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谱弹奏与欣赏我们知道,古琴音乐是标题音乐,是内容音乐,音乐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关于如何弹《潇湘》,根据不同的理解,各家不一,我个人的理解见拙著《〈潇湘水云〉及其联想》及《〈潇湘水云〉试析》两文。在这里,主要是介绍我是如何弹《潇湘》的。第四段是著名的潇湘水云声,水云声有高有低,有动有静,不可一概论之。......
2023-11-25
近日购得杨时百先生编著的《杨氏琴学丛书》,对《五知斋》的《羽化》一曲有如下一段评述:“五知斋羽化原谱廿段以下变音徽分杂乱,今概行更正,纯用角调正音。”杨氏并将《羽化》按其发明的四行谱进行了工尺板眼标注,惜我打《羽化》在先,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且已年迈,无力再融合杨先生之谱,吸取其精华,形成新谱。我在打《羽化》时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并对原谱及其他诸谱(包括《岳阳三醉》)进行了粗打及研究,但目的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及自娱。谱是打出来了,并自以为是地弄了一个节本,写了一个说明,而对于二十四段以后,除将其中我认为是精粹的部分放进了节本中外,大部分段落至今犹是草稿,心中总感到有点放不下来。在打谱中感到,《五知斋》谱二十四段以后,变音奇多,且不当其位,比如:徽位就有五徽六、五徽七、五徽八与五徽九,及四徽三、四徽四、四徽半与四徽六之分等等,使人摸不着头脑,连杨时百这样终身精研琴学的大师都认为“变音徽分杂乱”,无章可寻。我在打谱时,将相当一部分变音纠正到标准半音音位(杨先生似乎还将一些变音改为五声音阶中之音),结果还是不得要领,于是只得将其舍弃。开始我还认为这或者是《五知斋》为了赶时髦、炫技所致(见前文《〈羽化登仙〉打谱后记》),现在回过头来再想一想,也不无疑问。《五知斋》的编者徐祺是一位了不起的“名震都下”的古琴大师,不仅学识深邃,对琴曲的编辑态度十分严谨,《五知斋》中的琴曲,都一曲一曲精心研习,除进行大量校勘与改编外,还对弹法写了大量的旁注,花费了大量心血。特别对于《羽化》一曲,更增变音三段,并在题解中写道:“其念四至念七,余增变音三段,古谱所无,若静夜鼓之,奇幻幽洁,恍有白日飞升之想,凡我同好,再加参考,则幸也。”可见其对这一曲子的重视程度。
清朝初期西乐已传入中国,据说连康熙帝玄烨都知道“唱名法”、“五线谱”(当时称之为“五线界声”),并组织乐队演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丰富琴曲的表达能力,一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琴人在琴曲中尝试运用较多的半音(变音)按音是不奇怪的,但如《五知斋琴谱》的《羽仙》出现这样大量音不当位的曲子,即使在西方音乐中,除了目前极个别现代派为了达到某些奇异的音响效果外,也极少见。像徐祺这样一位终生研习古琴、精通音律的专业大师,不大可能连这一点都不懂。另外《五知斋琴谱》是徐祺“历燕齐赵魏及吴楚瓯越推敲至三十余年之久,始成一秩”的琴谱,并经其子、也是古琴大师徐俊的细心校订,按周鲁封序的说法,这部琴谱是徐俊的“半生心血”,《羽化》又是徐祺精心改编之曲,大量的笔误或印刷错误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琴曲中,由于传承不同、所取音律不同,徽位稍有出入是常有的事,比如,七徽九常有写成八徽、五徽六常有写成五徽七等情形,但在同一首琴曲中是应该基本一致的,我们知道五徽六(或五徽七)到六徽是一个半音音程,像《羽化》这样,不但同时出现五徽六及五徽七,并从五徽六到五徽九连续出现四个音位,是极为罕见的。对此,如果推翻掉我在《〈羽化登仙〉打谱后记》所说的那种“想当然”外,现在只能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是徐祺明知而故意为之,也就是说,这些徽位是徐祺设置的新音,姑且把它叫作碎音。我们知道声音的频率是连续的,半音、全音之分应该说是人为的。我在打《五知斋》的《秋鸿》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弹七弦七徽后来一个“少上”,弹六徽后又一个“少上”,“少上”究竟上多少?为什么不写“上六半”?上“五徽六”?其实,“少上”就是不到六徽半或五徽六,而是仅上1/4音程,或1/8音程,甚或是半个音程中的某一个音。《秋鸿》是以此表示鸿鸣的参差,《羽化》想来也想以此来表现“奇幻幽洁”、“脱离人间”的神仙世界,表明此音是应从天上来,而非人间所有。(www.chuimin.cn)
当然,这仅是我的另一种假设,我在《〈羽化登仙〉浮想》与《〈羽化登仙〉打谱后记》所说的也是一种假设。但不管如何,有假设总比没有假设的好,假设可以推动思维向前发展,实际上,我现在更倾向于本文所说的这种假设。我真很想再将《羽化》按照现在的假设重打一遍,但恐年迈体衰,精力有限,难以完成,真是虽有擒虎之志,终无缚鸡之力,希望读过此文的有感后生不妨试一试。
2011年2月
有关潇湘水云及其联想——马如骥古琴文集的文章
琴谱弹奏与欣赏我们知道,古琴音乐是标题音乐,是内容音乐,音乐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关于如何弹《潇湘》,根据不同的理解,各家不一,我个人的理解见拙著《〈潇湘水云〉及其联想》及《〈潇湘水云〉试析》两文。在这里,主要是介绍我是如何弹《潇湘》的。第四段是著名的潇湘水云声,水云声有高有低,有动有静,不可一概论之。......
