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梦里的蝴蝶并不知道是庄周梦见了它一样,更何况世间一梦不醒以及死而复生者并不鲜见。后人据此作了一首《庄周梦蝶》的古琴曲。以上是根据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小故事,仿东坡“想当然”而作,琴曲《庄周梦蝶》想来亦然。......
2023-11-25
古琴关于律制与调名的理论十分混乱复杂,要去理清真不容易,师兄黄耀良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对此作了总结,写了两篇非常好的论文:《中国律制》与《传统古琴谱中的琴曲调名探讨》,分别刊登在《琴道》第二期与第五期上。我在对其研读的基础上,作了一些笔记,不忍丢弃,附之于下。
一、五音的产生与三分损益律。通过三分损益法产生宫、商、角、徵、羽,即古代的唱名,犹如今之do、 re、 mi、 so、 la,五音中以宫音为主。
注:图中小字宫商徵羽均为弦长,以宫弦长为基础,逐行推算,所得亦为弦长。
又通过三分损益之隔八相生法产生十二个律,这种律制称之为三分损益律,律即音名,或称调名。一个律即一个半音。其中各律相间不一,有大一律、小一律之分,无法实现旋相还宫。
二、纯律,又称自然律。纯律音阶中各音是用纯五度(弦长之比为2/3)、大三度(弦长之比为4/5)以及八度音(弦长之比为1/2)音程互相加减推算而得,与纯音程完全相符,音响特别和谐。
在我国历史上虽没有出现过有关纯律的理论,但大约在秦汉后期的古琴己有十三徽的应用,而十三徽的设置是完全应用了纯律。徽位是完全根据泛音的原理排列的,其中第三、六、八、十一等四个徽位上的泛音,都是纯律所独有的音,而其余九个徽位上的泛音,则是纯律与三分损益律通用的音。徽位所代表的弦长比值除2/3(与三分损益律所求得的相同)以外,都不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且古琴上的七徽刚好是弦长的1/2,较三分损益律不能还宫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纯律也有大半音、中半音、小半音之分,在旋相还宫上,同样存在着实际问题。琴徽的次序与弦长的比值如下:
*假定空弦为c。(www.chuimin.cn)
三、十二平均律。在公元5世纪时,杰出的科学家何承天(370—447 )第一个提出了“十二等差律”(《隋书·音乐志》称“新律”)的理论,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不能返生黄钟的问题,而且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
明朱载堉(1536—1616)字伯勤,号句曲山人。著有《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等。1606年朱载堉曾将其所著汇缩成《乐律全书》四十七卷。朱氏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最初发表于1584年完稿的《律学新说》,称为“新法密律”。随后在《律吕精义》中详细阐述了用句股定律求得应钟(即一个半音)之数的方法(假定黄钟正律弦长为一尺),其他各律则以公比为=1.059 46的等比级数将一个纯八度均匀地分为12个半音,即,正黄钟(C)=倍应钟(B) / 1. 059 46,倍应钟(B)=倍无射(bB)/1.059 46,以此类推。以上计算的结果与现代计算完全相同,只是朱载堉算的是振动体(弦)的长度,振动长度与频率适成反比。而欧洲最早的十二平均律见于1691年Werkmeister的《音乐的调和律》一书,比《律吕精义》晚了一百年。
在我国的律制上虽然三分损益律、纯律、十二平均律三律并存,但实际上一直是三律并用,各律间尽管在音高上有所差异,但并不太大,本来就可以忽略,需要耳音特别好的人才能分辨。而且从音响学的角度看,人对音响既要求符合一定的音准,又要求有一定的音差,些微的音差在一定范围内又起着增加刺激性、增加表现力的作用。因此在乐律问题上不必过分苛求绝对的统一。在古琴独奏时可保留纯律,以突出古琴的风格,但在齐奏、合奏中则可顺应平均律的优点,以求得互相配合。
四、古琴曲的调名,在传统的琴谱中,旧用调名有三十多种,这些调名都是根据古琴的七条弦的调弦法来定名的,如正调、蕤宾调、楚商调等。这些调名反映出乐器本身各弦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不能反映该调的绝对音高。在古琴所有的调中,从南宋(12世纪初叶)时起,普遍都用正调定弦作为基本调,其他各调都是从正调转变而来,如以固定音高调弦,正调定弦以一弦定为黄钟(相当于C音),则依此为太簇(D)、夹钟(bE)、姑洗(E)、仲吕(F)、 宾(F)、林钟(G)、夷则(bA)、南吕(A)、无射(bB)、应钟(B)、清黄钟(C)、清太簇(d)。传统的定调法,以十二律中各律为宫所建立的音阶系统称为“均”(yùn),如不紧不慢正调以三弦仲吕为宫,称为仲吕均(1=F)等,见下表。
五、古琴的调弦方法可分成三类:正弄:正弄共有五个调,以正调为基本调。改定他调时,以正调定弦为基础,松紧某一条弦或几条弦,使之降低或升高半音,以符合新调的要求。侧弄:以正调定弦,分别以各弦为宫的定调法。实际上就是黄钟均的音阶,也就是1=C的音阶,以不同的弦为宫来定调。如以黄钟为宫(do),则称黄钟均侧弄等。外调:用于乐曲的某种特殊调弦法。
由于琴谱中调名比较混乱,下表列出一些,以便对照。
有关潇湘水云及其联想——马如骥古琴文集的文章
这就像梦里的蝴蝶并不知道是庄周梦见了它一样,更何况世间一梦不醒以及死而复生者并不鲜见。后人据此作了一首《庄周梦蝶》的古琴曲。以上是根据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小故事,仿东坡“想当然”而作,琴曲《庄周梦蝶》想来亦然。......
