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吴兆基先生教我弹《秋塞》的时候,曾多次将其比之为“中国的悲怆交响曲”,四十年后,我在对《秋塞》进行分析时,也作了如此解释。2007年我收到吴门琴社寄来的吴兆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册《百年琴韵》,中有两篇吴师自己写的有关《秋塞吟》的文章。......
2023-11-25
《秋塞吟》是一部悲叹西汉王昭君一生不平遭遇的乐曲,也是后人借明妃以诉天下不平之事的曲子。本曲重在悲叹、反抗,尤以悲叹为主线,因此弹琴当柔中带刚,以阴柔为主,即便是反抗也不宜过于激烈。以昭君的身份,虽恨之极,也必含而不形于色,不能如市井无赖,稍有不快,即拍案而起,拔刀见血。当然如作《搔首问天》弹,又当别论。
《秋塞》第一段是全曲引子,先以哀婉凄凉的八度泛音创造出全曲的悲剧气氛,弹时,要重,特别是最后一个音要重,触音后手即放开,音扬,是一种哀怨、绝望、嘶哑的呼喊声。接着的“历”,隐然有一种不平之气。第二句
要稍平,连接后段。在四弦、二弦两个重而有力的散音后,紧接着一个一弦徽外沉闷的按音低音,弹时左手轻轻按下,给人以一种突然的跌落感,好像一开始就将人推到了苦难的深渊。其中二弦散音本来是托七,是我改为挑二弦的,比原来的更好。余下的曲调一直在低準低音区曲折徘徊,一定要用心来弹,左手名中指要用力,大指用肉,缓慢而阴沉,转折处要圆转。
第二段首句与黄河怨、江河水首段相似,一股极端怨恨之气得到了第一次强力的宣泄,在弹首字要用力,用力上,注挑七六稍轻,接着的下行曲调三、四音节重复,更显悲伤,其调慢而顿,要弹出欲哭无泪者的感觉。其后的音乐,情绪得到了一定缓和,好像主人公在边抽泣边倾诉自己的不平遭遇,有感慨,有回忆,有向往,弹时也要相对平和,弹出复杂的感情来。
第三段弹首句是要注意在下九徽半时,手指要先向上少许,再用力向下;再向上少许,用力下十徽。猱时用“撞猱”,即在本位上方作猱,上轻下重,有一顿一顿的感觉,给人以抽泣感。在弹命运主题时,顿感稍轻,但悲感不减。接着双弹泼刺宜轻柔。末句过渡,稍扬。
第四段是幸福的回忆与命运主题交织在一起,甜蜜的梦想与痛苦现实的强烈对比,几经起伏后,弹时一定要注意情绪变化。首句命运主题两句相连,但后句旋律稍有变化,已渐渐改变了悲悲戚戚的面目,逐渐表现出命运残酷的一面,行进稍快。泛音,特别是
要弹得轻松,做着愉快的梦,虽然不时被打断。在这里
的力度要逐步加重,但要与泛音有较大的对比感。滚后告一段落,转稍轻。滚拂以后,速度要逐步加快,至末,似乎反抗已取得胜利。有轻松感。
第五段继续前段的快速,在弹到时要很激动。在弹命运句时要收敛。在弹句时,要轻松些,存一点希望,存一点幻想。接着的又是“命运”与反抗主题的较量,但较前缓和,双弹泼刺要轻些,以后的撮与掐撮三声也都不能重。(www.chuimin.cn)
第六段是一个转折,一边是反抗的余波,一边是逐步增强的命运的压力,一定要把握好两个主题各自力度与速度的分寸。在弹时一定要慢,要感到一阵阵的无奈,接着的
要弹得有力,表示一种极大的愤懑情绪,之后马上情绪转折,变成了“算了吧”的悲愤。接着的下行旋律要慢,越来越慢,撮也要轻,最后一撮句要有气无力,一直至伏。
第七段开始音乐犹如大病昏迷之后的苏醒,一定要慢,慢得弱不禁风。接着的反抗也要有气无力,一直到最后。在打圆一节要稍快,直至抹挑七弦,弹时变慢,接着直到末三小节,中间虽在附点处稍有小息,但要一气呵成,至末三小节虽然突慢,但气仍须直贯到底。此句为参照吴景略先生句法,略改而成。
第八段回光返照,似乎有点生气,但生气已尽,弹得相对平稳。
第九段油尽灯灭,如何弹,各自体会。最后一音,要清越飘渺。尾声平静,虽犹有余怨,终趋平静。
有关潇湘水云及其联想——马如骥古琴文集的文章
1960年吴兆基先生教我弹《秋塞》的时候,曾多次将其比之为“中国的悲怆交响曲”,四十年后,我在对《秋塞》进行分析时,也作了如此解释。2007年我收到吴门琴社寄来的吴兆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册《百年琴韵》,中有两篇吴师自己写的有关《秋塞吟》的文章。......
