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这个演讲,从前我已经讲了两套,现在重提我们的老套。与“生活即教育”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假使杜威先生是在晓庄,我想他也必主张“生活即教育”的。现在先说中国遗留下来的旧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即教育是有冲突的。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人欲是有地位的,我们不主张以天理来压迫人欲的。......
2023-11-23
以前所讲的,是学校的科目、管理、行政和一切的训练,都应当和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并且和儿童的天性发展、活泼兴趣,也要相适应。由此看来,学校的设置,第一要和社会相合,第二要和儿童天性结合。这两种目的,要一时达到这两个目的,必须把学校看做个小社会,学生便是社会的分子;学生在学校里活动,就像在社会活动一样。学校的设备和组织,就是社会的模型;儿童在校内的生活,就是在社会与生活的一个缩影。使学校和社会成为一体,就是使学校适应儿童的需要,叫他们得充足的机会,拿责任心去做事,好做以后在社会负责任做事的基础。
以前我注意讲过一点,就是学校应该适合本地方的环境。要知道使功课适应于辽远的社会,是很难的,必须要适应于接近的社会才行的。因为必使学校的科目和儿童的环境相联络,然后再和儿童的环境相联络,然后再和儿童的日常应用,及日常生活相联络,这样才能收得效果。就教授历史说吧,应当先由本地历史着手。本地方若有什么纪念物,或是古人的遗迹等等,就可以用它作基础而教授。中国是世界上最古的国家,历史的事迹自然是多的,各处都有历史的材料,可以拿来作基础的教授。就拿山东地方说,几乎人人在幼小和长大的时候,对于本地名胜地方和圣贤产生地,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既然历史的材料如此之多,教育者应当用有系统的教授法,使儿童知道以往的事迹,和现在一切情形的因果。学校的旅行,是最有益的,使学生实地考察历史上的事迹,他们就可以得到活泼泼的知识。
如果去日本学校参观,最令人得一个印象的,在放假的时候,有许多男女学生,到各处去旅行,对于历史上有名的地方,实地去考察,并且还有教师领着他们,随时可以指导。这样方法,范围或者不能很广,容易使儿童生狭义的爱国心,但是也能得重大的利益,就是使儿童发生历史上的兴趣,增多历史上的知识,对于本国文明,养成儿童合理的信仰力和自尊力。学校里用的历史教科书所包括的,如果都是重要的记载,或是记月编年的纪事,或是儿童重要的事情,或是某某大战争等等,使儿童读它,是枯燥无味没有兴趣的。假使历史教科,不注重以上所说那样记载,只教授本地要紧的记载,使儿童自己去考虑研究,造成一种历史上的思想和兴趣,他们自然就知道历史对于人生,有什么关系了。这样活泼有利益的、历史的教授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的。他们去考察的时候,可以摄影、笔记、绘图等等,养成一种自动力,可以做出历史上许多的材料来,贡献给社会,不仅仅使他们记忆些无用的记载了。
这统一的原理,要应用到地理上,使儿童知本地的地理、风俗、人情、习惯,自然能知道和人生的关系,也就有兴味去研究了。我在美国的时候,见有一个故事,就是地理教授的事项,是对社会很辽远的,不是接近的。一所学校,在密西西比河的岸上,有一天有两个学生,去找教师,一个说:“这个河就是地图所画的那个密西西比河。”那一个说:“不是的。”从这事上看来,他们记忆的能力,或者是相等,但是一个所学的和人生相联属,一个是不相联属的。这就是教授地理不管事实的毛病。
本着这个理由,教授基本科学,也应当和事实相联络。关于用机器、用工具,在工业中有一个说明。就着中国现在的工艺说,现在正是过渡时代,虽然大部分仍然用手去做工,但是在学校一部分,使用机器已经开始进行了。在工业中一个主要事情,就是纺纱织布,使棉丝麻草等等原料,在学校里都与工业相联络。这种工业是用手运用机器,去做纺纱、抽丝、织布等事。学生应该就着这样工业上去研究考察,并不是使他们知道使用机器的法子,是要他们知道机械的原理。将纺纱机和蒸汽机或电机来比较,自然看出哪样复杂、哪样简单来。顺着这样复杂机械,去考察它的沿革,追求它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什么时候进步的,什么时候改良的,使他们得到实际的兴味。学生要研究机械或工具的历史,知道现在的机械,将要求怎样地设法使它发展改良,就可以出产增多;甚至于可以画出图来,去设想怎样改良工具。这样的研究法,就可以得到机械上的独立知识,就可以自己去创造,不必仿效旁人了。
我以上说的这几项,不过是举例说明。主要三点,就是要使儿童养成创造力、发明力,谋社会上的幸福,都是从儿童天然的才力发展出来的。
