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潇湘水云与联想:马如骥古琴文集

潇湘水云与联想:马如骥古琴文集

【摘要】:弹《五知斋》的《秋鸿》,一定要参考《五知斋》关于《秋鸿》弹法的提示与《秋鸿》原辞的意境来弹!但要注意,《秋鸿》原辞与《秋鸿》各个段落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这就是为什么《五知斋》将《秋鸿》原辞放在曲末,并删去段号的原因。“引子”是由第一段“天南烟远”与第二段“塞北天高”组成,实际上也就是交代了《秋鸿》这一曲子的目的地与起飞地。

《秋鸿》是历代琴家极其推重的一首琴曲,要在半个小时内弹好这一首三十六段的大曲是很不容易的,从小标题及所附的说明与提示来看,三十六段有三十六段各各不同的内容与意境,作者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处理方式、,以不同的旋律(或称“主题”)来表达不同的场景与情绪。这种结构在中国音乐中不仅古琴有,在其他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也不乏其例,被称为“流水结构”或“连贯曲体”。由于受到乐曲长度的限制,有的段落的旋律还稍微有些发展,有的段落简直就仅仅只是一个动机,最短的一段除尾音外,连走音在内仅十八个音,要在这么短的段落内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境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且一个旋律,不,大多只是一个很好的动机,还没有经过真正发展就中止了,立即转向另一段中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动机,速度力度也可能相差很大,这在衔接上就带来了一定困难。

弹《五知斋》的《秋鸿》,一定要参考《五知斋》关于《秋鸿》弹法的提示与《秋鸿》原辞的意境来弹!但要注意,《秋鸿》原辞与《秋鸿》各个段落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这就是为什么《五知斋》将《秋鸿》原辞放在曲末,并删去段号的原因。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此我另外有专文介绍。这次介绍的只是我个人弹奏《秋鸿》的一些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意境上来讲,整个《秋鸿》分为引子、初飞、惊飞、齐飞、远飞、高飞及尾声等几大部分。

引子。“引子”是由第一段“天南烟远”与第二段“塞北天高”组成,实际上也就是交代了《秋鸿》这一曲子的目的地与起飞地。这两段全部由泛音组成。

第一段“天南烟远”。“天南烟远”就是在塞北遥望江南,只有天边茫茫一片,全段应该都在回忆与想象之中,即便那杨柳碧水、十里烟堤、渔村蟹舍,这些江南的景象,也都是在一片“烟树微茫、云雾缭绕”之中。因为这一段是虚写,当然音乐也就应该轻柔模糊一些,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我弹此段时主要在三、四徽间用指,并且在弹时增加指甲与弦的摩擦时间,使之发出一种轻柔而又有一点模糊的泛音,但这要看琴如何,不同的琴要视音色有所调整。第一句轻轻缓缓地唱出了《秋鸿》的主题音调,第二句重复,好像是第一句的回声,音宜相对紧凑而轻。接下来的“滚”时,第一声宜相对坚定而清晰,稍停再弹后五声,这五声要相对连续而模糊,要有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感觉。共后撮,轻而和,突出主题。后半段音乐作进一步展开,江南的景物在心中越来越清晰,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郁,弹时要较前略为明朗,然更为温情。句,我将其改为更温和些。接着一句要给人有一种逐步展开、逐步明朗的感觉,似乎从梦中回到了现实之中,至最后一个滚时至末,宜坚定,字字分明,过渡到下段。

第二段“塞北秋高”。我们讲第一段是虚,第二段则是实,这是因为身在塞北,脚踏实地,天高气爽,景物清明,加上所谓“南柔北刚、南圆北方”,故用指也宜方宜刚,出音迅速有力,弹音位置也宜移至近岳山处。这段音乐逐步上移,至最后撮为本大段的最强处,最高点。

