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提升研究:评价的角色探析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提升研究:评价的角色探析

【摘要】:总之,为了及时改进课程,甚至修订、发展课程,使课程趋于完美的评判,就是形成性评价应扮演的角色。尽管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

评价是一种调查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对事物的优点和价值进行判断和估计,并以宣布该判断来引起公众的注意。如果把评价看作为个人的行为,那么由于各个有意识的人处于不同的地位与环境之中,有着不同的经历与经验,因而有着不同的情感、意识、知识与情趣,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欲望与追求,对同样的事物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例如,对于流行歌曲与流行歌手,有的人对其评价很高,形成追星族;而有的人则对其评价较低,将其归入下里巴人一类。这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判断完全是由于他们的不同文化背景、情趣追求所造成的。

评价一词在早期就与教育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形成一种评价的测验说:测验就是评价。当然,优良的测验技术提供着优良的评价基础,但是,专家们在仔细分析测验状况之后发现:评价比测验更具包容性。就是说,评价除了可以判断评价对象的优良差劣之外,还决定着评价对象本身的价值性,价值高下的程度。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强调判断对象的过程。评价需要在经过实地访问、调查,对评价对象的计划、要求等了解之后方可作出评价(判断)。如今评价又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准备接受评价的对象需先行自己评价自己本身的优劣,并设法改进,然后由专家小组(评价小组)进行访问和调研,依照规定的序列和规则做出认可与否的决定。所以,早期的评价仅立足于表现(如课程计划、设计、实验等)与目标(无论是计划、设计还是实施,均有目的、目标和宗旨)之间的一致性,即作为过程的评价,它涉及的是确定课程和教学方案实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优良的测验技术为优良的评价提供着基础。而以后的评价说则是强调专业判断,或者就是寻找价值,或者是收集和提供资料,使决策人进行有效决策等。

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评价观念大为改观,专家们认为,新的评价概念无论是作为方法还是过程,必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3]

(1)评价应对对象作出优劣和价值的判断,而不是技术性地纯客观地叙述事件过程。对同一对象而言,其优劣性和价值性都是对象自身社会地位和价值的体现。

(2)评价不只是评定对象的业绩效果,更是为了作出决定,以对其本身和社会负责。所以,评价是“瞻前顾后”的全方位的行为。

(3)评价可以对人、对事、对学校工作作出判断,或是对其某一点(某一方面)作出判断,也可以对具体课程、个案、行政管理的设计措施作为判断。

(4)评价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各种工具,在对评价对象各方面的情况作了详实调查、访问、测评等确认之后,方可对评价对象进行评判描述。而在评价和判断过程中,可以包含对评价对象的质的描述和量的描述,以使评价过程更具科学基础。

总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评价可以有不同的目的,或是为改善教学过程,或是为提供决策资料,或是表示责任,或是为确立权威等,但是评价的最后结果都是对于评价对象的优劣和价值的判断。

(一)评价的分类

为使评价工作更实际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被分为以下三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对事件(物)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出评价诊断,也是在事件(物)进行之前或事件进展至某一阶段的开始之前所作的评判,以求发现问题所在并且确定下一阶段的任务。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摸清情况、条件、基础和可能性等前提下,设法发现问题,诊断缘由。而且可以利用诊断性评价的结果进一步修订完善后一阶段发展目标,并帮助指导今后发展的计划。

在学校教学中,不少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进入新学期、学习新课程之前,常常进行学前考测——前测,以了解学生对准备学习的新课程内容的兴趣、爱好、要求、期望、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技能程度等,然后修订教学目标、方法或作出必要的调整决策,如增减某些章节内容,调整课时,制作必要的辅助教具,收集资料,等等。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发生在事件的形成过程之中,在事件进行和实施到一定阶段之后必须作出评判的阶段性评价,它包含对目标的需求评价、方案设计评价、计划实施评价和价值推广评价等项目。这类评价是按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为评判依据的。例如,在课程教授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卷、测验、作业、讨论等就是进行形成性评价所必需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它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授课进程和方法的作用。总之,为了及时改进课程,甚至修订、发展课程,使课程趋于完美的评判,就是形成性评价应扮演的角色。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评价整体为对象,以确定它的价值、效果、需要为宗旨,以选择、采用及判定绩效为依据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可采用横向比较方式或非比较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往往又具有对后续阶段的诊断性评价作用。例如,期末考试、毕业作业、教学活动过程有效性的评价,都是总结性评价必要的具体手段。

尽管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但应看到,有些形成性评价也提供了对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的效果分析,即含有属于总结性评价范畴的内容;而总结性评价关于事物的判断,也许就是下一次设计修订的依据。这种评价关系可以区分却又难舍难分。

(二)教育评价的方法与类型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价值判断,即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现象的评价。(www.chuimin.cn)

现代教育评价是在教育测验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探索研究更科学、更安全的成绩考查方法过程中产生的。

1.教育评价的方法

教育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1)相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是指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群体所处的位置。

(2)绝对评价法。在被评对象的群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对每个评价对象的目标达到程序进行评价。

(3)个体差异的评价法。把被评群体中各个个体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或将该个体自身若干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4)数量化方法,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数学方法又有多种形式,或者在分析教育现象时用数学作手段,或将评价结果用数量表示,或将评价标准用数字来表示。

(5)非数量化方法,常用方法有等级法、评定法、写评语等。

(6)自我评价法。就是由评者对自己作评价的方法。

(7)他人评价法。如上级对下级、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师对教师、教师对本班学生、社会集团对学校等的教育评价。

2.教育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工具,即评价手段或教育测验,有以下类型:

(1)论文式测验。

(2)客观测验,包括真伪法、选择法、组合法、再生法、完成法。

(3)问题情境测验,是指被测试者提供较为困难的复杂的以往教学或教材中未涉及的问题,让被测试者回答,以评价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标准化测验,是一种规模较大,具有统一标准,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并对误差作出了严格控制的测验。

(5)问卷测验。教师研究一定问题,事先编印问题表格或试卷,让被测试者填写,以调查所测定的问题。

教育评价可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可以准确地反映教育的实际状态,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有利于教学和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