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提升研究成果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提升研究成果

【摘要】:(二)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的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相对来讲是一种较为完善、较成熟的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常用方法,问卷调查通常可以分为抽样调查和在线两种形式。

在目前校园网硬件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的基础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开发利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信息化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交互方式实施学习活动,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信息资源可分为八类:媒体素材库、试题库、网络课件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问题解答库、资源目录索引库、网络课程库。因此,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评价为后期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的认知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绩效评价就是将评价主体放置于一定的标准和体系当中,利用评价体系的一系列理论和评定方法,再加上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数据,经过一定的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成效做出一定的判断和纠正,之后通过绩效评价验证对促进资源建设和服务质量进行评定,在这其中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的评价主体和客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积极互动的关系,不是相互独立的。

从目前的国内外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可以看出,现阶段对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关于记载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模型和方法的文献也少之又少,在这其中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要远远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因此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构建一个教学资源理论体系,比如在对体系的建设和评价方面,绩效评价和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目前仍然处于发掘和探讨阶段,还没有一个定性的结论,尚未出现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一个成熟的评价理论和实际评价模式,当前对这一项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多,更新换代的速度快,评价系统的更新难以跟上时代信息的发展速度。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有许多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的内容多种多样,分布也不集中,较为分散,表现形式和类别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形势,数据的结构形势也较为复杂。由于对待不同的教学资源就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由此可见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来对其进行定义;再者,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资源和平台之间不断有新事物的产生,评价标准难以跟上资源发展的速度,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又阻挡了这一体系不断运行;此外,信息化教学资源没有一个中心的控制系统,换言之,就是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难以用统一的度量来进行评判。

第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一种有一定公益性质的资源,这种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为了满足教育需求而存在的,然而教育机构并不是纯粹的营利性机构,它是为了传播知识而存在的,它没有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由此压力较小,所以教育效率的问题就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虽说有学者提到过这一问题,然而却仍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资源的布局合理,最大程度上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资源的共享程度和资源的创造性等,都是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之后的效果。

第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成本效益现在还处于较为贫瘠的水平。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和一般的信息资源不同,它不仅仅有着一般信息资源的性质,还有着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从网络上被快速地获取和传播。同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它的不确定性更强,所服务的群体不再局限于学校内,而是面向整个网络,这就造成资源之间的可比性降低,也就难以达成一个统一的评估体系。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的方法

1.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相对来讲是一种较为完善、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大多数是对于评价指标确定时展开的评价方法。通过已存在的一定的评价原则、标准、指标对信息化资源进行评价,现阶段,已经有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评价信息系统的原则和标准等因素。但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较强,它的权重分配也会随着制定者的改变而改变。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常用方法,问卷调查通常可以分为抽样调查和在线两种形式。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容易受到问卷的设计、评价标准、抽样方法等多种因素改变的影响,由此可见,调查结构并不全面,也不准确,并且问卷调查法所消耗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都较高,这种方法的可操控性较低,也比较难适应大量资源评价的需求。

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从客观量化角度、按照数量分析方法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优选和评价,常见的定量评价方法是网络计量法

网络计量法中的“网络影响因子”(Web Impact Factor,WIF)一词由丹麦皇家图书信息学院的彼得·英格文森(Peter Ingwersen)提出。目前,一般是利用网上自动搜集和整理网站信息的评估工具,实现网站的访问量统计和链接情况统计,通过对被访问服务器的访问数字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对网站排序,或者通过搜索引擎完成网站被链接次数的统计及排序。通过对网上信息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揭示资源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从客观量化角度对资源进行优选与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客观公正、评价范围广等优点,是信息资源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