2023-11-25
谈到传统古琴音乐,首先想谈一下中国传统古琴音乐的属性。并且中国传统古琴音乐本身就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歌赋。按照西方音乐的概念,中国传统古琴音乐应属于标准的标题音乐范畴,具有标题音乐的一切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标题音乐的鼻祖。了解了中国传统古琴音乐的属性,我们再讨论另一个问题,在理解与评论传统古琴音乐时,是否可以像对诗词小说那样,对琴曲的内容与结构进行文学性的评论?......
2023-11-25
我估计,陈先生只能给我打最多二十分,但他却毫不介意,没有因此觉得我在这方面知识浅薄而有丝毫见外。年后,突然接到马来西亚的一个网站发来邮件,说要我作为陈先生的好友加入,我就按要求填写了发出。后来有人说这类网站多是骗人的,有人甚至因之邮箱被黑,才知道受骗上当了,我想也许陈先生的邮箱恐怕也遭到了同样命运。由于我的疏忽,以为E-mail通信万无一失,一直没有留心陈先生的其他联络方式,就这样,联络只好中断。......
2023-11-25
琴谱弹奏与欣赏我们知道,古琴音乐是标题音乐,是内容音乐,音乐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关于如何弹《潇湘》,根据不同的理解,各家不一,我个人的理解见拙著《〈潇湘水云〉及其联想》及《〈潇湘水云〉试析》两文。在这里,主要是介绍我是如何弹《潇湘》的。第四段是著名的潇湘水云声,水云声有高有低,有动有静,不可一概论之。......
2023-11-25
下面就将我学《潇湘》这段时期吴师有关《潇湘》的谈话内容整理要点如下。我第一次听到“清微淡远”是学弹《潇湘》的时候,之后,又多次听吴师谈起。此故事是在我学《潇湘》期间所闻,并与弹琴有一定关联,录此以存。虽然吴师在日,我犹未恢复弹琴,然自从重理丝桐以后,除《平沙》作为试弹曲外,为了纪念老师,第一支恢复的曲子就是《潇湘》。......
2023-11-25
杨时百先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传统的古琴音乐,我们来简单地研究一下传统古琴音乐是如何作出来的。中国传统古琴曲是内容音乐,作曲是为了将需要表达的内容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诗既成,参照诗之节奏韵律,作成有词之原始琴歌,称之为“弦歌”。“无文之曲”不是指上面所说的在文词基础上的器乐化的琴曲,而是根本就不依赖文词直接作成的曲子,但这在传统古琴音乐历史上,属极少数。......
2023-11-25
与欣赏其他音乐相似,中国传统古琴音乐的欣赏亦应分为刚刚接触古琴或完全不懂古琴阶段、入门阶段以及进一步提高阶段。但是光好听、喜欢听、愿意听就是欣赏古琴音乐的全部吗?回到中国传统古琴音乐的话题上。前面说过,中国传统古琴音乐是标题音乐,标题音乐有一个主题,主题就是该曲想要表达的内容。......
2023-11-25
《潇湘水云》是古琴曲中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一首琴曲。可是,打开《神奇秘谱》的《潇湘水云》,其第一段的小标题竟然是“洞庭烟雨”。《潇湘水云》就是“清深的湘水上的水与云”,或者也可以说是“洞庭湖畔清深的湘水上的水与云”。其实,《潇湘水云》中的“江汉”也不完全是实指。由此,我们又可以进一步证明,《潇湘水云》中的“潇湘”不应该是在九嶷之麓,当然也不在沧浪。......
2023-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