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教师信息素养量化研究中,普遍以两个级别区分不同内容的评价指标。其次是学校、区域教育信息化程度不均衡的影响。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教师人均电脑保有量不足一台,月均上网次数不足一次。此外,即使是在较为发达的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样,在我们以二级指标量化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时,也要在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
2023-11-25
目前我国学者虽然都认为各项指标之间的权重不能平均分布,应有所侧重,但对于该如何侧重却没有统一的定论。他们的研究都陷入了把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指标权重分布静态化的困境,很难对实际的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起到建设性的指导。例如,挑选一套用来测量中小学非专业教师和专门人员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权重分布方案,仅就其一级指标与权重分布为例进行探讨。其一级指标内容与权重分布见表6-1[3]。
表6-1 一级指标内容与权重分布
(1)第一种情况。学校领导想了解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对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有多大作用,还需要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态度。要实现这个目标,学校管理者需要对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前后的信息素养水平的差异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另外,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必须明显,这样才能看出教师之间在培训过程中的努力和态度的差距来。因此,需要加大B项指标的权重。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的各方面的指标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更进一步掌握必然影响到教师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态度、创造性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安全能力的提高,所以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的其他三项指标也需要测量,但这不是考核的重点,因此在评价时就需要减少其权重分布。
设定以上四项一级指标之间的权重分布为:8%、80%、4%、8%(比例的确定依据考核的重点项和其对其他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假定某位普通教师在培训前四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分别为60、50、20、50,在经过信息技术培训后四项分数分别为75、90、30、65(以上两组数据依据和后面将要假设的各组教师信息素养一级评价指标的得分数据,都是依据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来定的,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是可能产生的)。下面比较两种权重分布测得的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情况,见表6-2。
表6-2 两种权重分布测得的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情况
从上面两个表格总的得分差的结果不难看出,加大B项指标的权重后,权重分布更能凸显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在信息技术培训前后的差别,使学校的管理者能更清晰地看到信息技术培训带来的教师们信息素养改变的对比。
(2)第二种情况。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学校选拔信息素养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师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安排的信息技术培训。鉴于学校的教师普遍信息素养水平较低,其差别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A项上,因此就需要加大该项的权重。于是,假设四项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次为80%、10%、2%、8%,而某位教师经过测评得出的四项一级指标的分数则依次为85、15、0、5。下面用两套权重分布方案来分析对比那位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看哪种评价权重得出的结果更合理,更有利于学校领导者对培训对象的选拔,见表6-3。(www.chuimin.cn)
表6-3 学校领导者对培训对象的选拔
从上面的表格中不难看到,调整后的权重比例更易于达到最初的评价目标,因而更合理。
以上仅列出了两种不同情况下需要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进行重新调整。当然,即使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的指标适合了被评价的教师群体,评价的权重分布也可能是不合理或不合适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指标权重分布来达成不同的评价目标。
【注释】
[1]荣曼生.教师信息素养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彭瑞霞.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的因素分析[J].教育导刊,2006(07):55-57.
[3]本节表格引自:彭瑞霞.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的因素分析[J].教育导刊,2006(07):55-57.
有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提升研究的文章
在目前的教师信息素养量化研究中,普遍以两个级别区分不同内容的评价指标。其次是学校、区域教育信息化程度不均衡的影响。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教师人均电脑保有量不足一台,月均上网次数不足一次。此外,即使是在较为发达的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样,在我们以二级指标量化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时,也要在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
2023-11-25
本指标体系的权重是以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统计结果和参考相关的评价体系的权重为依据的。同时教师的自我评价也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组织良好的自我评价对于提高教师对自我信息素养的认识有着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只有学生评价、专家和同行评价及自我评价相互补充,才能使教师信息素养单因素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客观、准确。......
2023-11-25
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必须建立在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的充分认识上。信息素养的概念从提出之日起,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3]信息素养。综上所述,从上述关于信息素养定义和内涵可见,信息素养已不是一个单一的技能问题,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
2023-11-25
由此看来,信息获取能力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两种能力是信息获取能力的基础前提,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浏览、查找、挑选,从而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并且还可以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保存,以备后用。除了信息资源的浏览、查找能力之外,人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各种现场信息,这是更进一步的信息获取能力。......
2023-11-25
目前而言,全球性的被人们广泛认同的网络规范并没有形成,有的只是个别地区、个别组织为了网络正常运作而制订了一些协会性的、行业性的规则规范。这些规则规范,尽管仅考虑了一般的网络道德要求,但仍然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目前网络发展的基本需要,具有了一些普遍适用的“网络规范”的特征。这时他们处于公民信息素养的层次。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文明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这是由于信息素养的广泛普及决定的。......
2023-11-25
为使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教育部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和本国国情,尽快制定我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同时,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高校,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性,标准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为了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部提出的拓宽专业口径,调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2023-11-25
(一)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理论而言,掌握信息技术应该作为起码的教师资格。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有效的评价。开展教师的信息素养的评价,有利于强化教师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2023-11-25
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来说,教师因素是三个自变量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因此,对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显然,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都属于教师教育的范畴,目前这一观念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教师专业发展更强调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提高。综上所述,传统的各种培训方式对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023-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