第一大段:初飞。包括第三段至第十段,共八段。

第三段“月明依渚”。烟淡淡,水茫茫,天寒满地霜。这段散音与上二段泛音形成强烈的对比,从音乐上讲,还是主题音调的重复。岳山一徽间下指,右手弹时用指要平正,勾时中指只用极少许肉缓缓带甲向内弹入,大指托时则用指侧肉音,这样出音更为温和厚实。节奏要平稳,音平而温馨。茫茫的湖面上飘着淡淡的轻雾,洒遍了充满着柔情的银色月光,清晨的寒气在湖岸遍地蒙上了一层洁白的薄霜,宁静而宽广,现出了一片清净的神仙世界。

第四段“呼群相聚”。突然,一只秋鸿飞来了,在湖面上划了一个又一个圈子……这第一乐句至关重要,弹好了,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开始第一小节两个3,右手用力快速实弹,左手落指即吟,以示“突然”,随即左手圆弧状微退后用力慢实上,缓猱。弹时要先略注,稍轻,至剔同声轻出,注意剔时要用右手中指侧肉,在三、四徽间,微带甲斜出,在音快结束时快速上七徽。弹特别在要圆转,中间音既要清楚,又要连绵不断,如一挥手,又如火车过不停靠的站台,有音而无痕迹,上至最高音七徽“3”时,要略过徽位圆转而下,撞要快有力但灵活。在弹散四与大指九徽一弦“撮”时,在二、三徽间用指,音柔和,弹猱时(原谱为迎猱),右手得音之先,左指从本位上少许疾搓迎音而下,得音后从大逐步转小而猱,猱时用力,微闻隐隐嗡嗡声。反撮用指移至三四徽间,更轻柔。下一反撮时,撮与带起几乎同声。弹时,起音用力而急,至最高音时急吟,而后至撮,如松一口气。接着的音乐犹如在声声呼唤中又有几只大雁飞来了,弹时宜沉着匀速,至尾句放松。

第五段“翔集以时”。本段基本上用回旋曲的形式描写鸿雁一群一群地飞来了:盘旋、落沙、喧闹、嬉戏……开始不要太重,之后一段比一段紧张、热烈,比喻飞来的雁群越来越多。弹时也要由慢轻开始,一遍比一遍节奏更快、音量更高,直到高潮时突然刹住。这时,一定要突然刹住,稍停后,轻轻撮出,与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后面的音乐在一、二、三弦低準低音区缓慢盘旋弹时不能重,但按弦要实,音要有一定厚度,好像群雁之外,那只大雁依然在天空中孤独地飞着、飞着,感到了秋天的一丝丝凉意,冬天就要来临了,我们该离开了,这不是我们永远停留的地方。

第六段“知时悲秋,汉关低渡”。孤独的大雁飞着、飞着,心中充满了悲涼。本段起音要慢,感伤地。开首四小节,注意绰注交替。秋雁的悲思感染了群雁,是该走了,群雁起飞了。经过短暂过渡以后一句散音,由抑变扬,表示群雁要起飞了,拨刺句描写群雁飞翔,弹拨时要用肉微带甲向内直拨,刺时三指外斜深刺,有气势,而无燥烈之声。此时脚下,一片秋水,一片寒光,天高月冷,云暗路长,在低旋盘桓、飞渡汉关的途中,悲秋感伤的情绪笼罩着整个雁群,同时也夹杂着对前途的向往、前飞的信心,及对故乡的眷恋。本段乐句与乐句,甚至在同一乐句之中,对比强烈,速度强度起伏较大,要注意掌握,用指亦有方有圆,在一徽与三徽间变化取音。背锁句轻促,接着音重且快,散勾一弦复原速。以三个“3”轻轻连结,第一个3略注,第三个3略绰。弹时要充满感情。弹中两个“上”一定要圆上中上半时,要先过徽位在圆转退到音位。至背锁七弦时要坚强有力,上六四后手要立即离弦,产生一极短的停顿感。以后要放松。弹圆滑线时要快速自然。剔四弦七徽散三如一时,不要太重,但要有一泻千里之势。经四个“1”平和过渡,又一坚强有力的句子出现,与背锁随上六四后一样,手要立即离弦,产生一极短的停顿感。又迅速复原速,至结束。

