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想植根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当今的大学,早已陷入学术理想与生活状态的两难境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学与大学理想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社会需求释放了大学的工具价值,与之相伴的是大学理想的茫然。大学需要了解自己、把握自己、诊断自己,因为大学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大学理想的引导。这样的现状,使大学理想已经无法被观照。在这种变化中,大学的理想受到挑战,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内核逐渐丧失。......
2023-11-26
教师职业之现在机会88
我对于北京的教师和学生已经讲演过好多次了,今天所讲的恐怕较往日也没有什么增加的地方。但是我对于北京的教师和学生,感情既如此深厚,关系既如此密切,益以此次请我讲演的用意又如此诚恳,真叫我不能拒绝,并且不忍拒绝。
教师和教育的重要,已经成为定论,无须乎再说。现在所要说的是西方一句格言,就是:学校优劣的判别,在看教师如何和学生如何。所以若果教师多受过好训练,学问异常渊博,又复专心致志地对于学校,则这个学校的成绩必定特别优秀、完善。反之,纵然建筑非常宏敞,设备非常完全,也不能收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的品行、性格和他对于学校的用心,与学校之关系极大,即其在社会上所受的敬礼,也是教育成功的元素。所以做教师的人,最重的性格,就是热心;敷衍塞责,绝没有成功的。做教师的人,不但对于所教授的科目应该尽心预备,并且应该想着提高教师的职业的标准。这是今日所要和大家谈的。
无论哪种职业,都有它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能继续发展的,所以职业之个人生老疾死,往来嬗变,异常迅速,而职业之精神,则亘万古而长存。职业的精神既如是之悠久,所以能发展它的理想、精神、习惯,足以感化职业者使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并且忠心于他们的职业。但是职业之精神虽如是之伟大,而假使职业者对于它——职业精神——有一种极活泼的表现,也未尝不可以助长职业精神——理想、习惯等——使它发挥光大。法国人有句话说是:身体中之精神,一贯之精神也。此言虽仅就个人身体上立论,而可以拿来比方职业精神和职业者的关系。因为个人的生命能团结联合身体上的五官百骸,职业的精神也能结合职业中各部分。所谓职业的精神,如是而已。
这种精神——职业的精神——和教师的影响,异常伟大。所以为教师者,其个人间所受之训练,以及其他事项之适宜与否,皆无关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在是否受过共同的训练。关于共同训练的事项,可分为社会、个人两方面。
职业精神的社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同情的、互助的精神,因为这是达到共同的精神所不可少的元素。例如一个军队之能否成功并不在其军械辎重是不是锐利充足,而在他们能不能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假使遇着共同的危险,能不能一致进行。要是能够如此,则其破敌制胜,自可操胜券。
关于社会方面的,上面已经述过。但是除此而外,又必要为教师之个人对于学问——所教授的——有精深的研究,透彻的主张,然后可望达到目的。故关于个人方面的无它,就是对于各种学科的注意。再用军队作个例,一军队之能决胜与否,固在于军士间协同的精神;但这以外还要有对于竞争的学问曾加以研究的长官,指挥之,引导之,并将此种知识授之军人,而后敌可破而名可立。
各种职业中最重知识的有二,就是医学与教育。因为学医的人不但要极用心地研究医术,代人治病,并且要研究新的,发明新的,去教授别人。教育也是这样。所以担任教育事业的人,不仅要增高自己的学问见识,而且必要有所贡献于教育全体。这个贡献,是勿论大小多少的。
