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潇湘水云及其联想-马如骥古琴文集:《羽化登仙》打谱存在疑问

潇湘水云及其联想-马如骥古琴文集:《羽化登仙》打谱存在疑问

【摘要】:开始我还认为这或者是《五知斋》为了赶时髦、炫技所致,现在回过头来再想一想,也不无疑问。对此,如果推翻掉我在《〈羽化登仙〉打谱后记》所说的那种“想当然”外,现在只能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是徐祺明知而故意为之,也就是说,这些徽位是徐祺设置的新音,姑且把它叫作碎音。当然,这仅是我的另一种假设,我在《〈羽化登仙〉浮想》与《〈羽化登仙〉打谱后记》所说的也是一种假设。

近日购得杨时百先生编著的《杨氏琴学丛书》,对《五知斋》的《羽化》一曲有如下一段评述:“五知斋羽化原谱廿段以下变音徽分杂乱,今概行更正,纯用角调正音。”杨氏并将《羽化》按其发明的四行谱进行了工尺板眼标注,惜我打《羽化》在先,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且已年迈,无力再融合杨先生之谱,吸取其精华,形成新谱。我在打《羽化》时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并对原谱及其他诸谱(包括《岳阳三醉》)进行了粗打及研究,但目的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及自娱。谱是打出来了,并自以为是地弄了一个节本,写了一个说明,而对于二十四段以后,除将其中我认为是精粹的部分放进了节本中外,大部分段落至今犹是草稿,心中总感到有点放不下来。在打谱中感到,《五知斋》谱二十四段以后,变音奇多,且不当其位,比如:徽位就有五徽六、五徽七、五徽八与五徽九,及四徽三、四徽四、四徽半与四徽六之分等等,使人摸不着头脑,连杨时百这样终身精研琴学的大师都认为“变音徽分杂乱”,无章可寻。我在打谱时,将相当一部分变音纠正到标准半音音位(杨先生似乎还将一些变音改为五声音阶中之音),结果还是不得要领,于是只得将其舍弃。开始我还认为这或者是《五知斋》为了赶时髦、炫技所致(见前文《〈羽化登仙〉打谱后记》),现在回过头来再想一想,也不无疑问。《五知斋》的编者徐祺是一位了不起的“名震都下”的古琴大师,不仅学识深邃,对琴曲的编辑态度十分严谨,《五知斋》中的琴曲,都一曲一曲精心研习,除进行大量校勘与改编外,还对弹法写了大量的旁注,花费了大量心血。特别对于《羽化》一曲,更增变音三段,并在题解中写道:“其念四至念七,余增变音三段,古谱所无,若静夜鼓之,奇幻幽洁,恍有白日飞升之想,凡我同好,再加参考,则幸也。”可见其对这一曲子的重视程度。

清朝初期西乐已传入中国,据说连康熙帝玄烨都知道“唱名法”、“五线谱”(当时称之为“五线界声”),并组织乐队演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丰富琴曲的表达能力,一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琴人在琴曲中尝试运用较多的半音(变音)按音是不奇怪的,但如《五知斋琴谱》的《羽仙》出现这样大量音不当位的曲子,即使在西方音乐中,除了目前极个别现代派为了达到某些奇异的音响效果外,也极少见。像徐祺这样一位终生研习古琴、精通音律的专业大师,不大可能连这一点都不懂。另外《五知斋琴谱》是徐祺“历燕齐赵魏及吴楚瓯越推敲至三十余年之久,始成一秩”的琴谱,并经其子、也是古琴大师徐俊的细心校订,按周鲁封序的说法,这部琴谱是徐俊的“半生心血”,《羽化》又是徐祺精心改编之曲,大量的笔误或印刷错误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琴曲中,由于传承不同、所取音律不同,徽位稍有出入是常有的事,比如,七徽九常有写成八徽、五徽六常有写成五徽七等情形,但在同一首琴曲中是应该基本一致的,我们知道五徽六(或五徽七)到六徽是一个半音音程,像《羽化》这样,不但同时出现五徽六及五徽七,并从五徽六到五徽九连续出现四个音位,是极为罕见的。对此,如果推翻掉我在《〈羽化登仙〉打谱后记》所说的那种“想当然”外,现在只能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是徐祺明知而故意为之,也就是说,这些徽位是徐祺设置的新音,姑且把它叫作碎音。我们知道声音的频率是连续的,半音、全音之分应该说是人为的。我在打《五知斋》的《秋鸿》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弹七弦七徽后来一个“少上”,弹六徽后又一个“少上”,“少上”究竟上多少?为什么不写“上六半”?上“五徽六”?其实,“少上”就是不到六徽半或五徽六,而是仅上1/4音程,或1/8音程,甚或是半个音程中的某一个音。《秋鸿》是以此表示鸿鸣的参差,《羽化》想来也想以此来表现“奇幻幽洁”、“脱离人间”的神仙世界,表明此音是应从天上来,而非人间所有。(www.chuimin.cn)

当然,这仅是我的另一种假设,我在《〈羽化登仙〉浮想》与《〈羽化登仙〉打谱后记》所说的也是一种假设。但不管如何,有假设总比没有假设的好,假设可以推动思维向前发展,实际上,我现在更倾向于本文所说的这种假设。我真很想再将《羽化》按照现在的假设重打一遍,但恐年迈体衰,精力有限,难以完成,真是虽有擒虎之志,终无缚鸡之力,希望读过此文的有感后生不妨试一试。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