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羽化登仙》古琴文集:琴谱、演奏技巧及注意事项

《羽化登仙》古琴文集:琴谱、演奏技巧及注意事项

【摘要】:与打《秋鸿》一样,打《羽化》也是因为《五知斋琴谱》对该曲的推崇,称其为长寿之曲。打《羽化》之所以花费这么多时间,身体是第一原因,《羽化》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羽化》是一长寿之曲,过多地在上準弹奏,音节急促,弹奏用力,可能反而血压升高。《羽化》一曲,谱载不多,1634出版的《古音正宗》,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刊载《羽化》的琴谱,上準音较少,很少半音。

与打《秋鸿》一样,打《羽化》也是因为《五知斋琴谱》对该曲的推崇,称其为长寿之曲。年纪大了,成仙不了,长寿倒有点想,于是开始对其关注起来。但不知为什么,现今古琴界打此曲者甚少,听说仅汪铎师兄一人,不过从未听其弹过,这样就开始筹划打《羽化》了。我从2006年8月份开始打,9月去美国探亲,琴未带去,恰好阳台有一块格栅,一米多长,四十多厘米宽,中有八九根横条,我用其中七根横条代表七根琴弦,再在七根横条之上贴上一画有十三个徽位的纸,这就制成了一张比无弦琴稍好一些的无音琴。用这张“琴”,对照谱本及音位,在小女儿家的小院子里继续工作,到2006年10月15日,始将减字谱初步翻译成简谱。因为是一只无音琴,琴音全靠想象,勉强形成旋律。回国后,继续在琴上实践与修改,可惜不久即因杂事干扰搁了下来,后又因身体不好,每天只能以恢复健康为第一要务。直至今年身体逐步复康,然又因视力障碍,每天也只能工作一个半小时左右,一个小时琴上实践修改,半个小时计算机上制谱,就这样拖拖拉拉到2008年6月才将谱打完。

打《羽化》之所以花费这么多时间,身体是第一原因,《羽化》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羽化》与以前接触的谱不完全一样:一是长,有三十段之多;二是前半段中各段的音乐是以基本相似的核心音乐为中心展开的,弄不好有雷同之感,而后半段又加了许多变(半)音,中间好像还有音乐断层,处理不好,就会感到别扭;三是不知为什么在记谱上存在不少似乎不正确与印刷错误之处,音常不当徽位。每遇这种情况,常常使我不知所措,有的时候简直不想打下去。后来,我把同时期且同属广陵流派的《澄鉴堂》、《琴香堂》及《自远堂》诸谱与《五知斋》相互对照,许多《五知斋》“犯难”之处常可从这两部琴谱中得到启示,这样一来,果然容易多了。

打完谱,将各段联结起来总感到有些地方还不太顺畅。前十九段音乐总体讲来不错,确有“仙音佛曲”之感,但从第二十一段以后,大部分在上準部分运行,主旋律与前不一样,似与“仙歌佛曲之韵,养心乐志之音”相去较远。另外,大量半音的运用也似无必要,有的好像是为了用半音而用半音。还有,有一些段落,无论从音乐上还是从意境上总感到有拖沓重复之嫌,有的段落还给人以仓促感,好像是为了凑数。古琴音乐,特别是抒情的古琴音乐,上準音的运用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上準音一般余韵稍差,音色过刚,常用于慷慨激昂之处,或者表现某些特定的情感,或者作为对比,或者用于全曲高潮,在像《羽化》中这样大量运用似不多见。特别《羽化》是一长寿之曲,过多地在上準弹奏,音节急促,弹奏用力,可能反而血压升高。再者,半音用得好,可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无特殊需要,对古琴来说,通常也不多用,除非变调又当别论。也许在当时,西洋音乐已有所传入,音色的对比、半音的运用是一种时髦,当然,炫技也可能算是琴师的一种本事。

