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音乐考古、古琴史研究来说,《五知斋》等琴谱只能是古琴历史上的一个时间点,而且为数极少。既然真正做到“恢复古谱的原貌”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打谱又极具“任意性”,基于古琴谱本身的“开放性”,于是出现了第三种打谱。......
2023-11-25
我之所以选择打《庄周梦蝶》,其原因同样是因为《五知斋》所说“其精微可作本谱之首曲”,在后记中又说:“梦蝶音韵,出于诸操之上。若洞天,乃天地之正音,宛在仙岛琼谷之中,如阳春竞秀,万卉增荣,体致欲仙,至梦蝶,乃庄叟寓意,机神活泼,飘然羽化,又潇洒出群者也。”及打谱,发现谱本中,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令人无法着手。后来,突发奇想,从无法着手处着手,不正是着手处?如是,竟然豁然开朗,一通百通,在以后的打谱中,以此为纲,并参考《五知斋》题解、后记,旁注,特别是题解后段的“奏之者,轻中求意,意中求声,方得其旨,使听之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神游六合,身入太虚,则曲终两两相忘矣”,及在第三段旁注中的“必用神气性理鼓之,非悦耳悦心之曲可比,此乃悦神魂之曲也”两段。这两段话尤为重要,贯穿全曲。这样,逐步将各段的旋律即意境慢慢演绎出来,终于在不长的时间里打完全谱。以下是在打谱过程中,演绎出的各段的意境。
第一段“引子”。首句以轻慢的泛音缓缓弹出,其音朦胧,如在梦中,次句重复,立转明实,梦转非梦。接着八徽的泛音长锁,音色灰暗诡异,又入梦境。两句中变音的运用,更增加了变幻感。至尾,重又由虚而实,再由重而轻,返实为虚,点出了是幻犹真、是梦非梦的乐曲主题。
第二段“引子的展开”。这一段将虚实变化的主题进一步深入展开。此段安排是,开始,一反前段,首句为实,次句方虚,形成对比,且由于由宫变商,增添了变化不稳定色彩。特别是第二滚后一句结尾的re(散勾二弦与七弦放合的八度商音和声),此音稍重,如从冥冥的宇宙深处隐隐传来的一声清磬,它尽管听上去依然是那样的平和,但却又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深邃幽远、那样的超然,并深深震慑着人们的心灵,所谓“大音希声”者也。此音以后还出现过几次,很有特色。接着的音乐转至上準,机杼活泼,好像是蝴蝶在上下翻飞,至梦幻主题的雏形,虚无缥缈,概括了全曲的意境。
第三段“渐入幻境”。一开始就是一个八度的跌落,跌入了一个空幻的世界,大幅度的音量起落,好像突然迎面有高山撞来,瞬间又变成了一堆轻雾,远处似有琼岛玉宇隐隐;忽而烈火炎炎,转又清凉如水。随即出现了梦幻主题,这是真正的梦幻主题(第二段中梦幻主题雏形的模进):幻?非幻?接续的轻缓的拨剌及背锁,催人入眠,旋又转入低準轻作,音轻到了几乎听不到的地步,此时,又响起了散二神秘的清磬声,好像在那静到能听到针落地声音的深夜里,又听到了地底深处传来的召唤,显得特别的空旷幽深,震人心脾,发人深思。转入中準有声,幻影突然消散,又恢复了以前的平静。
第四段“入梦”。开始两组倚音,一顿一顿地,如瞌睡袭来时的挣扎,嗣后是一甜蜜而深深的沉睡,渐渐进入梦中。
第五段“阴阳互易”泛音。前三、四段为梦前,从本段以后,转入梦境,因此本段为阴阳转换的分界线:开始音色明朗,若为阳,接着是与第一段相同的长锁,是在十一徽上进行,音色同样相对灰暗,为阴。尾句同第一段一样由重而轻,返实为虚,为阳为阴作结。阴阳本就相对,如以梦前为阳,则梦为阴,反之亦然,故曰:阴阳互易。
第六段“化蝶”。索铃加长锁,以及短而明确的梦幻主题变体开辟了一重新的境界,沉睡中的“他”好像真正地“醒”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正慢慢地从软壳中爬了出来,轻轻地举起了翅膀,抖了抖,终于飞了起来,一只真正的花蝴蝶飞起来了,舒展着双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充满着自信、喜悦之情。梦幻主题似乎暗示着,这是“虚”的。
第七段“栩栩然一只花蝴蝶”。乘着风儿的翅膀,越过了丛林,扇过了江东,像一个美丽的小天使,逍遥在蓝天白云之下,穿越在红花绿叶之中,上下翻飞,随风飘荡,吮吸着花蜜,品闻着花香,梦幻主题变体,短而明确,感觉到很实在,就如一只实实在在的花蝴蝶。
宋·刘贯道《梦蝶图》
第八段“恍如桃源深处”。这是一段十分自由惬意的乐段,蝴蝶飞啊飞,飞到了小山尽头,中有小口,未入内,便觉清馨浓郁,及穿洞而过,豁然开朗,随即又好像坠入了幻境:眼前是一开满桃花的深谷,清香迎面,繁花似锦,似乎有万千蝴蝶徜徉在花海之上,来回翻飞,上下呼应。这是一片“和”的境界,天与地和,地与花和,花与蝶和,此时此刻,整个世界都和成了一片,已不知身为何物。最后,迷迷糊糊地愈飞愈快,直至撞上了耸天石碑,坠入了无底深渊。(www.chuimin.cn)
第九段“梦醒”。开首接连两拂,一拂梦醒,二拂梦觉。太阳照在东窗,伸伸懒腰,敲敲胳膊,摸摸大腿,遽遽然一个庄周。
第十段“又入幻境”。躺在凉席上,分外舒畅,突然听到一声响,梦幻主题又将庄周带入幻境。连续轻轻的滚拂,好像眼前飘浮出远古时期一片静静的大海,是那样的遥远,那样的缥缈。好像海上漂游着一条鲲,鲲慢慢地消失了,又是一片茫茫,好像回到了未曾开辟的鸿濛宇宙:一个没有天、没有地、没有风、没有水、没有一点声音的世界。突然远处又飞来了一只大鹏,展翅高飞,扶摇直上,水击三千里……又是梦幻主题,啊,也都是幻影。
