍生功能在一定历史阶段会出现错位与失衡,甚至可能导致大学的发展危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学发展也具有多元化特征。大学在寻求变革、适应环境变化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其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年,大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颠覆了大学本体功能的地位,使本体功能与衍生功能出现错位与失衡。大学在融入当代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中时,古典大学与世隔绝的藩篱被打破了,大学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也遭到破坏。大学在迎合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忽略自身本应该有的特权与坚守,比如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进而简单模仿社会上的一些专业机构,使大学功能的整体性被割裂,大学的理念被遮蔽、大学的目的难以实现、大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等,为大学发展带来灾难性的不良影响。(www.chuimin.cn)
第五,大学只作为象牙塔或服务站,显然是两个不幸的极端。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机构,如何在拆除大学与社会间心理上的高门危墙的同时,又不让它受困于当前或现实问题的压力之下而影响或放弃对真理的探求?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呼唤人们重新审视大学的功能,分清主次,重构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当前我们只有通过转变与完善政府职能,逐步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调整政策导向,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并通过结构调整,对影响功能割裂的因素和功能割裂的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变革,重塑整体性,变革功能行动,实现功能结构的应然状态。
西南大学 任燕红
2021年2月
【注释】
[1]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第五版[M].高铦,高戈,汐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2]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1.
[3]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9-07-24.
[4]温家宝看望文学家季羡林和科学家钱学森[N].京华时报,2005-07-31.
有关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及其重建的文章
大学必须根植教育,魂系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学,有生命力的大学。立于大学生命的基点,本丛书意在从大学思想和制度的维度,探索大学延绵800余年至今不衰的历史之谜与发展之路。思想与制度构成了大学的灵与肉,互为偎依。道以为制,制以为新,这是大学的肌体。文以载道,育人为先,这是大学的生命,中国大学的生命。......
2023-11-26
时至今日,优化大学治理的路径,不是为了去行政化而进行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使命,履行大学的责任。大学治理的过程是调整大学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过程,涉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的分配和关系的重构,因此选择治理的路径尤为重要。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大学自治就是大学学术性特征的前提和保障。......
2023-11-26
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目的混乱,使其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泥潭,大学原本赖以存在的价值渐渐衰退。为此,大学务必将大学功能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使大学目的得以实现,从而促进大学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2023-11-26
克尔认为,古典大学理念已经过时,真正的现代大学应该是“多元化巨型大学”。古典大学专注于功能的单一性。克尔反对把大学功能过于简单化,为大学功能提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克尔颠覆、粉碎了的古典大学的理想,对现代大学的理想进行了重塑。然而,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其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承担的功能是有限的。......
2023-11-26
实践中,世界各国内部对大学教育市场化这一改革褒贬不一,争论激烈。为了迎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各功能之间的调适变得极为困难。基于以上变化,大学教育市场化被一些人认可。......
2023-11-26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工作的成绩,恢复整顿了大学教育秩序,不仅迎来了大学发展的春天,而且促使了中国大学功能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改革生机勃勃,百花争艳,中国大学发展与时俱进,成就斐然。这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为当代中国大学功能的拓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后,冯之浚、刘树范、胡建华、聂海清等学者展开了大学功能的探讨。......
2023-11-26
洪堡倡导“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其实践基础是大学发展知识功能的产生。大学功能不停变化,则意味着大学的改革不会停止。大学功能演变的过程突出体现了其内在的关联性。洪堡提出“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办学原则,其本身就蕴含着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统一性和相关性。“走出象牙塔”后,现代大学功能的拓展是历史的必然,这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在不断扩大。所以,大学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2023-11-26
[22]对于很长时间一直承担培养精英人才的西方大学来说,“金字塔”或许是对大学的一种最生动而形象的表达。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产生后,现代西方大学已走出“金字塔”进入社会。整体的性质与规律是由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体现的,各组成要素孤立的特征与活动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