《羽化》一曲,谱载不多,1634出版的《古音正宗》,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刊载《羽化》的琴谱,上準音较少(仅第六段后半段、第八段中、第九段上半段有),很少半音。《古音正宗》后,仅见于《琴学心声谐谱》,手头没有该谱,不知内容。在此之后1705年的《诚一堂琴谱》,自第九段开始,不知为什么,上準音大幅度增加,不过半音倒并不多,虽然有很多七弦上四徽半的音,但这可能是用律不同的缘故,从谱中四徽半与空六弦同声可以看出,在古琴记谱方面,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仍可以认为不算变(半)音。1802年的《自远堂》中的《羽化》来自1718年的《澄鉴堂》,相差无几,《澄鉴堂》的《羽化》仍然来自《诚一堂》,差别也不太大,而1722年的《五知斋》与1760年的《琴香堂琴谱》同样来自《诚一堂》或与其同期相似的谱本,但改变甚多。《琴香堂》、《五知斋》除继承了《诚一堂》增加的大量上準音外,第一段各加了一段泛音;另外,《五知斋》还增加了第二十四段至二十八段上半段部分(含大量变音),《琴音堂》则除第二段至第八段分别与《五知斋》的第二段至第十三段上半段相对应外,其余均为其所增或改编,但变音增多不如《五知斋》明显。自此以后,《羽化》一曲,刊载不多,版本不一,鲜有人弹,曲子过于冗长固然是一个问题,但从一个侧面看出,这几个谱子的修改是不太成功的。在打谱中感到,这还是一只很好的曲子,特别是前半段,音乐感很强,很多乐段很舒畅,有飘飘欲仙之感,多弹对身体确有好处,于是下决心以《五知斋》本为基础对该曲进行简化调整。好在是为自娱,不是为了考古,古琴本来就是一种自娱自乐的音乐么!《平沙落雁》不就是改来改去,改出了六十多种的谱子,各弹各的,各得其所。

《五知斋》原曲如果以泛音段落为分界线的话,则可分为三大部分,用泛音作为间隔:泛音开始,第一部分(第一到九段);泛音1(第十段),第二部分(第十一到十九段);泛音2(第二十段),第三部分(第二十一到二十九段);泛音结束。

修改方案为:

泛音开始:不变。

第一部分:将第七段删除,感到冗余。

泛音1:参照《琴香堂》另作。

第二部分:将第十四段与十五段合并简化;将第十六段移至第三部分,删去第十七、十八段,因这两段音乐除掉人为以变音代全音外,还有与以前重复的感觉。

泛音2:修改,以与泛音1相应,并加上了少许半音,以增加神秘感。

第三部分:将第十六段稍加改动,并移至第三部分之首,以增加第三部分修改后之分量;删去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及二十九段,这几段大多为《五知斋》所加,或变音过多,无助实质,或上準音过多,与“怡情养性,益寿延年”有悖,或音素重叠,过于冗长。保留第二十一、二十四段,修改第二十七段,以与前面音乐相呼应。

泛音结束:修改,以与泛音开始相呼应。(www.chuimin.cn)

对其余部分参照其他谱,稍作增减。

其结果是,全曲十九段,恰好合时下“要久”之数,还是分为三大部分,用泛音作为间隔:

泛音开始:第一段,绿野仙踪。

第一部分:第二至八段,仙袂飘飘,仙乐融融。

泛音1:第九段,雪地飞鸿。

第二部分:第十至十三段,采药炼丹、云游四方。

泛音2:第十四段,空中云影(鹤唳天边)。

第三部分:第十五段,地仙逍遥;第十六段,战胜天魔;

第十七段,金丹九转;第十八段,直上云霄。

泛音结束:第十九段,天国逍遥,杳杳冥冥。

这样一来,个人感觉顺畅多了,保留的第二十一段、二十四段上準音(含半音)是曲中全部上準音的精华,也可作为全曲高潮。当然,囿于个人的音乐素养与水平,这种调整与修改也可能会被认为并不妥当,但我想,凡适合于我的,对我说来可能是最好的,我仅把我认为最适合我的供琴友们参考,也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08年12月18日初稿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