第十一段“梦固梦,不梦亦梦”。前两句互为应答:“梦固梦”,“不梦亦梦”。接着是一首极为抒情的梦幻曲,甜蜜的梦,静静的梦。最后以梦幻主题变体结束:梦,还是梦,全都是梦。本段是如此的优美,使我不禁想将其整段转录如下:
此时,我脑海中不禁也同时响起了柴可夫斯基的《夜歌》(俄罗斯民歌):
及以此为主题写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同样是那样的舒适、那样的优美。
第十二段“周耶,蝶耶”。蝴蝶飞来了,“砰”的一声,蝴蝶飞走了,庄周进来了。简化的梦幻主题:一个实实在在的蝴蝶飞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庄周进来了。接着在问: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究竟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
第十三段“物化”。周梦蝶,蝶梦周;非周非蝶、亦蝶亦周。天上一阵电闪雷鸣,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这就是物化。
九九归真,天人合一,是《庄周梦蝶》的尾声。
有关潇湘水云及其联想——马如骥古琴文集的文章
但对音乐考古、古琴史研究来说,《五知斋》等琴谱只能是古琴历史上的一个时间点,而且为数极少。既然真正做到“恢复古谱的原貌”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打谱又极具“任意性”,基于古琴谱本身的“开放性”,于是出现了第三种打谱。......
2023-11-25
仔细研读秋塞牧犊的《乱翻书,与“渔夫”谈神奇谱潇湘题解》与处士横议先生《赞同秋塞观点谈是曲》后,我发现,拙文与《〈潇湘水云〉题解辨析》相比,有分歧,但也不乏共同之处。先谈秋塞先生的文章。不过,使我欣慰的是,似乎秋塞先生也在怀疑“九嶷”之说了,这正是我要说的。似乎秋塞先生也同意题解的文字不会是郭沔写的,这点我们又一致了。......
2023-11-25
另外,联想范围可广可窄,而分析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固定,为此,在《潇湘水云联想》之外又写一篇《试析》。《潇湘》一曲是古琴音乐中最受欢迎的琴曲之一,近来我一直试图用一个弹琴者的感受来对其进行尝试性分析。《潇湘》的第一段用泛音演奏,不过不像其他古琴曲那样将泛音段主要用作引子。本段水云声是《潇湘》创作上的一个特色,也只有古琴才能充分予以表现[1]。......
2023-11-25
但对古琴音乐说来,由于受到本身形制的限制及中国传统“中正和平”、“宁静淡泊”的审美观的影响,感情的表达与宣泄在某些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古琴音乐是文人音乐,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以此作为教化的工具,并得到官方的支持。因此,在欣赏传统古琴艺术音乐美的同时,人们也同时能感觉到中国传统诗词、中国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之美。......
2023-11-25
《渔歌》是古琴曲中的佼佼者。发现《五知斋》旁注及《渔歌释义》最具参考价值,其他琴谱有关《渔歌》的题解等资料多为泛泛而谈,而当前一些湖上打渔活动的介绍与文章,因时代不同,打渔方式不同,很难从中取得实在的帮助与启发。现姑且先将先前所写的与《渔歌》有关的《渔歌记忆》一文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辑录如下,以待后来。此或曰琴家因子厚有咏《渔翁》一诗,领略其意趣而演绎出《渔歌》一曲。......
2023-11-25
杨时百先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传统的古琴音乐,我们来简单地研究一下传统古琴音乐是如何作出来的。中国传统古琴曲是内容音乐,作曲是为了将需要表达的内容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诗既成,参照诗之节奏韵律,作成有词之原始琴歌,称之为“弦歌”。“无文之曲”不是指上面所说的在文词基础上的器乐化的琴曲,而是根本就不依赖文词直接作成的曲子,但这在传统古琴音乐历史上,属极少数。......
2023-11-25
明确了前面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具体来谈传统古琴音乐的分析了。最后是音乐分析,在关于中国传统古琴音乐的特点中,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古琴音乐没有什么作曲格式。因此,古琴根本就没有西方音乐的那种曲式概念,加上中国传统古琴音乐也没有完整的音乐理论,这样,传统古琴音乐的音乐分析也就相对不太复杂,主要是调式分析与简单的和声分析。......
2023-11-25
琴谱弹奏与欣赏我们知道,古琴音乐是标题音乐,是内容音乐,音乐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关于如何弹《潇湘》,根据不同的理解,各家不一,我个人的理解见拙著《〈潇湘水云〉及其联想》及《〈潇湘水云〉试析》两文。在这里,主要是介绍我是如何弹《潇湘》的。第四段是著名的潇湘水云声,水云声有高有低,有动有静,不可一概论之。......
2023-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