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逐步展开的逻辑过程,具体如下。例如,企业决定在两年内上线ERP 系统,为此,企业将进行ERP 技术选型、招投标、建立ERP 项目组、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培训和普及ERP 知识等活动。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逐步展开的逻辑过程,具体如下。
1.确定信息化目标
首先,企业要结合自己的行业、规模、业务范围、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发展战略等若干因素,确定自己的信息化目标。不能千篇一律,盲目照搬他人经验。例如,大型企业在财力允许范围内,可以选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的专用内部网,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展信息化工作;而小型企业可围绕核心业务,建立一些规模较小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甚至也可以借助社会上的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如QQ、微信等),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切忌好高骛远、贪大求全,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些生产商品的小微企业也可先借助外界的商贸网等平台(如天猫、京东等)开展商务活动。现代企业一般总要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网站来发布自己的信息并宣传自己,让外界客户了解自己,树立自己在网络世界的形象。
2.分步实施信息化
信息化目标属于战略目标,是针对一个较长的时间而言的。战略目标必须分解成战术目标,成为一个目标体系,以便于执行。企业可以从资金、时间进度、信息化建设质量等各方面,对信息化目标进行分解,使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信息部门的具体执行人员,能够清楚了解在多长时间内,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信息化任务。
3.明确相应的活动
为了达到目标,需要进一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例如,企业决定在两年内上线ERP 系统,为此,企业将进行ERP 技术选型、招投标、建立ERP 项目组、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培训和普及ERP 知识等活动。这些活动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有些活动可以并行开展,有些活动则必须等前序任务结束后才能进行。在进行这些活动前,要有通盘考虑,以免遗漏关键任务,造成后期的混乱局面。(www.chuimin.cn)
4.进行活动与资源的匹配
企业在明确任务后,便应该检查企业已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拟订的任务是否匹配。如果发现任务过重,资源不足,则必须考虑增加资源的可能性,或者减少任务的工作量。假设不考虑任务与资源的匹配,就很可能导致信息化进行到一半,就因资金缺口过大、人员素质不足而被迫中断。
5.建立信息化组织机构
一旦信息化工程的任务与企业资源匹配,企业便可以组建信息化组织机构,以该机构为实施主体,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6.赋予各类人员相应的责、权、利
企业不仅要向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各类人员分配任务,还要赋予他们相应的责任和权力。只有责、权、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否则有可能会导致信息化项目的失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