第七段“南思洞庭”。这一段音乐转为温和,遥望南方,想起了洞庭湖边温暖的阳光,澄波万里,天地一色,那里有我们美丽的梦,和那无穷的希望。本段要弹得轻松,用指灵活,不宜太重,开首二句,如召唤远方亲人,第三、第六小节又似亲人的回声,要弹得亲切,联络一气。为了增加回声的效果,我在第三、第六小节后分别重复前节,弹时宜甲多肉少,使音清晰。接着一句更是感情不可抑制,一吐为快。名十勾六及大九罨六句宜轻,罨时有力,连结回味,挑七硬上转折,由思念变成希望,至结束。

第八段“北望雁门关”。飞过了草原,渡过了大江,回首远望,那落日余晖中的雁门关,雄姿依旧,分外苍茫。关外,有着我熟悉的黄云紫塞、浅滩芦荡,而今已是八月风悲九月霜、寥花红淡苇花黄。能不惆怅,能不悲伤?开始的撮音模拟雁群的飞翔,接着的按音是过渡音句,用指宜圆宜轻,带起尤轻。泛音部分要慢,充满着感伤思念的情感,在一徽附近取音,不宜太重,在弹滚时要稍慢、稍轻,字字清晰,充满着深情,末音抵弦慢出。撮时,亦要轻慢,本句末音托六要扬。最后一句要渐慢、渐轻,万分依恋,感伤之余,要弹出苍茫感。

第九段“列序横空”。出北海,去江东,南征雁阵,横列长空。本段要弹得舒展,不急不促,中段似在横空列阵,为下节作过渡准备,结尾稍慢而实。第二小节至第三小节过渡时要用回锋手法实上。

第十段“冲云穿月”第一句紧接上段,要弹活,连络有情,打圆要活泼,拨刺要轻松,云白风清,天风浩荡,冲云直上。往来要如月下穿梭,优哉游哉,最后雁落平沙,由众而稀,两滚拂由重入轻(重也不宜太重,只相对而言),三四徽间用指,最后一撮更为轻慢。至掐撮三声,渐轻至微,并最后用手轻按弦止音。此时,群雁入眠,只剩下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湖面上。

第二大段:惊飞。包括第十一段至第二十段,共十段。

第十一段“惊栖不定”。弹本段时要突出一个“静”与“惊”,以有声之音弹无声之景,可谓至极。十里沙滩,芦花深处,万籁无声,霜寒夜长。开首两句泛音一定要弹好,下指要静,名指十徽历六五弦要突发,但要轻,节律要慢,待上句音完全静下,再弹下句。经过一段经过音,至急历十徽五四弦时要突发强重,背锁七弦之后的连挑六、五弦也同样要突发强重,要与前后对比强烈,就好像才欲眠,突然,东边风吹芦叶动,方要入梦,西边鱼跃水花溅,惶惶恐恐,恐恐惶惶,怕渔槎。从急历七六弦一直至急历三二弦句时要由轻至重、时值由长转短,要流畅自然,活泼玲珑,就好像在叹了一口气(食指九徽勾五弦息)后,不睡也罢,且听溪流潺潺,滴水叮咚,看群鸿犹在梦中念故乡。叮咚的水声让头雁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决心要不畏险阻,引领雁群,飞向南方,心情因之感到振奋,音乐也随之相对激昂,节奏明显。最后,突然的“滚”把所有的鸿雁惊起。

第十二段“衔芦避弋”。弩声起,尘土扬,为避弋,衔芦而翔。起首二字一绰一注,其进复要稳,无吟猱。第三小节剔挑连用,直达徽外,用力轻重交替,起伏如矢之划空,接着的音乐似群鸿左旋右转,上下翻飞,特别在弹滑音时要如惊翼掠空,宜自体会。再接着好像鸿雁在想:“与其避影云端,匿声芦丛,不如迎风高飙,直上苍穹”,于是,连续的撮音犹如群鸿冲天。经过一小段过渡音乐后,再现上半段音乐,只是更为激烈,强度也更强,最后以强力的冲刺(滚拂)冲入苍茫昊天结束本段。要注意上冲的层次感。最后的滚拂,滚要强,拂要轻,第二个滚要比第一个更强,更有力。