以上所说的是第一要点。第二要点,就是学校为社会的一单位,学校的事,和社会上的事是一样的。学校里师生同学的关系,就是社会上人类的关系。(www.chuimin.cn)
我说学校是社会的单位,在中国更可以看得出来。因为中国学生是住校的,不像外国的学生,多半不能住校,所以更像一个小社会。这些小社会和大社会情形,都是一样,都有社会的要素,也有建筑物,也有公共卫生等项,所以说学校和社会是一样。既然一样,学生出校的时候,要在大社会上做一个有力的分子,必须先在小社会里,去养成他的负责任的心。单就卫生说吧——在小社会内,既然有维持负责的力量,那么到大社会上,也就有这样负责任的心。我在中国两年的游历,见许多学校的建筑、设备和清洁等事,全都责成学生委员会负责。学校使学生这样负责的做法,并不是使他们做了工,就可以代替夫役,好省经费,是要养成他们的创造组织力,更要养成他们的互助力,以后出去在社会上做事,可以和衷共济负责做事,这是最要紧的。
从前已经说过,中国所以贫弱到这样,不是人民没有知识,或是物产不丰富的缘故,主要的原因,是人人没有团结力、组织力、互助力的习惯和能力,不知道国家一切的事项,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学校和社会一样,也就是社会一个试验室,去试验儿童的创造力、组织力、互助力,养成了这种能力,好去给社会服务。学校和政治团体也是一样的,它有规则,都要去遵守,就像社会上有法律一样。在旧时因袭教育制度,它的权柄都在教职员手里,强迫着学生去遵守实行。这种管理的方法,就是学生心目中,以为这规则并不是维持学校的,以为纯是教职员,按自己的意思造出来,好自己利用的。这种毛病,能使学生觉着维持学校和清静等等,都是教职员的责任,不关自己的事;但是能规避过去,他们就尽力地规避。这样管理法,即使学生遵守,也是被动的;即便不去破坏,也必然不去注意了。
在共和国家,如果用这样教育法去教人才,必不能造就出真正的共和国民。假使学校生活做一个试验室,或是制造场,去教养儿童,使他们有负责任的思想和能力,知道规则全体或自己有什么关系。到年长的时候,经验也就多了,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去讨论学校的规则,并且可以去起草规定。我以上所说的,是学生自治的问题。这种训练,就是使儿童知道学校的规则和学校的生活,对于全体有什么关系,那么就不可以不实行,养成他们的责任心和组织力,然后到大社会上才能适应。但是现在的学校自治,就是一个来源,并不是从正当的方法生出来的。因为因袭教育的制度,教职员以他的地位和权力,强迫学生去遵守规则。一旦发生反应,遂就把这权力转到学生身上,就算是自治,直接把“自治”看做争权的活动。这种“学生自治”不是“民主主义的自治”,可以说是“强权即公理的自治”。还有一层,要是以为教职员年纪大、经验多,学生年纪小、经验少,若把教权给学生是一定不行的,似这想法,是权的问题,不是真正的自治了。真正自治的基础,就是本着积极的、创造的,去维持公共利益、管理和秩序,可以养成他们的自动力、创造力。必须有了这样经验以后,才可以定规则去管理学校。
我说到这里,大家可以明白我这六次讲演,有一个共同的根本原理。这基本的观念,就是学校的教育,要完全和社会上生活相联络。学校的教育,就是产生将来良好社会分子的方法。将来良好的社会,就全赖着教育去产生。学校和政府是不同的,政府的政策,全是采取现在一定的状况设施,只就成年人设想。学校是培植少年的人,因为未成年的人,没有固定的观念,正是陶冶性很大的时期。学校更容易造成他们更好的理想和更好的习惯。学校的势力,是由内而外的,就是由内部一点一点地向外发展。儿童的信仰、观念、习惯,并不受外力的牵掣。所以学校基本的功用,就是要完全明白教师主要的职务,是个造化者,造就多数人才,将来去组织更好的社会。
今天是结束的时候,我是很感谢诸位,都能冒雨而来,像这样尊敬我,我是很感激的。教育厅请我到这里来,招待得十分周到,我是尤其感激的。这些情形,都使我脑筋里所生一种印象,永远不能忘掉的。诸位都是我的朋友,我就是回国,也一定把诸位好友的高谊,存在我的脑子里带回去。我还要谢谢王先生,给我翻译一星期之久,是很劳苦的。
105 1921年7月23日杜威在济南的第六次讲演,王卓然口译,1921年9月24日《晨报》。
有关杜威教育文集(第4卷)的文章
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这个演讲,从前我已经讲了两套,现在重提我们的老套。与“生活即教育”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假使杜威先生是在晓庄,我想他也必主张“生活即教育”的。现在先说中国遗留下来的旧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即教育是有冲突的。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人欲是有地位的,我们不主张以天理来压迫人欲的。......