2023-11-25
杨时百先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传统的古琴音乐,我们来简单地研究一下传统古琴音乐是如何作出来的。中国传统古琴曲是内容音乐,作曲是为了将需要表达的内容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诗既成,参照诗之节奏韵律,作成有词之原始琴歌,称之为“弦歌”。“无文之曲”不是指上面所说的在文词基础上的器乐化的琴曲,而是根本就不依赖文词直接作成的曲子,但这在传统古琴音乐历史上,属极少数。......
2023-11-25
清·费丹旭《昭君出塞图》我1959年学弹《秋塞吟》时,吴兆基先生曾多次说过:“《秋塞吟》是中国式的《悲怆》交响乐。”先师虽未再对“《秋塞吟》是中国式的《悲怆》交响乐”作进一步阐述[1],然我感到这一命题的含义深远,应作更深入的探讨,故兹不揣浅陋,试而为之。《秋塞吟》是一部悲叹西汉王昭君一生不平遭遇的乐曲。......
2023-11-25
在《传统古琴音乐的作曲》一文中,我又提到,《秋塞吟》运用主题这一概念的作曲方式与西方奏鸣曲有相似之处,现在想对此作进一步分析。不过,这也是命运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奠定了《秋塞吟》这一琴曲的基调。在《秋塞吟》中,我们已经看到,对光明与反抗主题进行摧残压制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命运主题,它还有一个帮凶它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帮着命运主题进行打压。......
2023-11-25
另外,联想范围可广可窄,而分析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固定,为此,在《潇湘水云联想》之外又写一篇《试析》。《潇湘》一曲是古琴音乐中最受欢迎的琴曲之一,近来我一直试图用一个弹琴者的感受来对其进行尝试性分析。《潇湘》的第一段用泛音演奏,不过不像其他古琴曲那样将泛音段主要用作引子。本段水云声是《潇湘》创作上的一个特色,也只有古琴才能充分予以表现[1]。......
2023-11-25
仔细研读秋塞牧犊的《乱翻书,与“渔夫”谈神奇谱潇湘题解》与处士横议先生《赞同秋塞观点谈是曲》后,我发现,拙文与《〈潇湘水云〉题解辨析》相比,有分歧,但也不乏共同之处。先谈秋塞先生的文章。不过,使我欣慰的是,似乎秋塞先生也在怀疑“九嶷”之说了,这正是我要说的。似乎秋塞先生也同意题解的文字不会是郭沔写的,这点我们又一致了。......
2023-11-25
弹《五知斋》的《秋鸿》,一定要参考《五知斋》关于《秋鸿》弹法的提示与《秋鸿》原辞的意境来弹!但要注意,《秋鸿》原辞与《秋鸿》各个段落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这就是为什么《五知斋》将《秋鸿》原辞放在曲末,并删去段号的原因。“引子”是由第一段“天南烟远”与第二段“塞北天高”组成,实际上也就是交代了《秋鸿》这一曲子的目的地与起飞地。......
2023-11-25
并以此证明郭沔作《潇湘水云》的初衷是“长怀惓惓情”,《神奇秘谱》的题解是有根据的。当然,既然诗名《补元人咏郭沔诗》,是补充之意,当有所据。后有浙人杨缵将其归入以其为首编纂的《紫霞洞谱》之中。至于“蹈海不尊秦,入山惟望楚;抱琴问九嶷,掇梃归三户;纵指发奇哀,潇湘水云怒”,即使聆听查先生本人的《潇湘水云》录音,你能听出这些内容吗?......
2023-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