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暑:处理方法及症状

中暑:处理方法及症状

【摘要】: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三)处理运动性中暑较容易诊断。在炎热天气下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健康者骤然出现虚脱,首先应想到运动性中暑。各种类型的中暑患者,按临床表现轻重可分为轻症和重症。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

(一)原因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中暑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量超过身体散发的热量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多见于年轻的锻炼者以及在炎热季节进行长时间训练和比赛者。

在剧烈运动时,由于人体出汗过多,导致水盐代谢紊乱,血中氯化钠浓度降低,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肌肉痉挛。如未及时补充水、盐,继续出汗,可导致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发生热衰竭。

(二)症状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常见以下两类综合征。

1.中暑高热

中暑高热又称为热射病,往往在高温环境下训练或工作数小时后发病,以高热无汗、昏迷为特征。轻症患者呈虚弱状态,出现疲乏、头昏、头痛、口渴和多汗等症状,并伴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增快。重症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昏迷症状。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而致死。

2.中暑痉挛

运动时大量出汗引起氯化钠丢失,导致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肌肉疼痛和肌肉痉挛,称为热痉挛。轻者只是对称性肌肉抽搐,重者大肌群发生痉挛,并呈阵发性。

(三)处理

运动性中暑较容易诊断。在炎热天气下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健康者骤然出现虚脱,首先应想到运动性中暑。各种类型的中暑患者,按临床表现轻重可分为轻症和重症。轻症患者经过休息和一般对症处理即可好转。重症患者应立即离开高温的环境进行抢救,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www.chuimin.cn)

1.中暑高热者

对中暑高热者,采用迅速有效的全身降温措施,积极使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可用冷水(冰水)浴,温度保持在10℃左右;酒精擦浴,以50%酒精溶液擦洗全身较大动脉行走部位、面部、胸部,但腹部和外生殖器不宜擦浴。对呼吸困难者应给氧,昏迷者可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

2.中暑痉挛

根据发病原因,对中暑痉挛者,主要是要迅速纠正水盐代谢紊乱,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液。神志清醒者可口服含氯化钠饮料,神智昏迷者可针刺人中穴、涌泉等穴位。肌肉痉挛者可牵伸痉挛的肌肉,使之缓解,并做四肢推摩,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四)预防

1.训练时间和运动服装

高温环境下运动应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时间,在比赛和训练时,运动员应穿有利于排汗散热的浅色薄型透气的丝、棉织品,戴遮阳帽(比赛规则允许范围内)。

2.普及中暑知识和预备防暑降温饮品

让运动员了解中暑的早期症状,如口渴、大量出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乏力、步态不稳和头昏眼花等,一旦出现症状酌情停止运动。另外,高温季节准备防暑降温饮料(低渗含糖盐饮料)。长时间的运动,可在训练或比赛中每隔20分钟左右供给100~200毫升的低渗含糖盐饮料。运动中大量出汗者,运动结束后也应注意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3.结合热适应性训练

通过热适应训练,能改善人体的散热能力,防止体温过高。在高温条件下,进行4~8天的循序渐进性练习,能产生对热的适应。热适应性训练一般在正式训练或比赛前一周左右进行。热适应性训练开始时强度不要太大,练习时间约1小时,以后运动量逐日增加。