3.综合评价方法

第一,层次分析法。这一方式应该根据定性的评价方式来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其次再利用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将评价指标进行数字化、度量化,以达到评价的目的。这一方法本质上就是化而简之的一个过程,即将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断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再将这些小问题进行不断攻克的一个过程。层次分析法符合人们思考问题的过程,通过对网站的属性进行划分,利用专家调查法获取数据,分配权重,通过评分,确定网站的级别和排名,这一方法的局限性就在于它只针对准则层的评价因素,人们的主观判断对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在进行不同主体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时,不同的网站的性质不同,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这种方法的可参考性较弱,不能普遍推广到大部分网络信息的评价当中。此外,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比较复杂,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评判就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第二,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相对来讲是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用实际的探究,实际的调查取证来获得各项评价因素的权重,再利用权重获得网络信息评价。这一指标体系中,不仅仅有定性的指标,还有定量的指标,既要考虑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也要考虑到内部特征,即信息的实在性。

第三,第三方评价法。第三方评价法就是由主体和客体之外的第三方插入,针对资源所有者以及用户所作的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的电子资源的评价方法。它主要有两种形式,首先是商业性的专业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网站;其次是面向专业的研究人员的网站等。(www.chuimin.cn)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的具体内容

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包括从资源的投入成本与产出方面进行评估。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包括资源的购买或开发制作、技术设备支持、正常运营成本;产出包括学生学习绩效、经济效益、社会附加效益的提高等。提高资源绩效意味着应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建设质量和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据此,资源绩效评价内容应包括资源投入成本、信息质量、教育科学性、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资源利用与服务资源的获得、师生信息资源素养、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源投入成本:包括经费投入、人员投入、管理投入成本等。具体包括资源购买或制作的价格、软件和硬件的购置费用、资源制作人员总数、教师培训人次及教育培训费用、资源管理人员总数、管理人员培训费用、资源维护更新的费用、资源库服务成本、人均服务成本、受指导的师生用户人数、指导用户使用和获取资源的小时数等。

(2)信息质量:包括资源导航设计、信息组织、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资源的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交互性、艺术性、画面的美观性、独特性、内容更新频率等。

(3)教育科学性:包括教学目标、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支持、教学管理与学习评估系统、学习辅助工具,资源形式和内容,信息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主题多样性以及实用性等因素。

(4)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包括资源自主开发性、区域共享范围与级别、资源的共享范围与级别、学科共享性、不同信息类型资源的共享程度。

(5)资源利用与服务:资源利用体现在用户需求、登录次数、检索次数和下载次数、校人均使用的次数。

(6)全文下载量:资源的服务体现在用户满意程度、帮助与导航、维护更新服务、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服务时间、资源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学时数等方面。

(7)资源的获得:包括资源的数量和资源检索系统功能。资源的数量指标包括学科覆盖率、资源的数据量、资源信息的类型、资源重复率;资源检索系统功能指资源检索界面的友好程度、用户检索的易用性和方便性、检索系统的并发用户或在线用户数控制、用户服务链接的可靠与有效性等。

(8)师生信息资源素养:衡量的指标主要有师生资源信息素养测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等。

(9)技术支撑:主要的指标有采用的数据库管理技术、资源的上传、下载、浏览、审核、查询、删除、可操作性、使用分析,数据的可得性、资源的安全性、稳定性、规范性、便捷性等。

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指标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综合的评价系统,在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有定性的指标,又要有定量的指标;指标体系还应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尽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中一些指标是所有的资源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可以先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指标项,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资源信息类型(如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和其他的教学数据)进行指标项的调整,并对不同的指标项分配不同的权重,从而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指标,见上表[4]

构建了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绩效评价指标系统之后,还要对系统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争取形成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的权重分配,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等方法加以调查,之后再进行分配。

教育的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耗费时间精力投资都十分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绩效测评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整个教育都关注的一个热点项目,如何打造一个公平有效合理的测评体系也成了目前来说的一个研究课题。首先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网络资源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性质的评定,对于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两者之间应该采取适当的缓解手段,采取一定的相互合作、相辅相成,两者之间要相互促进。

对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绩效,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比较和评价,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可以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可以持续的提高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除此之外,建设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绩效评价体系,还可以给教学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可以促进整体教育的发展和资源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