第十三段“徘徊云汉”。想南思北,南北皆乡党。天高,罡风凛冽,云低,湿闷难当,欲前还后,左顾右盼,何处是故乡?开头稍轻,似在问讯,第五小节后半要急而有力,好像十分着急。接着似在徘徊不前,左右顾盼,刺伏时不要太重,进入一弦后,轻慢,又在寻问,故乡何方?更疑虑重重。

第十四段“不胜清怨”。避炎夏而北徙,躲严寒而南翔。千里跋涉,沐雨栉风,知之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从开始至第十一小节一气弹完,名指用力,由慢转捎快,又复转慢,第十一小节结束换口气转慢。

第十五段“冲入秋旻”。旻天兮清凉,秋气兮高朗。展翅兮迎风,漫游兮四方。本段较快,用指坚实。然开始稍慢,剔二如一亦稍轻,开始一句紧一句,一句强一句,直达五徽。

第十六段“矫翮相逐”。本节稍快,但不宜太快,表现秋鸿扶摇直上,竞逐飞搏,撞破云烟,点破穹苍的情景。第二小节开始一拍用左手拇指关节,挑六弦,正常用指。上四三急撞要实而有力,轮指要多练习,长锁有力,后要有力,接着挑六要重。

第十七段“风急行斜”。西风急,雁行斜,月黑天高,归心似箭。本段与第九段相仿,但弹法不同,第九段为列序横空,弹时宜稍舒展,此段宜紧,特别是拨刺、轮指要快重,以体现风急行斜气势,带起亦然。(www.chuimin.cn)

第十八段“顾影寒沙”。芦花夜月,洲渚秋光。万里飞鸿,踪迹天涯,飘零斑驳,影落寒沙。只为那,躲风刀霜剑,觅稻米高粱,顾影自怜,能不心伤。本段前半段句都收于宫音,写景,中隔散音,以示空旷,后半角音感伤。弹时按此处理。全段稍慢,最后一句,慢而不断。

第十九段“惊霜叫月”。夜漫漫,霜露寒,更长月色阑,芦渚沙滩。听远处,疏落雁叫声,想也无眠,望月惊弦。本段开始宜缓轻,妙在应合,第一次索铃稍轻而模糊,散音要突发,如爆豆,第二次索铃要字字清晰连成一片,末音更强同样如爆豆,轮指有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末节拨刺重。除了上述所提强音外,其余音稍轻。

第二十段“挽颈相慰”。剔五如一前稍轻缓,但不宜拖泥带水,犹如“幽州城下,洛水之滨,喃喃细语,嗈嗈和鸣”。后句如相互激励:从此相随相伴亦相知,纵去路迢迢,天遥海阔。

第三大段:齐飞。包括第二十一段至第二十四段,共四段。

第二十一段“飞出芦丛”。芦荡浅滩,残月天边,鸿雁水为家。远处星火三二,恐有渔槎。惊起,翻腾扑簌,呵!早走也罢。全段先舒后紧,不可过紧,再由快到慢,最后渐慢,虚罨要有力,但不能太重,避免拍弦声。

第二十二段“翀风上征”。鸿飞翛翛,迎风干云霄,雁阵横空,万里奔潇湘。弹本段要有力,字字清晰,开始以后,逐步紧迫,至第一次打圆才缓过气来。接着又是一相似的上冲,但要舒展一些,本段宜紧。

第二十三段“长鸣经天”。弹本段时要活,活泼有情,用指灵活。整段的意境与高尔基在《海燕》中所描写的十分相似。一开始,乌云翻滚,暴雨倾盆,千万只征鸿穿云带雨,翻飞奔腾。弹时,拨刺轮指要重。接着,群鸿越过了风暴,冲出了云层,充满着欢乐:笑鷽鸠,比鲲鹏,戛然长鸣,响彻云天。此时弹得要轻快,好像听到了群鸿的欢笑声,因是上准,可以多用甲音。最后一个剔7如一后,再现群鸿展翅翱翔、直奔前程的情景,搯起以后要立即回复速度,至段末。本段节奏、强弱一定要掌握好,拨刺节奏紧凑分明。