凡一个人的目的在增高他的地位,必定要去增进他的学问。但是这种别有用意而去研究,增进的学问,绝不能深造。反之,完全以职业为目的的人,则可于其增进的知识外,并可对于职业有许多贡献。不过是各国多半有极多的障碍物,来妨害职业精神的发展。这是很可惜的。单就美国说,有许多人虽表面似乎从事教育事业,但他并不视此为他的终身的职业,他的目的是在比教育较便宜的事情,其从事教育的原因,不过用之补空而已。又有一部分人,其对教育的用处并不彻底了解,不过是看教育是大家所承认的高尚的职业,可以增进提高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因而从事之。再就中国说,也有许多人以教育事业为职业中的附属品,而以做官等事为主体。其视教育事业,不过是另外一个搜集进款的方法罢了,像这种情况,都是妨害职业精神的发展。所以我甚望做教师的,都发出他真正的精神,始终其事,而牺牲其他。千万不可存五日京兆之心,而别有所图。
有两桩事足以阻碍个人的真正精神,使他们——一般从事教育的人——对于教育不能始终其事,终身不离,再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1)教师对于他们的领袖的利害、幸福,看得非常的重要,而对于学校中重要的,应当注意的部分,反漠然视之。
在中国教育的毛病,就是按授课时间的多少,定薪金的厚薄。因为这种方法,最容易养成做教师的人觉得只要把所担任的功课预备好,就敢告无罪,对学校中其他应行与改革的事情,一概置之不理的习惯。这种习惯,就是职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大阻力。所以我常见许多教师,其对于学校的前途,可说是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他们的责任只限于上课的钟点。假使要有一贯的精神存乎其间,则他们看学校的盛衰和他们是休戚相关的,和他们自己的利害一样,我想必有能以学校为集中地点,于此谋学校的幸福的。若果能这样做下去,自不难使学校的精神和教师,毕业生合为一气,学校前途的发展,还不是意中事吗?这种事情,并不要许多人来担任,只要有六七人能把学校长久之计作为自己的责任,学校自然就会进步。不但如此,这种方法推行的结果,无论哪种学校,都可使学生有所感动,对于所处的学校有爱恋不舍的心,不至于中途无故退学,并且想着竭力用功,以期学校成绩的优良。
(2)职业的发展的阻力,就是学校与学校的竞争太甚。我并不是说这种竞争完全是不好的,它的确可以减少人的懒惰的根性,想着和别人比较优劣。学校各个方面,也都可赖之进步。但是竞争的结果,最容易变成妒忌、猜疑、欺诈的心。此心一动,则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间相互联络的精神,往往因之破坏。我说它是职业的精神发展的阻力,为的是这个缘故。所以据我个人的眼光观之,中国的教师与教师相与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平素念念不忘的你是甲国毕业,我是乙国毕业的念头忘却,而以教育如何发展的观念作大家共同的目的。如军队然,虽人存有心,而其共同之目的,为国家谋幸福却是一致的。我希望做教师的人,也具此种精神,视彼此的利害是相同的,毫无此疆彼界之分。(www.chuimin.cn)
除上述二者外,还有一种妨害真正精神的发展的阻力,就是做教师的对于学科上多不肯用功。教师日常所接近的,皆系知识未曾成熟的青年,所以他们常常觉得自己的学问已经很高深渊博,去教那些知识未曾成熟的青年已是绰绰有余,求进步的心也就日渐消沉下去。要晓得凡做教师的人,不问他所教的是什么功课,所教的学生的程度是深是浅,总是应当,而且必要选择一种与自己适合的学科,去用心研究,以求知识的进步。
职业的精神既有这样多的强敌来阻挠它,妨害它,我很希望大家对于这些地方特别加点注意,想着怎样去发展它才好。
说到这里,我要提出一点意见:美国的教师已经有此种经验,群起出类组织会社或团体。全国在教师中的团体有两种:(1)研究教育问题的,如讨论教授、管理等方法如何才能适宜,教育行政应当怎样改良才是;(2)讨论每种学科特别的教授法。
现在我先讲第一种这种团体的由来。起初只由一个学校的教师组织个小社会,讨论教育的进行——如教授法和管理法应如何改良等——浸假而推之全州,结合为较大的团体,专研究教育的问题。到了最后,又由一州的变为全国的,而教育研究会由是成立。每年开会一次,每次必由众人讨论教育上的种种问题。至到会人数,每次总有两万多人乃至三万人。在开会时间,下至小学,上至专门学校,每阶级之教师,皆与其同等者讨论,研究学校的根本问题——如学级之编制等等。
至于第二种,则为研究学问之团体。每逢开会时,则各科教师,与其同业者在一处研究各种学科之特别教授法。
此类团体,完全出于教师的自动,为欲促进教育事业之发展而起,故各分子间的感情异常浓厚、真挚,洵足以辅助职业的精神的存在和发展,较之官僚所办者,或在官僚势力监督之下者,其效果的相差,真不可以道里计啊!