2023-11-23
学校科目与社会之关系101昨天说的是国家要强,非人民有团结力不可;欲有团结力,非普及小学教育不可,并需注意学科的选择,为什么呢?就是学科与社会的转变很有关系的缘故。中国现在的工艺制度大概千百儿童,或在家庭或入工厂,所用的器具和方法,都是仿效老人的样子。就现在中国社会看来,大部分人的生活程度,是很苦的,费人力很多,然而所得的工资甚少,很难够得到水平线上。但中国是以农立国,大多数人对于植物,必然很有研究。......
2023-11-25
为此,我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元关系,一个是中庸辩证法。认识元关系的基本方式是中国的辩证法。中庸辩证法之所以与西方哲学所熟知的二分法有着根本的不同,是因为它以和谐而不是以冲突为核心的。本章结合国际关系的实际,对过程建构的理论中的认识论加以阐释,并将其用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讨论,目的是通过这一讨论揭示中国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世界观对世界政治的理会和解读。......
2024-01-10
奥格本对于发明预测的兴趣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于发明的社会影响的预测。奥格本并不是对发明本身进行预测,而是预测发明的社会影响。但是,奥格本后来也承认这些列表不过是发明的社会影响的趋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发展的趋势。在研究如何预测发明的社会影响的过程中,奥格本广泛地使用了统计方法。......
2023-11-27
社会理论具有文化胎记。也就是说社会理论从一开始就有着文化特征和印记,就是从一种特殊的实践和话语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我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是因为理论硬核的形而上成分是在文化共同体中形成的。一元论理论观坚持反对理论的文化内涵,认为文化对于理论不应该产生有意义的作用。从上一节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使其理论化过程必然包含与文化相关的价值因素。......
2024-01-10
关于发明的社会影响,吉尔菲兰客观地分析了这一话题的研究难度和实质。最后,如何理解发明的影响的内涵。吉尔菲兰细致地解释了一个发明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理解,假如A的产生影响了B,意思就是只要A出现,B必然随后出现;假如A不出现,那么B也就不会产生。在这种定义和假设下,发明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2023-11-27
这些例证都说明,同一能指在不同社会语境、文化语境、历史语境中完全可能意指着不同的所指,约定俗成的过程就是在符号的历史演变中将潜伏着不同动机的各种文化特性、社会特性偷偷地塞给符号,改变其所指。西装与婚纱的例子说明,能指与所指的约定俗成关系,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稳定的。......
2024-07-26
行程S在发动机设计中成为唯一的变数。气缸内径B与冲程S之间的比值,即Rsb的选择与发动机性能息息相关,因此在发动机设计因素中非常重要。这表示气门直径dV与侧压Fn在几何学上相互有关联。从图3-16中可以看出,行程越短,随Rsb传递到气缸、活塞的热量比率越大。因此,可以得出对于左右热传递的ψ值来说存在最佳的Rsb。这表示减少了同等量的冷却损失。......
2023-0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