第二十四段“写破秋空”。本段一开始的一声雁声,唱出了一幅“雨初霁,天地澄澈,点点鸿雁排成行”的画面。接着出青山,渡碧霄,天空一片宁静,偶闻三两雁鸣声,群山相应,上下相和,写出一片秋光。其用音十分奇妙,宜特别注意,仔细体会。“少上”,只能向上移动少许,不到1/4音程,不要弹成半音,给人感到似乎音未弹准,但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奇异的声音效果,其间也要有轻重交替,似在应和,相互呼应。之后,一片祥和。泛音,群雁声声清澈,更衬出深秋天空的透明与宁静。全段在相似的祥和之声中结束。弹时一定要先细细体会,用指洁净,出音干脆。

第四大段:远飞。包括第二十五段至第三十段,共六段。

第二十五段“群飞出渚”。晨星残月,秋水蒹葭,群鸿出渚,扑腾啪喇。齐列阵,毋乱行,日出犹早,须无差错。此段与第二十一段相似,虚掩要实,但比第二十一段更要注意轻重与速度的掌握,越来越快并非直线上升,轻与重也仅对比,重到极重处突然煞住。之后,群鸿飞走了,一阵轻松。

第二十六段“九霄舒翎”。临风舒翎,展翼九霄之上。浩浩蓝天,任我逍遥,任我飞翔。本段极为舒畅,自由,稍慢。撮要声音平和,末句弹得稍快。

第二十七段“一举万里”。白云青天,空中征鸿舞翩跹。一击万里,举目遥望,长江一线间。前二句与前段同,但用指稍深,气势雄伟。有力。拨刺如东风浩荡,群鸿乘风翱翔。全段气势雄伟,声势浩大,除末句稍快外全段不快。

第二十八段“空中孤影”。本段是一大转折,与一举万里的雁群相对应,一只失群孤雁误入云中,孤零彷徨,左顾右盼,一片迷茫。本段稍慢,尤其以后更慢而忧伤,下指迟疑,用指阴柔。

第二十九段“问讯衡阳”。飞过了汉水,飞过了长江,借问何处是衡阳。本段以泛音问句开始,要稍微迟疑,欲问犹豫。回答是,回雁峰,路遥长。“且下苇塘、洞庭鱼米乡。”

第三十段“流音空际”。雁去也,留音空际,天高不见雁,但闻雁鸣声。本段用指要静,充分利用泛音清透的特点,慢如蝉鸣甫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快如深夜滴漏,声声入耳,点点滴心。

第五大段:高飞。包括第三十一段至三十六段,共六段。

第三十一段“萧疏北望”。月明夜,秋水无痕,潇潇芦苇晚风前。一声由第二段首句的变音,从北方的远处传来,经过了万里征途,吃尽了千辛万苦,听到熟悉但又不完全的乡音,举眼北望,恐犹一片“紫塞黄云孤烟”,不禁潸然泪下,欲睡无眠。本段入慢。

第三十二段“又投别浦”。雁归也,先来为主后为宾,今朝主人明朝客。说是故乡又不是,争芦相咄,兄弟阋墙,且走他乡。本段不要太快。

第三十三段“几处依迟”。江南草长,处处芦塘,翠藻青蘋晚带霜。欲落还飞,犹恐渔入张巨网。前二句稍慢,滚拂更慢,末句突然高音,且走吧!但仍不快,慢变音表现徘徊依依之情。

第三十四段“不尽羁怀”。冲天健翮,万里展翅忙。聚散匆匆,往来几风霜。羁旅牵愁,肠断白蘋洲。此段末句与《空中孤影》末句减字谱相同,本段弹时要突出惆怅感。

第三十五段“天衢远举”。思前虑后,不若放下愁肠,抛却世间纷扰,效鲲鹏,寄傲蓝天,背摩穹苍,御六气,游八方,无牵无挂,无忧亦无伤。

第三十六段尾声:“声断楚云”。鸿飞冥冥,有影无踪,声断楚云,遗响随风。弹第三十六段要轻而慢,最后七弦托七更要慢、轻、实绰。尾声第一个滚要重而清晰,第二个滚要弱而含糊。最后一句则是遗响随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