此类团体所收的效果,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社会的方面,二是知识科学的方面。关系第一项的,就是以彼此往来的结果,可以增长社交上的经验。关于第二项的,就是以彼此互相切磋的结果,知识也随之而增加。这种效果,不独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的标准,并且可以此为中心,使不能如此办理的人得所效法。所以此种团体可受舆论的尊崇,众人的信仰,而且对于以自己位置为目的的教育界的败类,可设法驱除之。
以上所讲,皆关系于知识和道德方面的,以下再将关于气质和经济方面的略述一二。
教师虽知识较旁人为丰富,但他也是个人,也有生命的,也是有依赖他的赡养而后生命得以维持的人。他既有生命,他就要思所以维持他自己的生命,他就要思所以维持他自己生命的方法。他既然有依赖他的赡养而生活的人,他自然要思所以维持他们的生命的方法。社会上的人要是不尊重这种职业则已,要是承认这种职业是高尚、可敬的,就应当由经济方面来援助他们。不然,我可说这种尊重是不诚实的,是虚伪的。因此教师们结合团体时,亦宜注意此点——经济物质方面的情形。不过大家要知道,我虽然这样说,而我始终主张在团体结合时,还是知识和道德为重。因为重视知识道德,则目的高尚远大,是真正的服务。若仅依物质之力来维系团体之精神,我知此团体涣散之期已经不远了。何以言之?若果一团体中咸以利益为主,则利益所在的地方,则趋之者必争先恐后,其结果必酿成尔诈我虞的现象,团体也随着破坏。故欲团体永久存在,且博得社会上的信仰和崇拜,唯有以公正无私的精神为目的然后可。总而言之,凡做教师的人一方面固要注重物质,同时其他方面又不要忘了研究学问的精神、职业价值的提高两个大题目。
此外还有许多方法可增进教师的职业的精神,兹暂不述。方才所说的,都是美国所已经行过的。不晓得在中国已经有这改良教育的团体没有。
谈到此处,因而联想到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有为的青年,并且我所教的一班,又是已经做教师,回来研究教育的。这种求学的热心,使我永远不忘。以诸位的经验,真正可做组织事业为社会的中坚,应当先由自己以身作则,然后推而广之,增进你们的学问,提高职业的精神。诸位在师范所得的知识,将来都极有价值,而特别学科研究的心得,尤其能给社会上许多好处。还过于所学的知识外,最重要的,不要忘记的,就是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然后心才可专。这种职业的精神,和为教育而牺牲自己的毅力,较你们所学的知识格外可贵。
此次讲演,是我对于北京的教师和学生最后的讲演。今天我除了感谢两年来诸君待我的尊敬、真挚外,有一句最后的话奉告:就是大家应当专心于教育事业,以谋它的发展改良,增进职业的精神,然后国家才有强盛的希望。这件事,责任本是很大的,而且各方面的阻力也是异常之多,但要是能勉力做下去,其效果之大,真不可限量,较之过去或其他方面的经营的成效,不晓得大多少。所以若果诸君能以教育为终身目的,做它没齿不二的纯臣,这多灾多难的中国,还有日臻隆盛的希望。这种事业的伟大,较之汲汲于个人的利益者,其相差简直出乎吾人预想之外。谨祝诸君成功!谨祝诸君今后觉悟教育事业之重要、高尚,而好自为之!
88 1921年6月22日杜威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淑兰笔记,原载《杜威罗素演讲录合刊》,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版。
有关杜威教育文集(第4卷)的文章
大学理想植根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当今的大学,早已陷入学术理想与生活状态的两难境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学与大学理想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社会需求释放了大学的工具价值,与之相伴的是大学理想的茫然。大学需要了解自己、把握自己、诊断自己,因为大学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大学理想的引导。这样的现状,使大学理想已经无法被观照。在这种变化中,大学的理想受到挑战,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内核逐渐丧失。......
2023-11-26
克尔认为,古典大学理念已经过时,真正的现代大学应该是“多元化巨型大学”。古典大学专注于功能的单一性。克尔反对把大学功能过于简单化,为大学功能提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克尔颠覆、粉碎了的古典大学的理想,对现代大学的理想进行了重塑。然而,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其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承担的功能是有限的。......
2023-11-26
发展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智能汽车将会给社会很多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促进许多新兴行业的兴起,同时也将带来一些巨大的商机和财富。智能汽车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外智能汽车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实际交通环境复杂多变,且目前人工智能与人脑智能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现有传感、处理与控制技术在实时、精准等方面达不到要求。此外,法律诉讼问题也是智能汽车必须面对的。......
2023-09-19
存在型领导的务实之道通常会出现一种特别的现实状况,它会使民主性格的人感到不适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后,一九四五年当选参议员,一九五〇年初他信口指控有250名共产党党员渗透到美国国务院。一九五三年成为权力很大的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罗格利克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做深入的探讨。这与罗格利克的说法并无冲突:他觉得大部分的人类都具备成长、发展、承担责任和获得成就的能力。......
2023-12-05
越来越多的APP设计者期望虚拟环境可以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环境。实时模拟运动方程,以整合用户对系统的作用和现象本身的演化规律。“实时”模拟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它引入了对性能和模型简化的限制,以及精度与响应时间精度的对比。它在实践中通常没有APP设计者希望的那么大。“实时”被定义为要求模拟的计算时间必须低于时间步长的值。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这些碰撞是由物体的性质“自然”控制的。......
2023-10-18
事实证明,智慧常与挑战相伴。与此同时,也会出现另一种现象,即挑战越大,智慧水平也越高。例如,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面临着大量挑战,随之,它们的太空探索能力都进步得很快。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和俄罗斯所面临的挑战都大大降低了。因此,要想不断提高智慧水平,就要不断应对挑战。......
2023-08-06
机会与风险同在对于还没有尝试过创业的人来说,谈到创业往往带着既兴奋又恐惧的心情——“创业肯定很过瘾,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不过,我不适合创业,我受不了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关键是创业者要树立风险意识,在经营活动中尽可能预防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
2023-12-06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4]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5]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6]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7]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2.顾炎武曾痛陈“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两人先后逃往周国。待武王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上。......
2023-07-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