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羽化登仙》与《岳阳三醉》:悠久历史与变迁

《羽化登仙》与《岳阳三醉》:悠久历史与变迁

【摘要】:并举出《羽化登仙》删为《岳阳三醉》、《汉宫秋月》删为《汉宫秋》、《渔歌》删为《醉渔唱晚》等为例。我们知道,后来谱载《羽化登仙》基本上均从《诚一堂》,如此说来,后来谱载的《羽化登仙》应均与《古音正宗》的《岳阳三醉》基本相同。换句话说,《羽化登仙》与《岳阳三醉》基本是同一首曲子。2009年3月附《古音正宗》的《岳阳三醉》与《蓼怀堂》的《岳阳三醉》及《诚一堂》的《羽化登仙》比较表

据《二香琴谱》所记,清朝广陵派创始人徐常遇认为:“古琴曲传至今日,大都经人删改。”并举出《羽化登仙》删为《岳阳三醉》、《汉宫秋月》删为《汉宫秋》、《渔歌》删为《醉渔唱晚》等为例。许健先生在《琴史初编》中引用了这一说法。此外,杨时百先生在他的《琴话》中也曾提到:“臞仙改《广陵散》为《秋鸿》,蓼怀堂删《羽化登仙》名《岳阳三醉》。”因恰值我刚将《五知斋》的《羽化登仙》删改结束,这段话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于是连忙查阅手头的资料,寻找《岳阳三醉》。很可惜,由于资料有限,只找到两篇,一在《古音正宗》中,另一在《蓼怀堂琴谱》中。《古音正宗》,1634年编,为我的资料中所能找到年代最早的《岳阳三醉》琴谱。《蓼怀堂》在其后,与《诚一堂》几乎同时,出版在《诚》前,为1702年。经过对比,《蓼怀堂》与《古音正宗》的《岳阳三醉》,二者除在第一段泛音有些区别及《蓼怀堂》在第15段增加了泛音外,相差无几。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除指法有些出入,《诚一堂》做了一些增添外,《诚一堂》的《羽化登仙》与《古音正宗》的《岳阳三醉》却基本相同,详见附录。我们知道,后来谱载《羽化登仙》基本上均从《诚一堂》,如此说来,后来谱载的《羽化登仙》应均与《古音正宗》的《岳阳三醉》基本相同。换句话说,《羽化登仙》与《岳阳三醉》基本是同一首曲子。但是,令人无法解释的是,在《古音正宗》中,竟然还有一首曲子名叫《羽化登仙》,而这个《羽化登仙》与《诚一堂》及其以后的《羽化登仙》却完全不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因为缺乏足够的历史资料,我只好将《古音正宗》的《羽化登仙》与《岳阳三醉》的减字谱仔细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将《古音正宗》中《羽化登仙》的前半部分直接翻成了简谱。结果发现《古音正宗》中《羽化登仙》与《岳阳三醉》这两首曲子的作曲思路及旋律风格极为相似,甚至结构也有些相似,俱是商角音,调性一样,好像是出于同一人或同一门派之手,但肯定是两首完全不同的曲子,因为具体旋律的差异较大,《岳阳三醉》的旋律更为优美流畅,乐曲的安排也更为完整,与《羽化登仙》的形象更为接近。在此,我想充分发挥一下想象力:很可能作者想作一首有关仙人的乐曲,题目已经想好,为“羽化登仙”,但完成以后,乐思继续在脑海中汹涌澎湃,于是接着又写了首相似的乐曲,或者是同一门派另有人又作一曲,名之为同样与仙人有关的吕洞宾《岳阳三醉》,因不忍舍弃,遂将两曲并列于谱。后人在读谱时,发现两曲相似,但《岳阳三醉》似乎更合适羽化登仙的意境,于是将《岳阳三醉》更名为《羽化登仙》,而将原来的《羽化登仙》废而不用。《蓼怀堂》可能另有谱承,或可能感到这样不妥,仍直接继承了《古音正宗》中的《岳阳三醉》原名。还有一种可能,假设在昏暗的豆油灯下,一位老夫子,可能是不懂琴谱的老夫子,奉命抄录《古音正宗》谱,抄着抄着,正好抄到《羽化登仙》曲名,一个疏忽,把《羽化登仙》的减字谱翻了过去(抑或丢失),下一曲恰好是《岳阳三醉》的谱字,糊里糊涂便把《羽化登仙》的帽子戴到了《岳阳三醉》第二段的谱身上,后人也许感到这样反而更好,于是将错就错,《羽化登仙》一曲就这样成了《诚一堂》的那个样子,而正宗的《羽化登仙》反而失传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令人发笑的假设或想象,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印刷术并不发达的古代,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从以上的分析及所附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诚一堂》及其以后的《羽化登仙》实出于《古音正宗》或与其同时期的《岳阳三醉》,只不过做了一些增添与修改,徐常遇关于《岳阳三醉》是《羽化登仙》缩本的说法属于本末倒置。另外,从成书年代也能看出,杨时百先生的《蓼怀堂》删改之说是在没有足够资料情况下的猜想,因为在《蓼怀堂》之前《古音正宗》中已经存在一个几乎相同的《岳阳三醉》,并与《羽化登仙》同时并列。至于杨时百之“臞仙改《广陵散》为《秋鸿》”及徐常遇“《渔歌》删为《醉渔唱晚》”等例,恐怕也有问题,只是未经考证,不能妄断。

虽然徐常遇所举例子有误,但他所说“古琴曲传至今日,大都经人删改”,认为如果“大曲过于冗长重沓”是可以“大加删汰而成曲者”并没有错。细审后来《羽化登仙》诸谱,实有“冗长重沓”的味道,据查阜西先生介绍,《裛露轩琴谱》中的《羽化登仙》抄自《德耕堂》,竟有五十段之多,越加越长。该谱我未曾看过,但从《五知斋》的《羽化登仙》推想,五十段的《羽化登仙》恐怕太长了,以至于无人问津。我不同意徐常遇所说“即使加得极佳,终非古人本来所有”的观点,在《五知斋》的《羽化登仙》中颇有加得佳处,《琴香堂》中《羽化登仙》第六段的泛音首句也颇有新意,我觉得还是比原来的好。当然,对于为了加长而加长、以示高明的做法我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我同意徐的观点:增得不好,就像一碗清水加进了污浊,再也“无还原之日矣”。(www.chuimin.cn)

2009年3月

附 《古音正宗》的《岳阳三醉》与《蓼怀堂》的《岳阳三醉》及《诚一堂》的《羽化登仙》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