2023-11-25
仔细研读秋塞牧犊的《乱翻书,与“渔夫”谈神奇谱潇湘题解》与处士横议先生《赞同秋塞观点谈是曲》后,我发现,拙文与《〈潇湘水云〉题解辨析》相比,有分歧,但也不乏共同之处。先谈秋塞先生的文章。不过,使我欣慰的是,似乎秋塞先生也在怀疑“九嶷”之说了,这正是我要说的。似乎秋塞先生也同意题解的文字不会是郭沔写的,这点我们又一致了。......
2023-11-25
另外,联想范围可广可窄,而分析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固定,为此,在《潇湘水云联想》之外又写一篇《试析》。《潇湘》一曲是古琴音乐中最受欢迎的琴曲之一,近来我一直试图用一个弹琴者的感受来对其进行尝试性分析。《潇湘》的第一段用泛音演奏,不过不像其他古琴曲那样将泛音段主要用作引子。本段水云声是《潇湘》创作上的一个特色,也只有古琴才能充分予以表现[1]。......
2023-11-25
但对古琴音乐说来,由于受到本身形制的限制及中国传统“中正和平”、“宁静淡泊”的审美观的影响,感情的表达与宣泄在某些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古琴音乐是文人音乐,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以此作为教化的工具,并得到官方的支持。因此,在欣赏传统古琴艺术音乐美的同时,人们也同时能感觉到中国传统诗词、中国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之美。......
2023-11-25
《渔歌》是古琴曲中的佼佼者。发现《五知斋》旁注及《渔歌释义》最具参考价值,其他琴谱有关《渔歌》的题解等资料多为泛泛而谈,而当前一些湖上打渔活动的介绍与文章,因时代不同,打渔方式不同,很难从中取得实在的帮助与启发。现姑且先将先前所写的与《渔歌》有关的《渔歌记忆》一文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辑录如下,以待后来。此或曰琴家因子厚有咏《渔翁》一诗,领略其意趣而演绎出《渔歌》一曲。......
2023-11-25
杨时百先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传统的古琴音乐,我们来简单地研究一下传统古琴音乐是如何作出来的。中国传统古琴曲是内容音乐,作曲是为了将需要表达的内容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诗既成,参照诗之节奏韵律,作成有词之原始琴歌,称之为“弦歌”。“无文之曲”不是指上面所说的在文词基础上的器乐化的琴曲,而是根本就不依赖文词直接作成的曲子,但这在传统古琴音乐历史上,属极少数。......
2023-11-25
明确了前面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具体来谈传统古琴音乐的分析了。最后是音乐分析,在关于中国传统古琴音乐的特点中,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古琴音乐没有什么作曲格式。因此,古琴根本就没有西方音乐的那种曲式概念,加上中国传统古琴音乐也没有完整的音乐理论,这样,传统古琴音乐的音乐分析也就相对不太复杂,主要是调式分析与简单的和声分析。......
2023-11-25
琴谱弹奏与欣赏我们知道,古琴音乐是标题音乐,是内容音乐,音乐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关于如何弹《潇湘》,根据不同的理解,各家不一,我个人的理解见拙著《〈潇湘水云〉及其联想》及《〈潇湘水云〉试析》两文。在这里,主要是介绍我是如何弹《潇湘》的。第四段是著名的潇湘水云声,水云声有高有低,有动有静,不可一概论之。......
2023-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